导图社区 心理学第三章感觉和知觉
心理学第三章的最全知识点梳理汇总!下图内容完整,包括感觉的概念和产生条件、知觉的概念和基本特性等知识要点,并且还附有总结典型例子帮助加深理解与记忆!
在人生的前半段时光里,你的身份都是学生,但是你了解学生这个身份的基本属性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吗?本思维导图就带你系统地了解学生的本质属性和发展的一般规律,梳理重难点,更好的认识学生这一概念!
教育学第四章教育制度知识总结思维导图分享,教育制度是指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与它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生存和运行的整套规则,如各种各样的教育法律、规则、条例等。分为两节,重点是我国教育制度的发展。赶快收藏学起来吧!
教育学第三章最全知识点梳理,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教育目的是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生产、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状况确定的。它反映了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检查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据。包含本章的考点重点,赶快收藏学起来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人际关系处理
人际交往思维导图
人生导航
处理人际关系6项原则
进行头脑风暴的准则的思维导图
自卑与超越
超强思维训练课
逻辑填空
东尼博赞简介
第三章感觉和知觉
感觉
概念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产生条件
直接作用于我们人体的,具有一定能量的客观刺激物(凡是能够引起人们感觉器官活动的客观事物都叫刺激物)
接受刺激的想应的感觉器官
分类
外部感觉
视听嗅味肤
内部感觉
运动觉 平衡觉 内脏觉
感受性
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的灵敏程度)
绝对感受性
人刚刚能察觉出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
差别感受性
刚刚能察觉出同类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
变化方式
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
感觉适应
由于刺激物对感觉器官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现象
视觉适应
暗适应
亮--暗(视觉感受性提高20万倍)
明适应
暗--亮(视觉感受性降低)
触压觉,温觉,嗅觉
棉大衣穿在身上不觉其重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感觉对比
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同时对比
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
灰色纸片放在白色背景上显得暗些(感受性降低),在黑色背景显得亮些
先后对比
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
吃糖后再吃苹果,会觉得苹果很酸,喝药后会觉得白开水很甜
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
不同感觉间的相互影响
听微弱的声音时会闭上眼睛,望梅止渴,(对一种感受器的微弱刺激会提高对其他感受器的感受性,对一种感受器的强烈刺激会降低对其他感受其的感受性)
不同感觉间的相互补偿
聋哑人的视觉相当发达
联觉
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
红橙黄让人温暖,蓝青绿让人寒冷,交响乐让人产生味觉,尖锐的声音让人寒冷
视觉后像
对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还能保持一段极短的时间(0.1秒),这种暂时保留下来的感觉印象称为后像
存在于各种感觉之中(视觉中最明显),产生于神经的后作用
正后像(与原感觉相同):注视电灯的后果
负后像(与正后像相反)
感觉阈限
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量
绝对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差别
刚刚能感觉出的两个同类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别量
知觉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基本特性
选择性
对一部分刺激物进行清晰反映(知觉的对象),而对其余刺激物进行模糊反映(知觉的背景):对象和背景是相对的,可以互换
教师讲课时,教师的语言使学生的知觉对象,室外的声音,室内同学的私语就成为背景
影响因素
对象与背景的差异性
强度大,明亮的,轮廓清晰的更易成为选择对象
物体的运动变化
运动着的刺激物更易被区分出来
刺激物的强度
刺激越新颖,越易被知觉
知觉者的需要,目的任务,兴趣,已有知识经验
整体性
刺激不完备时,根据一些个别对象而知觉到一个有意义的整体的特征
知识经验
缺失的部分
已有经验进行整合补充
一个整体
刺激物的组合特点(对不熟悉的事物进行知觉时,更多地依赖于刺激物的接近,相似,趋合和和连续等组合特点,知觉成有意义的整体)
漫画家作画,只画关键部分,人们就能看懂
理解性
依据已有知识经验对感知的新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言语把它的特性揭示出来的特性
言语指导
恒常性
由于知识经验的参与,知觉并不因知觉的物理条件的变化而改变,仍然保持相对稳定和不变的特性
亮度恒常:煤块在阳光和日光下看都是黑色的,白色的墙壁在日光和阳光下都是白色的
形状恒常:一个钟表正面看是圆的,斜面看是椭圆的,但我们仍觉得它是圆的
种类
物体知觉
空间知觉
人脑对客观事物空间特性的反映
知觉存在
时间知觉
人脑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顺序性的反映
知觉发生和发展
对时间的分辨,确认,估计,预测
运动知觉
人脑对物体空间位置移动和位置移动速度的反映
社会知觉(个体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对别人,对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
他人知觉
第一印象(首因效应)
与陌生人初次接触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晕轮效应(光环效应)
对人的某些品质,特征形成某种印象后,据此推论这个人的其他方面的品质和特征
一俊遮百丑,一坏百坏
以偏概全,以点带面的不客观反映
刻板印象
对社会上的各类人群所持有的固定看法
近因效应
最近获得的有关熟人的信息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和强烈影响
自我知觉
以人为镜,自己观察自己
人际知觉
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彼此作用的知觉:亲则近之,疏则远之
错觉
视错觉
形重错觉
觉得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质量相等的物体,总觉得体积大就轻,体积小就重
运动错觉
看瀑布,觉得山石在腾空而上
时间错觉
光阴似箭,一日三秋,度日如年
方位错觉
火车改变方向行驶,人们是感觉不出来的
幻觉:严重的知觉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