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三章建筑设计原理(30-35分)
特点:承重墙的布置均匀交圈/上下承重墙尽量对齐,洞口大小有限制/避免小房间压在大房间之上/墙体的高厚比要在合理范围之内。
编辑于2023-01-31 11:48:35第三章 建筑设计原理(30-35分)
(3星)第一节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15-18分)
知识点一 公共建筑的总体环境布局(1-2分)
1、总体环境布局的基本组成
创造室外空间环境两个方面问题(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
公共建筑本身问题(功能、经济及美观)
常在外在因素(城市规划、周围环境、地段状况)
室外空间环境基本组成部分(建筑群体、广场道路、绿化设施、雕塑壁画、建筑小品、灯光造型等
建筑师应处理好室外环境空间与建筑、场所、绿地的关系
2、总体环境布局的空间与环境(考虑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结合)
3、群体建筑环境的空间组合
一是分散的布局
二是组团或中心
市政中心(加拿大多伦多市政厅、巴西利亚三权广场)
商业中心(瑞典魏林比商业中心、英国伦敦哈罗城市中心)
展览中心(美国西雅图世界博览会)
娱乐中心
4、利用环境的有利因素
全局的观念,提炼空间环境有利的因素
造园家计成《园冶》----巧于因借,精在体宜;俗则摒之,嘉则收之。
知识点二 公共建筑的功能关系与空间组合(5-6分)
公共建筑功能关系
核心问题
功能分区、人流疏散、空间组成、建筑与室外环境的联系
突出问题
建筑空间的使用性质,人流活动的问题
公共建筑空间组成
主要使用部分
次要使用部分
交通联系部分
交通联系空间的配置起关键作用
空间形式
水平交通空间
设计时应当直接了当,忌曲折多变
具备良好的采光与通风
分类
基本属于交通联系的过道、过厅和通廊
主要作为交通联系空间兼为其他功能服务的过道、过厅或通廊
各种功能综合使用的过道与厅堂
长度、宽度的确定(功能需要、防火规定、空间感受)
垂直交通空间
楼梯
靠近交通枢纽,布置均匀、有主次且应与使用者的人流量相适应
形式(直跑、双炮、三跑、旋转、剪刀)
电梯
配置辅助性质的安全疏散楼梯
电梯出入口前考虑停留等候空间
在8层左右的多层建筑中,电梯与楼梯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
一般每组电梯不超过8组
自动扶梯
设置在人多而集中,具备连续不断乘载人流建筑中
坡度30°左右
特点
优点(连续快速疏散大量人员、占用空间少、发生故障时可做一般楼梯)
缺点(速度缓慢、对于老年体弱及携带搭建物品使用者不方便)
坡道
坡度一般为8%-15%
占用面积为楼梯的四倍
交通枢纽空间
人流集散、方向转换、空间过渡及衔接
使用方便、空间得体、结构合理、装修得当、经济有效
兼顾使用功能和空间意境的创造
公共建筑的功能分区
概念(密切程度加以组合、划分)
分区原则
分区明确、联系方便,按主、次、内、外、静、闹
根据实际使用要求,按人流活动顺序关系;空间组合、划分以主要空间为核心
对外联系的空间要靠近交通枢纽,内部使用的空间要相对隐蔽
公共建筑的人流聚集与疏散
人流组织
形式
平面组织(中小型公共建筑)
立体组织(规模较大的公共建筑)
公共建筑空间组合中的人流组织问题,实质是人流活动的合理顺序问题
会设计到建筑空间是否满足使用要求,是否紧凑合理,空间利用是否经济等方面的问题
人流疏散
连续性的(医院、商店、旅馆)
集中性的(影剧院、会堂、体育馆)
兼有连续和集中的(展览馆、学校建筑、铁路客运站)
功能对于单一空间量、形、质的规定性
单一建筑空间的大小、容量、形状以及采光、通风、日照条件是适用性的基本因素,同样是建筑功能问题的重要方面
知识点三 公共建筑的造型艺术(2-3分)
公共建筑造型的基本特点
多样统一即是建筑艺术形式普遍认同的法则(比例、尺度、对比、主从、韵律、均衡、重点)
建筑的空间与实体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老子《道德经》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艺术造型设计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多样统一、形式与内容的辩证统一、正确对待传统与革新的问题)
室内空间环境艺术
空间形式与比例尺度的关系
规则的几何形(表达严肃庄重,如古代宫殿和宗教建筑)
