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地球上的大气
地球上的大气知识梳理,包括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受热过程、大气的运动、常见天气系统、气压带和风带及其对气候的影响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地球上的大气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受热过程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大气的组成
组成及比例
杂质
水汽
干洁空气
其他气体
氮气(21%)
氧气(78%)
大气各成分的作用
主要成分
氮气
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氧气
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次要成分
二氧化碳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使气温升高
臭氧
吸收紫外线,使大气增温
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
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
排放污染物进入大气,影响大气的成分和含量, 产生大气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造成不利影响
大气的垂直分层
对流层(0~12km)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递减
大气下热上冷,空气上升,对流现象显著,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平流层(12~50km)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大气平稳,天气晴朗,适合航空飞行
高层大气(50km以上)
气温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
存在若干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大气受热过程
能量来源
根本来源:太阳辐射
直接来源:地面辐射
两大环节
地面增温
大气增温
两大作用
大气的削弱作用
大气的保温作用
影响地面获得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
纬度
影响年平均正午太阳高度
下垫面
影响吸收和反射的太阳辐射比例
气象
影响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
大气的运动
热力环流
形成原因
地面冷热不均
形成过程
地面冷热不均→空气的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
大气的水平运动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
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力
方向: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区
大小:由气压梯度决定(等压线疏则小,密则大)
地转偏向力
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大小:随风速增大而增大,随纬度升高而增大
摩擦力
方向:与风向相反
大小:与下垫面状况有关
风向
高空风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风与等压线斜交
常见天气系统
锋与天气
气团
概念
位于对流层下部,在水平方向的一定范围内, 物理属性相对均匀的大团空气
分类
暖气团
比下垫面温度高的气团
冷气团
比下垫面温度低的气团
锋与天气
冷锋
过境前
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
过境时
阴天、下雨、刮风、降温(降水强度大,历时短)
雨区:集中在锋后,范围狭窄
过境后
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暖锋
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天气晴朗
多出现连续性降水(降水强度小,历时长)
雨区:在锋前,范围较宽
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准静止锋
降水强度小,多连续性降水或雾天气
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的比较(以北半球为例)
低气压(气旋)
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低
水平气流:逆时针方向旋转
垂直气流:辐合上升
常出现阴雨天气
我国典型天气现象:我国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
高气压(反气旋)
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值高
水平气流:顺时针方向旋转
垂直气流:下沉辐散
多为晴朗天气
我国典型天气现象:长江流域七、八月份的伏旱,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
气压带和风带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移动
认识大气环流
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意义
使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
成因
高、低纬度地区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三圈环流
低纬环流圈
中纬环流圈
高纬环流圈
气压带和风带
赤道低压带
东北信风带
副热带高压带
中纬西风带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东风带
极地高压带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
气压带、风带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
气压带、风带相间分布,高压和低压相间分布
同一半球,信风带与西风带风向相反,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原因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规律(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
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
一月气压中心分布状况
一月份,亚欧大陆上气温低,气流冷却收缩下沉,形成的气压中心蒙古-西伯利亚(亚洲)高压切断的副极地低压带
七月气压中心分布状况
七月份,亚欧大陆上气温高,气流上升,形成的气压中心印度(亚洲)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压带
北半球气压中心季节变化的根本原因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大陆增温和冷却的速度快于海洋,原来成带状分布的气压带分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季风环流
东亚季风
一月西北季风,七月东南季风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南亚季风
一月东北季风,七月西南季风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低压带控制
盛行上升气流,水汽易凝结,降水丰富,气候湿润
高压带控制
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降水稀少
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风向: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
气温降低→水汽易凝结→降水丰富
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
气温升高→水汽不易凝结→降水稀少
从海洋吹向陆地
水汽充沛→降水较多
从陆地吹向海洋
水汽稀少→降水较少
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同一地区不同季节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气候特点呈现显著的季节差异
案例——地中海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