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的分离提纯
蒸馏
可 以分离 沸点相差比较大 的液体混合物,也可出去难挥发或不挥发的物质
物质的检验
焰色反应
实验步骤:取一根铂丝在稀盐酸中清洗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至无色。用铂丝蘸取少量盐溶液。放在火焰上燃烧。
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颜色。再用稀盐酸洗净铂丝,并在火焰上烧至无色。观察现象。
历史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道尔顿原子模型(1803年):原子是实心球
汤姆生原子模型(1897年):“葡萄干面包式”原子结构模型
卢瑟福原子模型(1911年):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
珀尔原子模型(1913年):分层模型
现代原子模型:电子云模型
4
核素
具有一定质子数和一定中子数的一种原子称为一种核素。
(如:氕 、氘、氚为氢的三种核素)
同位素 质子数相同、质量数(或中子数)
不同的核素互称为同位素。
(如:氕 、氘、氚互称为同位素)
A
X
Z
表示原子:
1.求中性原子的中子数:N=_A-Z
2.求阴离子的中子数, ⁿ⁻
AXⁿ⁻
共有x个电子,则N=A-X+n
3.求阳离子的中子数, ⁿ⁺
AXⁿ⁺
共有x个电子,则N=_A-X-n
4.求中性分子或原子团的中子数,
1H216O
分子中,N=0+8=8
规律:
1.电子总是由内往外排,
先排在第一层,排满第一层后再排第二层,排满第二层后再排第三层
2.第一层最多排2个,第二层最多排8个,最外层最多8个;每个电子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为2n²个;次外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18个。
3、最外层为8电子的结构是稳定结构(He最外层2个电子)。如:稀有气体
4、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个,容易得到电子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小于4个容易失去电子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等于4个,相对稳定,不容易失去和得到电子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以配制 ⁻¹
100mL1.00mol⋅L⁻¹NaCl
溶液为例。
1.主要仪器
(1)容量瓶
○
①结构:细颈、梨形、平底玻璃容器,带磨口玻璃塞
刻度
②标志:⑧容量、⑨温度和刻度线
③规格:⑩50mL、100mL、250mL、500mL
100mL
④用途: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20℃
(2)托盘天平、药匙、烧杯、量筒、□玻璃棒_、□容量瓶(100mL)[3胶头滴管 。 基础知识[新知预习]
一、物质的量浓度
含义
用来表示1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2物质的量
的物理量
符号
符号为③_cB_
单位
-常用单位为
4mol⋅L−1
(或⑤ mol/L )
表达式
表达式:
。
cB=6―nBV。
如1L溶液中含有71mol溶质,
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就是
⁻¹
1mol⋅L⁻¹
1.实验步骤:检漏--装液——振荡——静置——分液.[漏液涂凡士林]
2.注意事项:
⑴振荡时,要不断放气,以减小漏斗内的压强.
⑵先将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再将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3.分液时须将分液漏斗上的玻璃塞打开,或使玻璃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上的小孔.
4.漏斗颈的下端要紧贴烧杯的内壁.
注意,下走下,上走上,碘不离紫,溴不离橙,利用 物质在互不相容的溶剂中 溶解度的不同
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边缘要稍低于漏斗边缘;滤液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烧杯嘴要靠在倾斜玻璃棒上;玻璃棒下端要靠在三层滤纸一边;漏斗颈部要紧靠接收滤液接受器的内壁。
过滤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