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禽传染病
本图是动物医学关于禽传染病的知识总结,内容包括新城疫(ND)、鸡马立克病、禽白血病、传染性法氏囊的防治措施、病理变化等内容,需要的自取。
原虫主要包括动鞭毛虫纲、根足虫纲、孢子虫纲、梨形虫纲和纤毛虫纲的寄生原虫;蠕虫主要包括吸虫纲、绦虫纲、线虫纲和棘头虫纲的寄生蠕虫;节肢动物主要包括蜘蛛纲和昆虫纲。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禽传染病
新城疫(ND)
病原
血清型:1,基因型:(以Ⅶ型为主)
流行病学
易感动物:禽类(鸡最易感)
传染源:病鸡/带毒鸡
传播途径:呼吸道,消化道,种蛋
流行特点
春秋季较多
环境污染与带毒鸡群
临床症状
最急性型:突然发病,迅速死亡
急性型:体温升高,鸡冠肉髯呈暗红色,呼吸困难,口腔黏膜分泌物增多且酸臭,排黄绿色/黄白稀粪(下痢),产蛋量下降且为软壳蛋,神经紊乱
慢性型:神经症状明显(翅、腿麻痹,头颈歪斜),康复有后遗症
病理变化
嗉囊充满酸臭的液体
腺胃乳头出血
肠道黏膜出血
盲肠扁桃体出血
气管、肺(呼吸系统)出血
脑膜充血/出血
心冠脂肪有针尖大出血点
防制
加强卫生管理
正确实行免疫接种
建立免疫监测制度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流感
由甲、乙、丙三型流感病毒分别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属于丙类传染病,以高热、乏力、头疼、咳嗽、全身肌肉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为主
禽流感病毒跨种属传播原因
病毒基因重配,产生新的病毒亚型具有感染多种宿主的能力
病毒宿主受体的差异性
RNA病毒的高突变率,增强了病毒的毒力
鸡马立克病
临床病型及症状
神经型(古典型)
坐骨神经受损-卧地不起,劈叉姿势
臂神经受损-翅膀下垂,“穿大褂”
神经显著肿大-灰白/黄色,纹路消失,大小不等的结节
内脏型
精神沉郁,消瘦,死亡
各组织形成灰白色肿瘤块,法氏囊萎缩
眼型
虹膜褪色,瞳孔变小且边缘不整齐(灰眼/银眼)
皮肤型
羽毛囊增大,淡白色小结节/瘤状物
混合型
禽白血病
由禽白血病病毒和肉瘤病毒群中的病毒引起的多种肿瘤性疾病的统称
防治措施
无特效治疗药物,没有合适的疫苗免疫预防
防止垂直传播及水平传播:不从感染本病的种鸡场购进鸡苗,加强环境卫生饲养管理
防止医源性传播:使用有品质保证的疫苗
做好血清抗体监测,及时淘汰阳性鸡
传染性法氏囊
易感动物:鸡、火鸡(3~6周龄最易感)
传染源:病鸡和隐性感染鸡,病鸡排毒周期为3周
传播途径:呼吸道、消化道、眼结膜
腺胃和肌胃交界处有出血带
肾肿大,沉积白色尿酸盐
胸肌和腿肌出血
法氏囊肿大和出血
破坏B淋巴细胞,引起免疫抑制
传染性支气管炎
IBV:冠状病毒科,单股正链RNA
血清型
11个引起呼吸道症状
16个肾病变
基因型
7个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呼吸型
呼吸困难,张嘴呼吸
呼吸道有干酪样渗出物
肺淤血,气囊浑浊
卵泡充血、出血、变形
肾型
排白色稀粪
肾肿大,苍白,呈斑驳状“花斑肾”
肠型
脱水,剧烈水泻
肌肉型
胸肌苍白、肿胀
腺胃型
排黄色/绿色稀粪,有呼吸道症状
腺胃肿大,胃壁增厚,黏膜出血和溃疡
生殖道型
产蛋下降,蛋质量下降,出现“假母鸡”-大肚子,走路呈企鹅状
卵泡充血,输卵管萎缩、变短
鸭病毒性肝炎
由鸭甲肝病毒和星状病毒感染雏鸭引起的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出现角弓反张的急性高致死性传染病
易感动物:鸭(1~4周龄雏鸭最易感)
传播途径:直接接触、间接接触
潜伏期短,发病急
精神萎靡,厌食
全身性抽搐,多侧卧,头向后背,呈角弓反张-背脖病
肝脏肿大,质脆,色暗/发黄,肝表面有大小不等的出血斑点
胆囊呈长卵圆形,充满胆汁呈褐色
脾有时肿大呈斑驳状
肾肿胀、充血
鸭瘟(DP)
DPV:疱疹病毒科,线性双股DNA
血清型:1种
易感动物:鸭、鹅和天鹅
传播途径:消化道、呼吸道、垂直传播、眼结膜
体温升高,稽留热
两脚麻痹,走动困难
流泪和眼睑水肿
头颈部肿胀-大头瘟
呼吸困难
腹泻,排绿色/灰白色稀粪
体表 散在出血斑
皮下黄色胶冻样浸润
食道黏膜有小出血点
泄殖腔黏膜充血、出血、水肿
覆盖伪膜
肠道环状出血,溃烂
肝有不规则大小不等出血点和坏死灶
鸡传染性贫血
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引起的雏鸡再生障碍性贫血、全身淋巴组织萎缩、皮下和肌肉出血、引起免疫抑制的一种鸡的传染病
产蛋下降综合征
由禽类腺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导致产蛋鸡群不能如期达到产蛋高峰,或产蛋量大幅下降,并伴有蛋壳的变化
传染性喉气管炎
由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导致鸡呼吸困难、咳嗽、咳出含有血液的渗出物,喉部和气管黏膜肿胀、出血和糜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