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
义务教育出版社八上《道德与法治》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 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 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维护秩序
社会秩序
含义
社会生活一种有序化状态
内容
社会管理秩序
生产秩序
交通秩序
公共场所秩序
重要性
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社会规则
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 的基础上所形成的
类型
道德
纪律
法律
社会规则的重要性/社会规则与社会秩序的关系
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
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遵守规则
自由与规则的关系
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 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秩序地运行。违反规则、扰乱秩序 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
如何遵守规则
需要他律和自律
需要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行动的准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如何维护规则
要坚定维护规则。一方面要从自身做起,自觉遵守规则
要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如何改进规则
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而变化
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
规则不能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调整和完善
改进规则的原因
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寻求共识,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社会生活讲道德
尊重他人
重要性/意义
尊重是交往的起点。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可以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如何
积极关注、重视他人。(关注、答疑、帮助)
平等对待他人。(一视同仁、不歧视、不轻视)
学会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将心比心”、理解他人)
学会欣赏他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潜质,闪光点,特长,优点, 表扬,积极评价)
以礼待人
表现
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
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促进社会和谐。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
体现国家形象
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诚实守信
地位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项民法原则
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
树立诚信意识。
运用诚信智慧(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他人诚实发生冲突时,我们应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权衡利弊,做到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
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
做守法的公民
法不可违
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法律的作用
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法律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准绳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违法行为
分类
按违反法律的类别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按社会危害性
一般违法行为
犯罪行为
法律责任
民事违法
民事责任
行政违法
行政处分
行政处罚
刑事违法
刑罚处罚
如何警惕
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预防犯罪
刑法
刑法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处什么样的刑罚
作用
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犯罪
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特征
严重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
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
应受刑罚处罚性(必然法律后果)
后果
刑罚
主刑
管制
拘役
无期徒刑
有期徒刑
死刑
附加刑
罚金
剥夺政治权利
没收财产
驱逐出境
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善用法律
遇到侵害怎样依法求助
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
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诉讼
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民事诉讼:审理民事案件、民事纠纷
行政诉讼(俗称“民告官”):解决行政争议
刑事诉讼:与犯罪相关
必要性
如果受到非法侵害后采取其他方式不能解决问题,或者认定只有通过诉讼途径才能维护合法权益,我们就要使用诉讼手段,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
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
原因
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身为未成年人,体力不具优势,心智尚未成熟,如果鲁莽行事,自己极易受到伤害,也不利于制止违法犯罪
做法
当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
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善用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做到自觉守法、遇到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方法
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或争取其他成人的帮助
虚张声势,与违法犯罪分子巧妙周旋
记住违法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
了解违法犯罪分子的去向
保护好作案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