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精进_如何成为很厉害的人》
“三思而后行”并不一定正确,很多时候甚至可以是 “行动先于思考”的,因为“人们的机智行动是高度技 巧及复杂推理而形成的,而其中绝大多数又都是隐 性的”,因此在行动之后反思,可能会反过来发展我 们的认识。
编辑于2023-02-11 19:35:24 浙江省《精进:如何成为很厉害的人》
背景
采铜
职场作家
推荐值72%
百万畅销
亚马逊榜一
豆瓣最受关注
三年各大图书销售榜单
第一章 我们该怎样对待时间
态度:郑重
郑重是这样一种态度:不敷衍、不迟疑、不摇摆,认真地聚焦于当下的事情,自觉而专注地投入。
正确看待时间
5种视角
1 积极过去视角
怀旧,忽视当下
2消极过去视角
沉溺伤痛,心理问题
3 享乐主义视角
及时行乐,无未来,易染成瘾行为
4 宿命论看当下
无能为力,命中注定,顺从,忍受
5 习惯向前看,谋划未来
有前瞻性,规划,效率
对五年后自己提问
浙大心理学博士
五年论
心理学家伯曼和特普
近未来和远未来
在远未来视角下,人们倾向于用抽象、概括的方式去思考。
目标:价值,意义
在近未来视角下,人们更容易放到具体的情境中去思考,主要想的不是“要不要做”,而是“怎样去做”。
目标:可行性和步骤
是否在重复抓沙子
长短半衰期事件
少做短的
高低收益值
无论高低都可
读经典作品
塔勒布 《反脆弱》
林迪效应
林迪效应是指:对于会自然消亡的事物,比如一个生命体,现在的岁数每增加一天,那么余下的预期寿命就会缩短一天。而对于不会自然消亡的事物,生命每增加一天,则预示着剩下的寿命可能会更长。
避免碎片化,无价值信息
过滤信息噪声
时间尺度
长:地理,气候环境
中:社会,文化
短:具体历史事件
更短:网络热点
总结:多读经典作品
与名人交友
快与慢的切换
帕金森第一定律
工作会自动膨胀,直至占满所有可用的时间。
侯世达定律
实际做事花费的时间总是比预期的要长
第二章 如何做出比好更好的选择
擅长说不
巴菲特,时间表稀稀拉拉
更高标准
最高标准
正如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迈克尔·雷教授所说:“如果一个人,处处能以最高目标为原则,必然能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决定。
格局
零度格局:盲众(“看不见”)
目标:无目标或只是追随当下的潮流。 眼界:主要为流行文化,以及身边亲友的观点。 信念:以“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等流行文化所潜移默化传递的价值观为典型。实际上这类人并无稳定的信念,很容易被他人诱导和说服,因而经常大喊“毁三观”。
一度格局:逐利者(“看自己”)
目标:作为精致或粗放的利己主义者,旨在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眼界:与逐利相关联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包括对利益机会的洞察,同时兼具比较完整的常识体系。 信念:笃信丛林法则,认为每个人都是逐利性动物,且能力越强的人能获得越大的利益。
二度格局:理念人(“看天地”)
目标:“理念人”(man of ideas),即指为理念而生的人,他们毕生的行动就是追求和捍卫真理。 眼界:对某个甚至多个知识领域有非常深入、系统的钻研,并常常能提出极具创造性的观点。
三度格局:至善之人(“看众生”)
目标:以改良社会、增进人类的福祉为最高目标。 眼界:往往对他人有很强的同理心,对人类社会的历史和现状有深刻的认识,部分人可能同时具有某个专业领域的知识,兼具理念人的特性。 信念:个人对整个社会负有责任,应该努力地去改善世界,减少世界的苦难和不公,部分人可能有坚定的宗教信仰。典型的人物如音乐家、哲学家、医生和人道主义者史怀哲。
逃离假设牢笼
四种普遍隐含假设
赛道假设
赛道固化,竞争压力
低关联假设
经历独立,无关联
僵固型心智
相反:成长型心智
