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4.社会主义理论
本图介绍了社会主义理论两个分类: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适用于考前复习,也可以综合其他资料使用。
中国近代史,按时间归纳整理,第一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共产党成立、国民革命、中国共产党的武装反抗、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中华民族抗战的开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共合作抗日、解放战争,还包括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
在具体实践中,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唯有协同推进、一体发展,才能实现全面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全面推进。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社会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为何改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性质的社会)
怎么改造
总路线
一化三改: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队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手工业:供销合作小组→供销合作社→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低级国家资本主义→ 单项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和平赎买)
改造意义
到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标志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
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经济建设
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1953-1957年)
经济建设方针
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1956年9月中共八大提出)
经济体制改革
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政治建设
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党派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国家性质(国体):人民民主专政
“三反”、“五反”运动
授予“十大元帅”军衔
文化建设
“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建设宏达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周恩来)
向科学进军(周恩来)
1977年恢复高考
祖国统一建设
1963年,周恩来将我党对台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这是“一国两制”的前身
1979年,全国人常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正式提出“和平统一”对台方针
外交建设
三大外交政策(毛泽东)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
首次提出:1953年12月,印度
共同倡导:1954年,中、印、缅
广泛接受:1955年,万隆会议
1971年10月,26届联大恢复中国席位
中美建交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上海《中美联合公报》
1979年1月1日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党的建设
坚持两个务必
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燥的作风
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