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大学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维导图,复习框架。包括:绪论:担当复兴大任,成就时代新人;第一章:领悟人生真谛,把握人生方向;第二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第三章: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第四章:明确价值要求,践行价值准则;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道德品格。
编辑于2023-01-29 21:41:45 云南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绪论:担当复兴大任,成就时代新人
一、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1.对新时代历史方位的理解♥
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是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时代
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2.♥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
3.思想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二、新时代呼唤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不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第一章:领悟人生真谛,把握人生方向
第一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一、正确认识人的本质★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认识♥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二)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二、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三、人生观与世界观、价值观
第二节:正确的人生观
一、高尚的人生追求♥:服务人民,奉献社会
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认真务实,乐观向上,积极进取
三、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
(一)正确评价人生价值♥
在今天,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最重要的就是看一个人是否用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国家和社会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既要看贡献的大小,也要看尽力的程度。既要尊重物质贡献,也要尊重精神贡献,。既要注重社会贡献,也要注重自身完善。
(二)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
第三节: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一、辩证对待人生矛盾
正确看待 ♥得与失,苦与乐,顺与逆,生与死,荣与辱
二、反对错误人生观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
三、成就出彩人生
♥与历史同向,与祖国同行,与人民同在
第二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第一节: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
一、什么是理想信念
(一)理想的内涵与特征
理想具有超越性,实践性,时代性
(二)信念的内涵与特征
信念具有执着性,支撑性,多样性
二、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
理想信念昭示奋斗目标
理想信念催生前进动力
理想信念提供精神支柱
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
第二节:坚定信仰信念信心
一、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
(一)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
(二)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二、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三、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第三节: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一、科学把握理想与现实的辩证统一
二、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有机结合
三、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
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心怀国之大者,敢于担当,做大事就是投身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自觉躬身实践,知行合一
第三章: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
第一节: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一,崇尚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首先表现为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互关系的独到理解
也表现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
亦表现为对品格养成的重视
二,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
伟大♥创造、奋斗、团结、梦想精神
三,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一)凝聚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
(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
(三)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树立突破陈规,大胆探索,敢于创造的思想观念。培养不甘落后,奋勇争先,追求进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保持坚忍不拔,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
第二节: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
一,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
二,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一)维护和推进祖国统一
(二)促进民族团结
三,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文化
(一)历史文化是民族生生不息的丰厚滋养
(二)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四,坚持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
(一)维护国家发展主体性
(二)自觉维护国家安全
(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三节: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一,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的显著特征
二,改革创新是新时代的迫切要求
三,做改革创新生力军
(一)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
1.增强改革创新的责任感
2.树立敢于突破陈规的意识
3.树立大胆探索未知领域的信心
(二)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
1.夯实创新基础
2.培养创新思维
3.投身改革创新实践
第四章:明确价值要求,践行价值准则
第一节: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一、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就是♥主体对客体有无价值、价值大小的立场和态度,是对价值及其相关内容的基本观点和看法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国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敬业是对生产劳动和人类生存的一种根本价值态度
三,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
(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遵循
(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要求
(三)推进社会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
第二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显著特征♥
一, 反映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价值理念
(一)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二)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
(三)吸纳世界文明有益成果
二,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
(一)尊重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
(二)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
三,因真实可信而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真实可信的
(二)认清西方“普世价值”的实质
第三节: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扣好人生的扣子
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
♥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道德品格
第一节: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与原则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三)社会主义道德是崭新类型的道德
二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一)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
(二)先进性与广泛性的统一
三,坚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一)调节社会利益关系的基本原则
(二)集体主义的层次性
第二节: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一,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一)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1.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
2.推崇仁爱原则,注重以和为贵
3.注重人伦关系,重视道德义务
4.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
5.强调道德修养,注重道德践履
(二)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1.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挖掘和阐发
2.用中华传统美德滋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3.在对待传统道德的问题上,要反对两种错误思潮:“复古论”、“虚无论”
二,发扬中国革命道德
(一)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与发展
(二)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