不规则的自由形(表现活泼、开敞、轻松)
纵向狭长的空间(具有强烈的导向感)
正方形空间(稳定感)
尺度的把握(权衡空间的大小、粗细等视觉感受)
视觉规律的影响(分析建筑空间尺度的重要因素)
空间的围透划分与序列导向
空间组合中界面的围透(巴塞罗那展览馆)
室内空间环境的划分(既分又合,隔而不死的效果)
环境的序列布置(对人流的导向问题给予重视)
室外空间环境艺术
主要与从属
对比与协调
均衡与稳定
节奏与韵律(连续、渐变、起伏、交错)
民族形式
地域形式
构图技巧
形式美的规律
知识点四 公共建筑的技术经济问题分析
公共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
混合结构
类型:砖混、砖木、石墙混凝土
特点:承重墙的布置均匀交圈/上下承重墙尽量对齐,洞口大小有限制/避免小房间压在大房间之上/墙体的高厚比要在合理范围之内
使用范围(房间不大(跨度不大)、层数不多)
框架结构
特点:承重与非承重构建分工明确,空间处理灵活
适用范围(高层或者空间组合复杂的建筑)
空间结构(悬索结构/空间薄壁结构/空间网架结构/充气结构)
公共建筑与设备
包括采暖通风、空气调节、电器照明、通讯线路、闭路电视、网络系统、自动喷淋以及燃气官网等
采暖系统
热水采暖(优点:表面温度不高,均匀稳定,舒适感;适用于居住建筑及幼儿园)
蒸汽采暖(特点:表面温度高,有升温快冷却快;适用于会堂、影剧院)
空调系统
集中空调系统(不适用小风量的复杂空间)
高速诱导系统(宾馆客房)
风机盘管系统(高级宾馆、精密实验室)
人工照明
科学照度、适宜的亮度、防止炫光、创造良好的空间气氛
考虑灯具本身的美观
公共建筑与经济
节约建筑面积和体积是一个比较突出和经济有效的问题
控制体型系数,也是降低造价的有效措施
建筑用地的经济性
知识点五 公共建筑的无障碍设计
基本概念
以人为本,包括各类禅机人、老年人、儿童、孕妇、外国人和有临时障碍的普通人
基本原则
满足各类障碍人群或特定目标人群,以视力障碍、肢体障碍、听力障碍人群为主
室外环境与场地设计
场地
空间衔接,设置无障碍标识并形成系统
停车场
将通行方便、距离建筑出入口最近的停车场安排给残疾人
交通空间
出入口和坡道
保障室内外无障碍的连续性,平坡出入口,方便醒目
无障碍通道
正常通行和回转,两个轮椅交错的宽度
通道正交形式
医院、诊所两侧墙面850-900mm和650-700mm两个高度设连续的走廊扶手
通道界面高度比色彩
无障碍楼梯及台阶
不宜采用弧形楼梯
两侧宜设置双侧扶手
路面采用防滑材料和构造
照明和色彩突显路面位置,设置标识和提示
无障碍电梯
建筑内设置电梯时,至少设置一部无障碍电梯
尺寸、控制按钮、扶手和照明满足无障碍要求
卫生设施
专用独立无障碍卫生间
科研、办公、司法、体育、医疗康复、大型交通建筑内的公共区域至少要一个
满足残疾人、需陪护不同性别家人、携带婴儿及一些特殊情况人士
无障碍厕位
男女至少各一套卫生设备,门外开,保证回转空间
设坐便及安全抓杆
知识点六 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分析(4-5分)
分隔性的空间组合
走道式的建筑布局(办公、学校、医院和宿舍等建组)
形式
内廊式
优点(面积小,经济)
缺点(房间朝向一半欠佳,走道采光不足)
外廊式
优点(良好朝向、通风和采光)
缺点(走道长,辅助面积大,建筑进深小)
内外廊相结合(使用关系紧凑,通风采光良好)
连续性的空间组合
串联式
优点:流线紧凑,方向单一,简捷明确,观众流程不重复、不逆行、不交叉
缺点:活动路线不够灵活,容易产生拥挤,不利于单独开放某个展厅
放射式
优点:简捷紧凑,使用灵活,各个空间可以单独开放
缺点:参观路线不够明确,容易迂回交叉;袋状路线,容易产生停滞不畅的现象
串联兼通道式
优点:主要空间单独联通,又能间接联系;布局机动灵活,适应性墙
缺点:易产生加大面积,增加造价,占地偏多
放射兼串联式
优点:空间组合紧凑、适应性强,兼备串联、放射与通道相联系的优点
缺点:枢纽空间采光通风不良:参观路线不够明确和人流大时出现拥挤与混乱
综合性大厅式
优点:环境开敞通透、使用机动灵活、空间利用紧凑、流动方向自然
缺点:需要人工照明和机械通风等设备
观演性的空间组合
体育馆、影剧院、音乐厅、歌舞厅、娱乐城
设有大型的空间作为组合的中心,围绕大型空间布置服务性空间,与大空间有密切关系
高层性的空间组合
布局关键以垂直交通系统为主
考虑水平的风力及地震力的影响
形式(板式/塔式)
综合性的空间组合
功能要求与复杂的公共建筑,如文化宫、俱乐部、大型会议和办公场所
(3星)第二节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8-10分)
