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十一章 劳动力市场理论
劳动力市场理论,又称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中,劳动力市场因为大的垄断企业和小的竞争性企业间的“市场势力”的差别而被分割为“主要部门”和“次要部门”,主要部门由拥有适当凭证和个人素质的工人构成,这些工人为了得到提供高工资的公司中...
编辑于2023-01-30 10:39:17 浙江省第十一章 劳动力市场理论
劳动力市场概论
定义
为劳动力双方提供机制,以一定工资率将劳动力分配到不同行业、职业、地区和企业之中
特征
特殊性
不能脱离劳动者独立存在;劳动力所有权没有转移,转移的是使用权
多样性
劳动力存在差异;劳动者不能相互替代;劳动力市场价格不同
不确定性
市场的分散性和难以辨认性导致供求双方匹配困难
交易对象的难以衡量性
利用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工作经历、在职训练、面试、笔试、心理测试等手段决定是否雇佣求职者
交易的延续性
交易完成后,还会继续参与劳动力购买者的生产过程
交易的复杂性
交易受条件约束
劳动力出售者在市场上的地位不利性
改善措施:工会谈判、政府救助
影响劳动者议价能力的因素:同种劳动力的供求情况,劳动力质量
结构
全国劳动力市场
高级技术人员、企业经理人员等
地区性
技能水平不高,市场竞争力不是很强;当地雇佣
外部劳动力市场
企业外部,不受单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与实践影响,多家企业和大量劳动者共同参与的劳动力市场
内部
组织内部存在的管理体系,企业从外部雇佣填补较低岗位的劳动者,中高层职位通过内部晋升;内部劳动力市场不能脱离外部劳动力市场独立存在
优等
条件好,福利高,环境好,保障强
次等
不稳定,工资低,条件差,地位低
效率工资和晋升竞赛
效率工工资
含义
企业提供的高于市场均衡水平的工资
高工资带来高生产率的假设理由
吸引优秀员工、降低离职率、公平感
员工对工资的公平感来自于
内、外部公平感
效率工资促进生产率具备的条件
长期雇佣关系,结构性内部劳动力市场存在
晋升竞赛
基本特点
职位和工资率事先设计好;晋升职位说明有优势;晋升者将得到新职位的全部报酬
设计要点
候选人之间有较高的可比性;候选人的当前职位与晋升职位有工资差距
设计合理工资差距应考虑的因素
晋升的综合价值,晋升的风险,综合价值越高,竞赛者积极性越高;风险越低,努力程度越高;越是靠近上层的晋升,工资差距很大
劳动力供给
供给总量
供给数量
取决因素
人口总量;劳动力参与率:(就业人口+失业人口)/16岁以上人口;反映人们希望走出家庭,从事工作的意愿高低
供给质量
身体健康和教育培训程度;知识,技能和经验
供给曲线和理论
影响个人劳动力供给数量的因素
工资率
收入效应:工资率上升而带来的个人劳动力供给时间减少
替代效应:工资率上升时减少对闲暇的消费,将更多的时间用在工作上
非劳动收入;个人偏好
个人的劳动力供给曲线
形状(向后弯曲)
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的形状
向右上方倾斜(常见状态);水平形状(欠发达国家具有无限劳动力供给情况);垂直形状(短期情况,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实现充分就业)
劳动力供给相关理论
家庭生产理论
以家庭为单位分析劳动力供给问题;家庭把家庭物品看成是效用的直接来源
家庭时间分配:市场工作时间、家庭生产时间
家庭物品的生产方式:时间、商品密集型
家庭内部分工决策:比较优势原理
经济周期中的劳动力供给
附加劳动者效应:当家庭的主要收入获取者失去工作或工资被削减,其他的家庭成员力图通过找到工作而缓解家庭收入的下降
灰心丧气劳动者效应:悲观,停止寻找工作
灰心丧气劳动者效应强,占据主导地位
生命周期中的劳动力供给
女性劳动力参与率大幅上升的影响因素
老年退休年龄的决定因素:工资率和养老金
供给弹性
概念
供给弹性=劳动工时变动%/工资率变动%,符号可为正为负,通常 正
种类
弹性>1,富有弹性;弹性<1,缺乏弹性;弹性=1,单位弹性;弹性=0,无弹性(垂直);弹性∞,无限弹性(水平)
劳动力需求
劳动力需求及其影响
劳动力需求性质与劳动力需求曲线
劳动力需求的性质(间接需求、派生需求)
劳动力需求曲线
