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生物与环境
选必2生物至生物与环境知识思维导图,包括: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人与环境等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选必1生物稳态与调节思维导图,包括:人体的体液、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传出神经(运动神经)、传入神经(感觉神经)。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生物与环境
种群
数量特征
种群密度(最基本)
调查方法
逐个计数
估算
黑光灯诱捕法
样方法:蚜虫、跳蝻、昆虫卵、蒲公英
双子叶植物
随机取样
五点取样法
等距取样法
计数原则:记上不记下,记左不记右
标记重捕法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直接决定种群密度
年龄结构: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方向
间接
性别比例: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雄性个体
数量变化
“J”形增长
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
Nt=N0λt↑
λ>1:增长型
λ = 1:稳定型
λ<1:衰退型
“S”形增长
最大数量:环境容纳量(K值)
种群数量:在K值上下波动,动态平衡
K/2前:用药→降低环境容纳量
K/2:渔业资源最佳捕捞期
保护大熊猫根本措施:提高环境容纳量
种群爆发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液体培养基:液体环境中的微生物
抽样检测法
轻轻振荡:是培养也中的酵母菌分布均匀,以减少误差
血细胞计数板的使用
先盖盖玻片,后滴液
计数:小方格
中方格:五点取样法
死细胞
台盼蓝:呈蓝色
成团
子主题
影响因素
非生物因素
东亚飞蝗种群爆发:气候干旱
种子春季萌发:气温升高
林冠层的郁闭度(光照强度
生物因素
种内竞争
天敌(种间竞争)
密度制约因素(如食物天敌)和非密度制约因素(如气候因素)
群落
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结构
物种组成: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
物种数目:物种丰富度
种间关系
原始合作(互惠):能独立
海葵与寄居蟹
互利共生
豆科植物(可独立生活)与根瘤菌(不能)
捕食
寄生:有害
马蛔虫与马
种间竞争
你死我活: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实验室条件下培养)
此消彼长:非洲狮和斑鬣狗
空间结构
垂直结构
分层现象
水平结构
镶嵌分布
季节性
立体农业
生态位
地位,作用,空间位置,占用资源
协同进化
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取样器取样法
采集罐,诱虫器:体型较大
吸虫器:小
统计物种相对数量的方法
记名计算法
目测估计法
主要类型
荒漠生物群落
草原生物群落
森林生物群落
演替
初生演替
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
重来没有被植物覆盖,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
慢新多
次生演替
原有土壤结构基本保留
人类的许多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退耕还林、还草、还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生态系统
组成成分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
基石
消费者(菟丝子)
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传粉和种子的传播
分解者
食物链和食物网
能量流动
太阳能
呼吸作用
初级消费者摄入
初级消费者同化
下一级同化
…
生长发育和繁殖
未利用
粪便量
未固定
特点(赛达伯格湖)
单向的,不可逆转
逐级递减
传递效率10%~20%
生态金字塔
能量金字塔
数量金字塔(生物个体的数目)
生物量金字塔(有机物的总干重)
倒置现象
实践意义
帮助人们将生物在时间、空间上进行合理配置,增大流入某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间作套作,多层育苗,立体农业
帮助人们科学地规划和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对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合理放牧
物质循环
碳循环
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
二氧化碳
生物群落与生物群落之间
含碳有机物
特点
全球性
循环往复运动
与社会的联系
化石燃料的开采和利用大大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加剧了温室效应,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对策: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进一步提高秸秆还田率
生物富集
有害物质,如重金属(铅镉汞)、人工合成的有机物(DDT,六六六)等
比较稳定,不易被生物体排出
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
关系
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物质:载体
能量:动力
信息传递(信息流)
种类
物理信息
光,声,温度,湿度,磁场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
蜘蛛网的振动频率
化学信息
信息素: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
行为信息
动作:蜜蜂跳舞,孔雀开屏
过程
信息源(产生),信道(媒介),信息受体(接收的生物或其部位)
作用
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种群:生物群落的繁衍
群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生态系统: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产蛋率
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生物防治
稳定性:维持生态平衡的能力,有限
生态平衡
结构平衡:各组分
功能平衡:生产—消费—分解的生态过程正常进行
收支平衡:动态平衡
负反馈调节:普遍存在,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方面
抵抗力稳定性
保持原状
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恢复力稳定性
恢复原状
提高措施
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在不超过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范围内,合理适度地利用生态系统
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给予相应的物质、能量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人与环境
人口增长
人口基数大
我国目前已进入了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
未来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还将加速
生态足迹(生态占用)越小好
碳足迹
扣除海洋对碳的吸收,森林面积
林地
木材、纸浆、薪柴
建设用地
交通、住房、工业建筑物、水电库区
草地
肉、奶、毛、皮
耕地
作物、油料、橡胶、畜牧饲料
渔业用地
水产品
全球性生态问题
全球气候变化
水资源短缺
臭氧层破坏
土地荒漠化
生物多样性丧失
环境污染
生物多样性
内涵
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价值
直接价值
食用、药用、作为工业原料、旅游观赏、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
间接价值
调节生态系统
潜在价值
未被发现
丧失的原因
对野生物种生存环境的破坏
使得物种的栖息地丧失和碎片化
掠夺式利用
过度采伐、滥捕乱猎
农业和林业品种的单一化
外来物种盲目引入
保护措施
就地保护(最有效)
自然保护区(我国第一个: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
易地保护
植物园、动物园、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精子库、种子库、基因库、生物技术
合理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
生态工程
基本原理
自生
湿地修复:互利共存;提高生物多样性程度
循环
无废弃物农业
协调
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环境容纳量
整体
社会—经济—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