零和博弈
争夺利益
有第三种选择
灵活思维框架
目标悬置
串型目标
AB前后
并行目标
AB同时
悬置目标
AB穿插
能力嫁接
工作和爱好可统一
找到你愿意帮助他人的点
选择弱势
克服选择弱势
重新定义问题
为什么要工作
因素穷举
培训指导
工作强度
团队氛围
考评制度
晋升空间
工作环境
食物
艺术性
第三章 最有效的,即刻行动
开始更重要
精益创业
最小化可行产品
最小化可行产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 MVP),它指的是可以使用最少资源、被最快制作出来的、可执行基本功能的、能被用户使用的试验性产品
产品概念
1.“产品”不是过程,而是结果; 2.“产品”不是对原料、素材的简单堆积,而是对它们结构性的整合和组织; 3.“产品”不是创制者锁在自己保险箱里的东西,而要能被其他人使用和检验; 4.“产品”能独立对世界产生影响,它应该能创造出正向的价值,使人受益; 5.“产品”也是一种媒介。
可边上场边准备
匠构战略
著名管理学家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在研究企业战略时曾提出过一个“匠构战略”的观点,他认为企业意图预先制定完美战略然后严格遵照执行的想法是很不现实的,企业更应该一边行动一边形成和修正战略。
拥抱“批评”
法国思想家狄德罗(Denis Diderot)说:“真理喜欢批评,因为经过批评,真理就会取胜;谬误害怕批评,因为经过批评,谬误就要失败。”我想,一个坦率追求真理的人,也必定是一个对批评抱有开放且审慎态度的人。
沉没成本谬误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最悲哀的,莫过于用最高效的方式去做错误的事情了。”一个善于听取批评的人,有机会发现自己的错误,但是如果他没有断然舍弃过去那些错误付出的勇气,他便会把这些错误继续下去,去赌一个微小概率的成功机会,后果可想而知。
任务分解
转换损耗”
心理学家早就发现,当从任务A转换到任务B后,执行任务B的绩效要明显比非任务转换条件下执行B的绩效差,这个差异称为“转换损耗”(switching cost)
行动后再思考
“三思而后行”并不一定正确,很多时候甚至可以是“行动先于思考”的,因为“人们的机智行动是高度技巧及复杂推理而形成的,而其中绝大多数又都是隐性的”,因此在行动之后反思,可能会反过来发展我们的认识。
反思维度
信息
预期
结果
进度
工具
情绪
阻碍
遗憾
意义
反思关注
及时性
反应链
关注意外情况
第四章 如何成为高段位学习者
不做信息的搬运工
“常规型专长”(routine expertise)和“适应型专长”(adaptive expertise)两类
其中具有常规型专长的人具有一个基本固定的知识系统,可以以很高的效率把他们所接触到的信息材料按照已有的框架进行分析,而具有适应型专长的人则可以让自己的能力不断地“进化”,通过对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的扩展来适应问题解决的需要。
了解与知晓
比如对于跳伞这件事情,仅限于了解的人,固然可以头头是道地说出跳伞的标准操作步骤一二三四,而如果被问到一些非常规性的问题,可能就会茫然无措;而掌握知晓层次的人则可以基于对跳伞设备的内在原理的理解,通过一定的思考和推理后得出解答。
解码
1.寻过程,非结果
2.不只做归纳,还要做延展
技能才是学习的终点
做中学
基本学习理念
那就是:你掌握了多少知识,并不取决于你记忆了多少知识以及知识的关联,而是取决于你能调用多少知识以及知识关联。
把知识当成技能来学
分离的知识难以解答真正的现实
第五章 修炼思维,成为真正利器
大脑需要断舍离
简化思维
精选可信赖信息源
专注某一领域
高质量深度内容
第六章 优化努力方式
不痛苦地坚持到底
不苟且,才能做到极致
反脆弱
不断犯错,是真实的成长
增加“浸润”深度
尽量让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所做的事情里面,不只用冰冷的理性,更要用温暖的情感和良好的心理体验来激发兴趣。