形状: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
工资率变化对长期劳动力需求数量的影响
规模效应
工资率变动直接作用与生产规模或产出规模
替代效应
工资率变动直接作用于资本和劳动力的相对投入比例
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工资率变动所产生的规模效应和替代效应的作用方向是相同的;
工资率上升,劳动力成本提高,生产规模缩小,劳动力需求减少;工资率下降,劳动力成本降低,生产规模扩大,劳动力需求增加;
工资率上升,劳动力成本提高,资本变得相对容易,增加资本使用,劳动力需求减少;工资率下降,劳动力成本降低,资本变得相对昂贵,减少资本使用,劳动力需求增加;
产品需求变化对劳动力需求数量的影响
产品需求变化只会对劳动力需求数量产生规模效应,而不会产生替代效应
产品需求上升,规模效应扩大,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产品需求下降,规模效应缩减,劳动力需求数量减少
资本价格变化对劳动力需求数量的影响
资本价格变化产生的规模效应和替代效应对于劳动力需求数量的影响相反
资本价格变化对于劳动力需求数量的最终影响取决于那种效应的力量更大
资本价格上升,规模效应减少,替代效应增加,规模效应>替代效应减少,替代效应>规模效应增加资本价格下降,规模效应增加,替代效应减少,规模效应>替代效应增加,替代效应>规模效应减少
需求弹性
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
需求弹性概念
需求弹性=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工资率变动%,数值为负
自身工资弹性种类
/弹性/>1,富有弹性
/弹性/<1,缺乏弹性
/弹性/=1,单位弹性
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
一种劳动力的工资率提高,另一种劳动力的就业量提高,总替代关系
一种劳动力的工资率提高,另一种劳动力的就业量减少,总互补关系,乒乓球和球拍
派生需求定理
概念
影响劳动力自身需求工资弹性的因素
最终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
变化越大,弹性越大
要素替代的难易度
变化越容易,弹性越高
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
变化越大,弹性越大
产品总成本中劳动力成本所占比重
变化越大,弹性越高
劳动力市场均衡
劳动力市场均衡及其变动
均衡的破坏与重建
需求曲线移动对均衡位置的影响
劳动力需求增加,即均衡工资率与就业量同时增加;减少,则同时减少
供给曲线移动对均衡位置的影响
劳动力供给增加,即均衡工资率减少,均衡就业量增加;供给减少,工资率增加,就业量减少
供求曲线同时移动对均衡位置的影响
产品需求量上升导致劳动力需求增加
劳动力需求曲线右移
人口和劳动力数量增加使劳动力供给总量增加
劳动力供给曲线整体右移
劳动力需求曲线移动幅度更大时
均衡工资率上升
劳动力供给曲线移动幅度更大时
均衡工资率下降
劳动力市场非均衡及其影响因素
需求方遇到的摩擦力
企业不能支付市场通行的工资率、自由调整雇佣量,耗费成本
供给方遇到的摩擦力
劳动力流动成本:寻找就业信息的成本、利益损失、技能失效等
劳动力市场政策
政府促进就业的宏观经济政策
货币政策
扩张
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刺激总需求增长。如增加生产、提高就业
紧缩
削减,如治理通货膨胀,失业上升
实施手段
法定准备金制度,贴现率调整、公开市场业务
财政政策
扩张
降低税率、增加转移支付、扩大政府支出刺激总需求增加,提高就业
收缩
提高税率、减少转移支付、降低政府支出。治理通货膨胀,失业上升
实施手段
调整税率和政府支出水平
收入政策
工资、物价管理政策
人力政策
结构性失业的扩大就业政策
产业政策
就业弹性高的国家或地区:劳动密集型比重较大
就业弹性低的国家或地区:偏重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产业政策
提高就业水平目标:发展就业弹性高的产业
最低工资立法及其影响
压缩效应和控制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