(3星)知识点一、住宅套型设计(3-4分)
主要因素:家庭生活行为模式;行为模式由生活方式决定
家庭人口构成
户人口规模
户代际数(住户家庭常驻人口的辈分代际数)
家庭人口结构(核心户、主干户、联合户的区别)
套型与家庭生活行为模式(家务型、修养型、交际型、家庭职业型、文化型)
套型居住环境与生理
按照人的生理需要划分空间
保证良好的套型空间环境质量
套型各功能空间设计
居住空间(工作学习短边最小净尺寸2100mm;比例尺度一般1:1.5;层高每降100mm,造价降低1%-3%)
厨卫空间(厨房单排净宽不小于1500mm,双排不小于900mm)
交通及其他辅助空间(储藏空间设计按0.5平米每人考虑)
套型空间的组合设计
餐室厨房型
小方厅型
起居型
三维空间型(变层高住宅、复式住宅、跃层住宅)
空间的灵活分隔
可灵活分隔的住宅体系
SAR体系住宅
荷兰建筑师提出了将住宅的设计和建筑分为两个部分----支撑体和可分体(或填充体)的设想
根据次理论设计和建造的住宅称为SAR体系住宅或支撑体住宅
大开间住宅
灵活分隔的方式
套型模式发展趋势(居室型、方厅型、起居型、表现型)
(3星)知识点二 底层、多层、高层住宅设计(3-4分)
低层(1-3层);多层(I类4-6层,II类7-9层);高层(I类10-18层;II类19-26层)
低层住宅设计
1-3层(优点:接近自然、与自然协调性好、建筑物自重轻;缺点:不利于节约用地、经济性差、使用提供道路、官网及其他设施的使用效率)
类型(低层住宅和别墅)
套型设计(房间的组合、组织平面交通及垂直交通、充分利用空间、协调室内、外空间环境等)
组合方式
水平组合(独立式、并联式、联排式、聚合式)
垂直组合(重复性的叠加,互补式组合)
节约用地
减小每户面宽对节约用地由较大作用
节约用地方法(利用天井、在进深方向错位叠加、高低错落、利用退台与坡顶)
多层住宅设计
类型
优缺点
优点:较低层住宅节省,造价比高层住宅经济
缺点:不及低层住宅与室外联系方便;居住环境没有低层住宅优越
单元的划分与组合(平直、错位、转角、多向)
平面类型及特点
梯间式
外廊式
内廊式
长内廊(使用率大,用地节省,在寒冷地区有利于保温;单朝向户,内廊较暗,户间干扰较大,没有穿堂风)
短内廊(居住环境较安静,北方应用广泛;中间单朝向户通风不佳,南方地区不宜采用)
跃廊式(节省了交通面积减少干扰,每户有可能争取两个朝向)
住宅的适应性与可变性
家庭生活变化的基本规律(使用功能模式的变化、生命循环的变化、生活年循环和周循环的变化
住宅的可变性(形状、扩大、增加、组合关系、扩改建)
高层住宅设计
类型
垂直交通
电梯的设置(安全可靠,方便,经济)
平面布置
塔式
板式(单元组合式、内廊式、外廊式、跃廊式)
(1星)知识点三 不同地区和特殊气候条件下的住宅设计(0-1分)
严寒和寒冷地区的住宅设计
规划布局(1、避免山谷、洼地、沟底;2、争取日照;3、避免季风干扰;4、建立气候防护单元)
住宅建筑节能设计
控制体型系数(体型系数宜控制在0.3及0.3以下;若大于0.3,则屋面及外墙应加强保温)
扩大南向得热面的面积
窗户的节能设计
选用高效、节能、经济的外围护体系
加强冷桥节点部位的保温构造设计
加强住宅楼公共空间的防寒设计
炎热地区的住宅设计
影响因素(太阳辐射强度、相对湿度、夏季季候风)
平面设计及建筑处理
朝向选择(南偏东15°至南偏西15°;南偏东西不宜大于45°,偏东比偏西好)
内部通风的组织(设计开敞通透、门窗对位,避免气流转折或者缩颈;利用天井;利用大进深;局势通风与厨卫通风分流)
遮阳与隔热
遮阳(水平式、垂直式、综合式、挡板式)
隔热(平屋顶的传热量式墙体的5-9倍;降低室内温度最主要和有效的手段式降低建筑外围护结构尤其式屋顶的温度)
(1星) 知识点四 住宅产业化与工业化住宅(0-1分)
标志
工业化、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科技化
内容
建筑设计标准化、建筑体系工业化、构配件生产工厂化、现场施工机械化、组织管理科学化
取决于
现场手工操作劳动量占劳动量的百分比
最重要特征
系统组织设计和施工
第三个特征
使用批量化生产的建筑构配件
建造方式
装配式施工和工具模板定型的现场浇注施工
工业化住宅设计的基本原理
基本方法(模数网格法、基本块组合法、模数构件法)
多样化与规格化(套型多样化、体型多样化、立面多样化、构件规格化)
工业化住宅的主要类型与设计点(砌块住宅、装配式壁板住宅、大模板住宅、框架轻板住宅、盒子建筑)
(1星) 知识点五 公寓、宿舍建筑设计(0-1分)2023年新增
概念
类型
居住单元
公共活动与辅助空间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