深入了解事物
自我决定论
当代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叫“自我决定论”,说人有三种基本的心理需要,分别是自主(autonomy)的需要、能力(competence)的需要和归属(relatedness)的需要
挑战是设计出来的
必要难度
“必要难度”(desirable difficulties),通俗点讲,就是学习的时候,要给自己增加一些难度,这对提升学习效果是非常必要的。
标准动作
大多培训的标准动作,只是符合中等水平
给自己设立难度
第七章 创造成功 而非复制成功
成为探索者,而非服从者
利用好本校的平台资源
自主探索意味着根据你的目标,选择利用一切有价值的学习资源,这当然就包括“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本校。本校资源包括学校图书馆、口碑不错的老师,以及优秀的同学、学长。
善用互联网的优质教育资源
三大在线课程
据悉,世界三大在线课程学院Coursera、Udacity、edX,学生的课程完成率(即最终完成课程并获得证书的人数占报名人数的比例)只有5%—10%。
主动试错
反馈分析法
“反馈分析法”。这种方法很简单,就是自己做出一个选择的同时,写下自己期望的结果,然后等待若干个月后,再用实际的结果与之前期望的结果相对照。德鲁克
了解和评估自己智力资产的价值
“知识资产”(knowledge portfolios)
在《程序员修炼之道——从小工到专家》一书中,作者把一个人所拥有的知识和金融资产相类比,认为每个人都应该管理好自己的“知识资产”(knowledge portfolios),并给出了几条具体的建议,其中有一条就是:在新思想或新技术刚刚开始兴起、无人问津之时就投入进去,成为某一个新知识领域的先驱,实现知识能力的“低买高卖”。
以完成具有创造力的作品为目标
在大学阶段,学生更应该以完成具有创造力的作品为目标,比如撰写研究论文、进行发明创造、设计和创制产品等。
有一些“作品集”
从游乐场到荒野求生
从“理论输入”到“现实输出”
投资家查理芒格模式
投资家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的模式,是广泛吸收多个学科(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工程学等)的知识,把这些学科最基本的模型作为他分析和判断现实问题的思维工具,进行拉网排查式的全角度分析,思考多个复杂因素所形成的共振,最后得到一个完整、全面和深刻的分析结果。
经济学家张五常的模式
亲自去观察、亲身去实践市场中真实的经济行为,从对真实世界的洞察中获得经济学的理论洞见。
投资家、《黑天鹅》一书的作者纳西姆·塔勒布的模式
塔勒布的人生历程生动地展现了这样一种路径的可行性:从现实和历史中提问,在思想的海洋中寻觅,在实践中验证,又在写作中升华。
理查德·费曼模式
不仅是一位蜚声全球的物理学大师,也是一位教育家,因为他总是能把非常抽象的物理学概念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或者精巧的现场实验展现出来,并且让学生从深层次上领会这些概念
侯孝贤导演
他遇见的所有人当成了一个巨大的素材库,通过分析、解码、变异,再融合到他的电影中,去把电影中的人物给异常真实地塑造出来。与从书本中获取灵感相比,侯孝贤更善于从现实的经验中获得智慧,获得第一手的信息和灵感,这种解码现实的功夫很值得学习。
独特性,是最好的竞争力
创新分两种
从0-1
创造出之前完全没有过的新东西
从1-N
比如iPhone诞生后,其他科技公司生产了效仿它的其他类型的智能手机,虽然使智能手机更加多元化,其中有些性能也更加强大,但也只不过是把1复制到100罢了。
不为追求社会认同而做事
当缺少可以让内心安稳下来的独立标准时,每个人只能随波逐流。而只有逃脱献媚于他人的牢笼,才能真正获得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