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群众工作能力
公安基础知识群众工作能力思维导图,包括:宣传教育、沟通协调、组织动员、服务群众四部分内容。
行政法知识思维导图,主要包括:1.行政法概述;⒉行政行为;3.行政救济三部分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民法思维导图,包括:1.民法概述;⒉民事主体;3.民事法律行为;4.代理;5.民事责任;6.民事权利。
宪法思维导图,包括:1.宪法概念;⒉.宪法宣誓制度;3.新中国宪法的历史;4.国家制度;5.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如何令自己更快乐
头脑风暴法四个原则
思维导图
第二职业规划书
记一篇有颜又有料的笔记-by babe
伯赞学习技巧
群众工作能力
宣传教育
宣传是手段 教育是目的
宣传教育群众是指公安机关及人民警察根据群众工作的目标,运用各种信息 载体、传播方式和教育手段传播相关信息,以影响群众观念、引导其行为的社会 活动
要符合公安机关职能
宣传教育的内容
适时、及时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工作情况
1.向社会各界宣传公安机关执法、办事的相关规范和制度。
2.公布对公安机关改革的重大举措。
3.适时发布公安机关打击犯罪、处置事故和社会救助的信息。
治安动态及防范常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宣传教育的形式
口头
主要采用报告、座谈会、法制安全教育讲座和培训、法治课堂等方式
广告
广告宣传是开展宣传的简单易行的方式之一,常见的形式有发放宣传单、展 板宣传、拉横幅、动态屏幕等
媒体
1.传统媒体包含报纸、广播、电视等。
2.网络媒体包括“三微一端”、公安门户网站、新兴媒体等
宣传教育的要求
1.宣传教育的内容、方式等都应当符合法律法规。
2.采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宣传形式。
3.宣传的内容上要做到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4.宣传应保护被宣传对象的隐私。
5.宣传应具有针对性,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开展。
6.宣传教育应做到内外有别,遵守保密制度,保密事项不得对外宣传。
7.宣传不得影响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
沟通协调
是指警察根据不同的对象,有效使用言语疏导、说理阐述、法律震慑、心理认同、亲情感化等手段,构架与群众的桥梁,实现服务群众和警务工作目标的一项技能。
沟通协调的要求
1.懂群众心理
换位思考
切忌说空话、套话、假话、大话
2.懂群众语言
方言土语
冷、硬不说
群众感兴趣的话,但不可以顺着群众说--引入话题
3.懂沟通技巧
走 访
对居民家庭 入户走访
入户走访 要求
做好走访 的准备工作
(1)做好先期宣传
(2)选好走访对象
频率不同
(3)选择合适的时机走访
四不进
居民休息
急于外出
接待来客
忙于办事
(4)研究走访对象的心理
文明礼貌,尊重人民 群众风俗习惯
五要
进入单身女性家中有女性 工作人员陪同或2人以上
警容要整
敲门要轻
身份要亮
称呼要亲
卫生要讲
遵守工作纪律,不泄露工作相关秘密,保护群众隐私
入户时间不宜过长,做好访后工作
台账
整理核实
反映问题--及时反馈
总结改进
注意安全
逃犯
有序正常工作--退出--报告--组织
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控制
对企事业单位的走访
对党政机关的走访
组织动员
组织动员是指调动社区各组织成员参与社区安全防范的积极性,提高群众的 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充分利用社会治安防范组织,组建各种各样的群 防群治队伍,构筑群防群治的治安防控网络
组织动员的对象
治安保卫委员会
本社区(A村不到B村)
基层组织
群众性组织
自治性组织
不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企事业单位内部保卫组织
本单位内
保安及物业服务企业(经营性治安防范组织)
单位内、物业管理范围内
其他一切群众性力量
组织动员的常见方式
服务群众
服务群众(最终目的),是指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依法满足群众正当的治安需求和其他合理需求的行为。它体现着公安工作的本质特征,体现着公安机关的宗旨,是公安 机关赢得群众支持和信任的基础与前提。
服务群众的要求
有热心
有爱心
有耐心
有恒心
服务群众的方法
1.在社区警务室定期接待群众
网络也可
2.设立警民联系箱、联系簿,发放警民联系卡,公布联系电话
3.帮助联系解决群众求助的事宜
正当合理
4.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5.为群众代办户口、居民身份证件等事宜,对孤寡老人、 残疾人等有特殊困难的群众实行上门服务
学校
大型企业、工厂
流动人口聚集区
6.及时调处矛盾纠纷
7.其他便民利民服务
窗口单位服务规定
“窗口单位”是指各级公安机关值班室、接待室,交警队、刑警队、巡警队、 派出所、车管所,出入境管理办证室、边防检查站执勤现场、信访办、办证中心 以及其他直接面向社会,接待和服务群众的单位
窗口单位必须 建立和实行的制度
警务公开制度
依法公开窗口单位的工作职责、执法依据、办事程序、法定时限、收费标准、 监督方式以及其他相关内容,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和评议
首接责任制度
明确各窗口单位在接待群众报警、求助、咨询和办证、办事等工作中的首接 责任,建立健全首接责任制和分流移交机制
职责内--及时办
不是职责内
本单位--先受理--移交--引导
不是本单位--当场告知--能帮则帮
窗口单位设施要求
1.昼夜服务群众的窗口单位应当设置指示灯箱或警示红灯、公开电话号码; 其他窗口单位应当在醒目地点、位置设置指示标牌。
2.在接待场所设立警民联系箱(簿)、意见簿,提供办事指南,公布上下班 时间和报警、咨询、监督电话,有条件的单位应设置触摸式显示屏服务指南, 便利群众办事、救助和反映情况、问题。
3.根据需要和条件设置供群众使用的桌椅、纸张、笔墨,饮水设施以及其他 相应的服务设施,并保持完好有效。
4.接待、服务场所的提示标志醒目,环境卫生整洁,内务管理井然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