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学习的逻辑
一个有关学习的逻辑的思维导图,从地地狱模式的困局、成功者的局限、正衣冠点钟的经验局限、深度学习的策略这四个方面作了介绍。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学习的逻辑
1.地狱模式的困局
1.传统方法的局限性
1.找到本土名师和专家
1.设定梦想
2.激发学习动力
1.将自己的梦想写在或者画在一张纸或木板上,挂在书桌前或者窗边,喊口号进行自我激励等。
2.制定学习计划
1.SMART原则
1.目标必须是具体的
2.目标必须是可以衡量的
3. 目标必须是可以达到的
4.目标必须和其他目标具有相关性
2.列出长、中、短期学习计划
1.对计划进行回顾与评估,根据执行情况修改计划等
3.调整学习状态
1.包括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激发自信心、管理负面情绪等
4.规范学习习惯
1.书桌收拾整齐
2.写作业前先复习课程内容
3.按时、规范地完成作业
4.建立错题本和积累本等
5.家长教育
1.和谐的家庭关系
2.充满爱的关系
3.父母对还孩子的鼓励性态度和语言
1.梦想
2.动力
3.计划
4.习惯
5.家庭关系
只要做到位,也必然对提高学习成绩有一定效果。但是经过大规模的实践以后,人们发现了两点问题。 第一点是这些内容很难做到位。比如,有些人缺乏远大的目标和理想,尤其是被拘束在校园里的大部分中学生,他们连世界都没有了解过,哪儿来的理想?正如某旅游公司的广告所说,没见过世界,哪儿来的世界观?再如情绪管理,如果成绩始终上不去,学生就会没有自信,不论怎么自我催眠、喊口号都没有用。自我催眠终将变成自我欺骗、自我厌恶。随之而来的是源源不断的负面情绪,任何调节都是暂时的缓解,最终还会像减肥过度一样迎来报复性反弹。对大部分中学生来说,成绩就是最大的情绪源头,这是任何情绪管理都无法跨过的大山。 更不要提家长教育这种事情,涉及成年人的自我成长与改变,失败率大多在80%以上。我们必须承认,一个人年龄越大,可塑性可能越低,因为大部分人只是普通人,不是一生不断光辉向上的电影主角。 第二点则更加可怕了——即便做到了以上这些,也未必对中学生的成绩提升有帮助。具体来说,以上内容对中国的小学生有一定效果,对初中生的效果已经变弱了,对高中生来说则更弱了。如果一名高中生原本成绩很差,处于下游甚至垫底水平,那么在学习完这些课程后——假设他真的学进去了,他能够做到的就是从垫底水平进步到下游水平,或者从下游水平进步到中下游水平,到中游水平已经是极限了。 而一名原本学习成绩就处于中游水平的学生去学习这些内容,则基本没有任何用处。比如,一名省级重点中学普通班的中下游水平学生学这些课程就意义不大。 这就是成千上万人实践过类似课程体系后得出来的结论。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论呢?我们暂且按下不表。
6.国外的月亮
1.第一个问题
1.问题时学术内容抽象难懂
2.第二个问题
1.即便有人看懂了这些内容,依然无法帮助中国学生学习
7.低矮的果实
1.正是那些虽然正确、有用、但理解起来比较简单,只能在初期管用的东西
对于地狱级难度的中国中学应试教育,普通的认知心理学研究和学习习惯培养等简单方法对大部分中学生来说已经无效了,我们需要深度的、精细化的学习方法。
2.成功者的局限
1.民师和学霸的方法一定有用吗?
1.不一定有用
1.刷题
2.要对自己有信心
3.上课要认真听讲
4.要认真做好预习
5.要找到学习的乐趣
6.要重视老师布置的练习
2.教育界的立场正确
1.偶遇不幸运的事
1.作者阐述遇到教学水平不高的老师,他宁愿去自学
1.必须做好信息源管理
3.正衣冠点钟的经验局限
1.学霸的观点不同,我该听谁的?
1.我要预习吗?
2.如何做精一本教普书
3.高手根本不屑于做笔记?
这些问题都要结合自身的条件去调整,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
4.深度学习的策略
1.中国学生需要怎样的方法?
1.它必须是深度和精密的思维方法
1.结构化思维
2.流程思维
3.信息循环
2.它必须是超越个体经验的,具有普适性
1.方法必须适合大部分的学生,而不是天才
3.它必须的清晰的,不能模凌两可
1.对什么人管用
2.在哪些情况下管用
3.触发条件有哪些
4.它对中学生来说必须是高度落地实操
1.必须把所有的理论与概念转变为直接的学习行为步骤
只有同时满足这些条件的学习策略体系,才是对当下中国的中学生最有意义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