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人登山观海,“水、岛、树、草、风、波”尽收眼底,极尽壮阔,请从景物描写方法的角度对这几句诗作简要赏析。
①“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树木”“百草”是近处静景,“秋风”“洪波”是远处动静;②由远及近,动静结合;③描绘了诗人俯视大海的壮观景象。
2.这首诗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建安风骨”体现为诗歌具有风骨遒劲、雄浑豪迈且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请结合诗歌内容,任选一个角度谈谈该诗是如何体现出“建安风骨”的特点的。
示例一:①“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一句,描绘出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而望,将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的画面。②格调雄浑豪迈,体现出“建安风骨”。
示例二:①“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一句,展现出萧瑟秋风中大海汹涌澎湃的景象。②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美,体现出“建安风骨”。
示例三:①“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一句,诗人运用想象,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凸显在读者面前,表现出诗人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②风格雄浑豪迈,“建安风骨”体现得淋漓尽致。
3.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分析诗中所绘之景与抒发诗人情感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①本诗不仅描绘了萧瑟秋风中大海汹涌澎湃的实景,还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虚景。诗人寓情于景,在情景交融中将大海的壮阔之景与自己的开阔胸襟和抱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4.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与本诗中的“秋风萧瑟,洪波涌起”都写到了秋景,但写作意图迥异,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①《观沧海》写的是在萧瑟的秋风中大海汹涌澎湃的景象,意在展现大海惊人的力量和宏伟的气势,从而抒发诗人开阔的胸襟与宏大的抱负。②《天净沙·秋思》选用“枯藤”“老树”“西风”秋天特有的景物,描绘出萧瑟、苍凉的深秋景象,意在抒发作者羁旅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