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上结构
这是一篇关于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上结构的思维导图,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
编辑于2023-01-10 10:15:06 北京市八年级上册
法律
作用
①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指引作用)
②法律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评价作用)
③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是什么
(1)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如欠债不还的行为。
(2)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
(3)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如故意杀人的行为。
(4)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预防
①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针对行政违法行为)
③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针对民事违法行为)
犯罪
是什么
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基本特征
①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②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③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严重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的必然法律后果。
④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
预防
①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此处可用杜绝,特别注意)
③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④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善用
维权
①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②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
③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我们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法律机构
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
诉讼
是什么
诉讼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
作用
诉讼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
类型
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俗称“民告官”)、刑事诉讼
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为什么
①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②见义勇为作为高尚的品质,历来受到全社会的褒扬和敬佩。
③但是,我们身为未成年人,体力不具优势,心智尚未成熟,如果鲁莽行事,自己极易受到伤害,也不利于制止违法犯罪。
怎么做
我们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传统美德
尊重他人
为什么
①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等。
②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③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特征。尊重可以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怎么做
子主题
①给予他人应有的、适当的关注,而不冷落、忽视他人。
②对他人的疑惑给予细致耐心的解答,对他人的请求给予热情的帮助。
平等待人
(1)原因:我们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
(2)做法:①我们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 ②社会生活中,我们不能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原因而轻 视歧视他人。
换位思考
①我们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
②应该将心比心,体会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难处,包容他人,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他人。
欣赏他人
①善于发现他人的潜质和特长
②真诚地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优点和闪光点
③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
文明有礼
是什么
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
为什么
①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会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
②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文明有礼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
③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中国形象。我们举行的各种仪式都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
怎么做
①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②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③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努力做一个学礼、明礼、守礼的人。
诚实守信
是什么
①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
②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也是一项民法原则。
为什么
①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
②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③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
怎么做
践行
①树立诚信意识。我们要真诚待人,信守承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不轻易许诺,许诺的事就要做到,做不到要说明理由。
②运用诚信智慧。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人诚实发生冲突时,我们应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
③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大力弘扬诚信文化,营造良好社会风尚,提高全社会信用水平,营造社会诚信环境。
树立意识
①我们要真诚待人,信守承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②我们不轻易许诺,许诺的事就要做到,做不到要说明理由。
③如果我们的行为产生了不良影响,就应不逃避、不推脱,勇于承认过错,主动承担责任,争取他人的谅解。
处理关系
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人诚实发生冲突时,我们应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权衡利弊,做到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
亲社会行为
为什么
原因
⻘春期是融⼊社会的关键时期
意义
对自己
1.全⾯发展:知识-丰富知识、拓展视野 能⼒:负责任、⼈际交往、创新劳动实践 价值态度:负责任的态度、社会主体核⼼价值观
2.融⼊社会:得到社会的接纳和认可
3.有利于在服务和奉献中实现⼈⽣价值
对他人
得到帮助,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对社会
有利于传播正能量/核⼼价值观;营造良好的社会 氛围
国家
劳动
是什么
实⼲精神;传统美德;法定义务
为什么
个人
提⾼劳动能⼒;实现⼈⽣价值
社会
劳动是财富、幸福的源泉;能推动社会进 步
国家
我国取得的每⼀项成就都是通过劳动获得 的
怎么办
1.正确的劳动观;尊重劳动者;履⾏劳动的义务
2.学习、⽴志、担责
尊重平凡又伟大的劳动者
每个⼈所处的岗位不同,从事的劳动不同,但是 都在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贡献
国家利益
是什么
1.⼈⺠利益和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致的,是⾼ 度统⼀的;
2.⼈⺠利益只有上升、集中到国家利益的⾼度, 才能真正得到维护;
3.国家利益的实现需要⼈⺠的艰苦奋⽃;
怎么办
1.坚持国家利益⾄上;
2.爱国、责任担当;防范
3.当个⼈利益和国家利益发⽣冲突的时候,坚持 国家利益⾄上;甚⾄牺牲个⼈利益
国家安全
是什么
总体国家安全观: ⼈⺠安全为宗旨;政治安全为根本;经济安全是 基础;保障-军事⽂化社会安全;
为什么
1.国家安全是国家⽣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2.国家安全是⼈⺠幸福安康的前提
3.每个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法定义务
怎么办
1.学习国家安全知识,树⽴总体国家安全观;
2.遵守法律法规,履⾏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3.维护国家安全⼈⼈可为;同侵害国家安全的⾏ 为作⽃争
网络
是什么
积极影响
日常生活
①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②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③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社会进步
①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②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③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网络问政
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使人们更加便利、有序地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对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发挥着重要作用。
消极
影响
①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②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③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虚假信息
①网络中有的人有意无意地歪曲事实,误导大众;
②有的人随意宣泄情绪,谩骂、中伤他人,侵犯他人人格尊严;
③有的人实施网络诈骗,侵害他人利益;
④有的人恶意发布暴力、色情和危害社会稳定的信息,造成恶劣影响。
怎么办
理性参与
①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②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可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
③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④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辨别谣言
①注意信息出处。
②关注官方信息。
③对信息进行多方验证。
④辨识信息内容。
⑤向他人求助。
传播正能量
①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我们可以向有关部门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表达我们的诉求,为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②我们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我们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社会规则
社会秩序
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
①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良好的社会秩序能提高社会运行效率,降低社会管理成本。
②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有序、整洁、安全的社会环境,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我们对生活的热情。
规则
是什么
道德、纪律、法律等
作用
①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规则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安排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关系。
②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社会规则明确了破坏秩序时该如何处罚,从而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行。
与自由关系
①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
②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
怎么做
遵守
①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
②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维护
①一方面要从自身做起,自觉遵守规则;
②另一方面还要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基础上,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改进
原因
①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
②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废除;
③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
做法
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寻求共识,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