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3.认识论
一张图带你了解认识论的相关知识!本图包括实践的含义、特征、基本形式,认识的两个阶段、特点和最终目的,以及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等内容,快来学习一下吧!
中国近代史,按时间归纳整理,第一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共产党成立、国民革命、中国共产党的武装反抗、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中华民族抗战的开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共合作抗日、解放战争,还包括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
在具体实践中,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唯有协同推进、一体发展,才能实现全面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全面推进。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认识论
实践
含义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
特征
客观物质性
构成要素
实践的主体
人
实践的对象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实践的手段
工具和其他设备
主观(自觉)能动性
有意识、有目的;积极主动去做
社会历史性
结成社会关系→构成社会力量→进行社会活动、历史活动、
直接现实性
把观念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基本形式
生产实践(最基本)
决定社会实践和科学实践
社会实践
反作用生产实践,也是认识的来源
科学实验
尝试性、探索性、学习性→促进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
认识
两个阶段
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
形式
感觉
个别属性
知觉
综合认识
表象
回忆再现
理性认识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概念
本质属性
判断
区别识别
推理
已知→未知
关系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两次飞跃
第一次
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根本任务)
条件
通过实践和调查研究获得十分丰富的感性材料
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形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即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第二次
理性认识到实践
特点
反复性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无限性
没有终点
最终目的
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
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不是认识的唯一途径(直接经验、间接经验-看书……)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需要什么→去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学以致用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对或者不对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正确的认识对实践起促进作用
错误的认识对实践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
避免教条主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实践检验真理
真理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客观性
具体性
真理都是在特定条件、范围的限定下,主体的认识同特定对象的一致或符合
真理和谬误关系
区别
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歪曲反映
联系
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
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绝对性
任何真理都有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客观内容
人类的认识能够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每一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对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接近
相对性
从广度上说
任何真理都只是一定范围的正确认识,有待扩展
从深度上说
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事物和规律的近似正确的认识,有待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