1.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而奋斗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
4.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
5.修身自律,保持节操
(三)中国革命道德的当代价值
1.有利于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2.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4.有利于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三,借鉴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
第三节: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一,遵守社会公德
(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公共生活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
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2.活动内容的开放性
3.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4.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三)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1.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2.加强网络文明自律
3.营造良好网络道德环境
二,恪守职业道德
(一)职业生活与劳动观念
(二)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
1.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
2.服从社会发展的需要
3.做好充分的择业准备
4.培养创业的勇气和能力
三,弘扬家庭美德
(一)注重家庭,家教,家风
(二)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
(三)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与婚姻观
避免以下误区
1.不能误把友谊当爱情
2.不能错置爱情的地位
3.不能片面或功利化的对待恋爱
4.不能只重过程,不顾后果
5.不能因失恋而迷失人生方向
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学习。关心集体。关爱他人和社会。
四,锤炼个人品德
(一)涵养高尚道德品格
1.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
2.激发正向的道德认同和道德情感
3.强化坚定的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
(二)道德修养重在践行
(三)积极引领社会风尚
1.知荣辱
2.讲正气
3.做奉献
4.促和谐
第六章:学习法治思想,提升法治素养
第一节: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一、法律及其历史发展
(一)法律的含义
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方式♥:一是国家机关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二是国家机关赋予某些既存社会规范法律效力,或者赋予先前的判例法律效力
(二)法律的历史发展
简述资本主义法律的特征♥一是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相适应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二,是,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契约自由原则,三,是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相适应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四是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相适应的,人权保障原则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2.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
3.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障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立法活动必须遵循法定程序,♥包括法律案的提出,审议,表决和公布
简述我国行政执法的主体:♥一是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包括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二是各级政府中享有执法权的下属行政机构。法律授权的社会组织,行政机关依法委托的社会组织,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执行法律,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简述司法原则:♥司法公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
第二节: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一,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
(一)***法治思想的形成和意义
(二)***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11个坚持
1.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4.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
5.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6.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7.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8.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9.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
10.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
11.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一)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1.是历史的必然结论
2.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所决定的
3.是立足我国基本国情的必然选择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遵循的原则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三,建设法治中国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1.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简述完善法律规范体系的基本要求: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在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加快完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体系,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基本遵循。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立改废释并举,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
2.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①健全宪法实施制度
②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深化行政改革
③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
④着力培育公民和社会组织自觉守法的意识和责任感
3.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4.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5.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二)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三)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守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
全民守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所在
第三节:维护宪法权威
一,我国宪法的形成和发展
(一)我国宪法的形成
(二)我国现行宪法的修改1982
二,我国宪法的地位和基本原则
(一)我国宪法的地位
1.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2.是国家各项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总依据
3.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
(二)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1.党的领导原则
2.人民当家作主原则(人民主权)
3.尊重和保障人权
4.社会主义法治原则
5.民主集中制原则
三,加强宪法实施与监督
(一)加强宪法实施
1.坚持依宪执政
2.坚持依法立法
3.坚持严格执法
(二)完善宪法监督♥
1.健全人大工作机制
2.健全宪法解释机制
3.健全备案审查机制
4.健全合宪性审查机制
第四节: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一,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
(一)法治思维及其内涵
1.正当性思维
2.规范性思维
3.逻辑思维
4.符合规律,尊重事实的科学思维
(二)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1.法律至上。具体表现为:
①普遍适用性
②优先适用性
③不可违抗性
2.权力制约。包括四项要求:
①权利由法定
②有权必有责
③用权受监督
④违法受追究
3.公平正义
权利公平♥
权利主体平等,国家队每个权利主体,不偏袒,非歧视
享有的权利特别是基本权利平等
权利保护和权利救济平等
机会公平
规则公平
救济公平
司法救济公平
行政救济公平
社会救济公平
4.权利保障:主要指对公民权利的法律保障,具体包括
宪法保障
前提和基础
立法保障
重要条件
行政保障
关键环节
司法保障
最后防线
5.程序正当♥
合法性
中立性
参与性
公开性
时限性
二,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一)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
法律义务具有以下四个特点♥:法律义务是历史的。源于现实需要。必须依法设定。可能发生变化
(二)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
政治权利
人身权利
财产权利
社会经济权利
宗教信仰自由
文化教育权利
…
(三)行使法律权利
1.目的的正当性
2.权力行使的必要限度
3.权利行使方式的法定性
4.正当程序
(四)依法履行法律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2.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
3.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4.依法服兵役的义务
5.依法纳税的义务
三,不断提升法治素养
(一)尊重法律权威
1.信仰法律,对法律常怀敬畏之心
2.遵守法律,用实际行动捍卫法律尊严,保障法律实施
3.服从法律,拥护法律的规定,接受法律的约束,履行法定的义务,服从依法进行的管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维护法律,争当法律权威的守望者,公平正义的守护者,具有良知的护法者
(二)学习法律知识
(三)养成守法习惯
增强规则意识
守住法律底线
(四)提高用法能力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