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可用
这是一篇关于可用的思维导图,内容包含可用概念、交收规则、交收通常涉及资金与资产、交收严与宽、预期与实收对可用影响等等,需要的同学可以收藏下。
编辑于2023-03-06 15:54:39可用
1-可用概念
范围:资金可用 vs 资产可用
口径:询价端可用、指令端可用、 交易端可用、交收可用
时间:T+0可用、T+1可用、T+n可用
角度: 占用(预占用、实际占用、释放)和 交收(清结算交割)
2-交收通常涉及资金与资产
1-一笔交收通常涉及资金清算与资产结算。
2-这是一对多的关系,有时也可能多对一(净额结算)
3-有些交收可能只涉及资金(比如转账), 有些交收只涉及资产(比如转托管), 大多数同时涉及(比如买入国债)
3-交收规则
1-不同的业务品种,交收规则不同, 通常场外交易都允许比较长的交收时间段。
2-每笔资金流、资产流的时间节点设置,在其交易 对应的交收时间段内系统提供默认交收时间范围
4-交收严与宽
1-对交收时点的预估逻辑,造成了可用的从严与从宽设置。
2-从严:增加可用的,按实际流入时间早一点增加;减少可用的,按预估
3-从宽:增加可用的,早一点;减少可用的,晚一点
4-比如允许9:00~16:30间完成的银行间买入债券业务,从资金可用角度, 从严时,需要从9:00开始预估占用;从松时,则可以16:30再占用。 实际资金到账时间会在交收时间段之间, 当从松控制时,该笔资金若在13:00完成支付,则应该从13:00开始占用。 资产可用的逻辑是类似的。
5-系统提供默认从严与从松预估,并允许用户自定义。
5-可用是一个动态概念
1-可用是一个动态概念,当前的一笔交易,会对未来产生影响; 未来的交收也会影响当前的可用。
2-每一笔资金流和资产流,都一直影响未来,直到永远。
3-当前资金可用,实际上是把所有待交收、可能导致待交收的资金流累积起来,观察某个时点是否足以应付交收。若存在某个时点资金不足(累积值为负),则可能存在交收失败的风险(透支、违约)
6-预期与实收对可用影响
每笔资金流、资产流的实际流入流出时间对可用影响
从严:增加可用的,按实际流入时间早一点增加;减少可用的,按预估
从宽:增加可用的,按预估;减少可用的,按实际流出早一点减少
自定义:允许介于从严从宽之间的,用户自行定义规则
7-多口径可用的关系
1-询价、指令、成交都会产生对应的交收,并产生对应的资金流和资产流 当部分询价转为指令时,当部分指令转为成交时,相应的资金流和资产流会同步更新,避免重复计算
2-此部分采用ESP事件溯源设计,每次都insert而不是update,保证任意时点(历史、现在、未来)可追溯。 对应询价端可用、指令端可用和交易端可用。
8-可用预测
可以估计任意时间长的的未来资金流与资产流, 并据此评估流动性情况(资金透支风险与资产欠库风险) 包括:未来的到期、付息、还本、可能的行权、交割等
9-可用判断
1-判断某笔交易的可用是否足够时,仅需要将其对应的资金流(判断资金可用)和资产流(判断资产可用)叠加到原有可用之上并在用户指定的时间点,判断这些时间点(可用观测点)是否余额为负。若所有可用观测点,余额均大于0,则该笔交易可用判断通过;否则不通过。
2-可用观测点通常为:T0上午(11:30)、T0下午(16:30)、T0日终、T1日终、T2日终。
3-用户可以针对不同业务品种设置不同的观测点:比如可设置T0交易是否需要判断T1可用;T1交易是否判断T0可用等。
10-可用余额
按照可用判断的逻辑,当所有可用可观测点的余额最小值为0时,该笔交易对应的交易量(资金或资产占用量)即为该笔交易的最大可用。这种情况下,不同类型交易(可用判断时间节点可能不同),对应的资金可用或资产可用就不完全一样.
11-可用灵活配置
1-上述资金流、资产流时间节点(从严、从松);可用计算范围(询价端、指令端、交易端);可用判断节点(T0、T1、日内、日终)
2-可以在业务品种、组合、市场、币种等各维度灵活设置实现强监管产品时间节点从严、判断口径从宽、判断节点增多,保证交收0风险。
3-弱监管产品则可以从松控制,增加资金、资产使用效率。
可用
1-可用概念
范围:资金可用 vs 资产可用
口径:询价端可用、指令端可用、 交易端可用、交收可用
时间:T+0可用、T+1可用、T+n可用
角度: 占用(预占用、实际占用、释放)和 交收(清结算交割)
2-交收通常涉及资金与资产
1-一笔交收通常涉及资金清算与资产结算。
2-这是一对多的关系,有时也可能多对一(净额结算)
3-有些交收可能只涉及资金(比如转账), 有些交收只涉及资产(比如转托管), 大多数同时涉及(比如买入国债)
3-交收规则
1-不同的业务品种,交收规则不同, 通常场外交易都允许比较长的交收时间段。
2-每笔资金流、资产流的时间节点设置,在其交易 对应的交收时间段内系统提供默认交收时间范围
4-交收严与宽
1-对交收时点的预估逻辑,造成了可用的从严与从宽设置。
2-从严:增加可用的,按实际流入时间早一点增加;减少可用的,按预估
3-从宽:增加可用的,早一点;减少可用的,晚一点
4-比如允许9:00~16:30间完成的银行间买入债券业务,从资金可用角度, 从严时,需要从9:00开始预估占用;从松时,则可以16:30再占用。 实际资金到账时间会在交收时间段之间, 当从松控制时,该笔资金若在13:00完成支付,则应该从13:00开始占用。 资产可用的逻辑是类似的。
5-系统提供默认从严与从松预估,并允许用户自定义。
5-可用是一个动态概念
1-可用是一个动态概念,当前的一笔交易,会对未来产生影响; 未来的交收也会影响当前的可用。
2-每一笔资金流和资产流,都一直影响未来,直到永远。
3-当前资金可用,实际上是把所有待交收、可能导致待交收的资金流累积起来,观察某个时点是否足以应付交收。若存在某个时点资金不足(累积值为负),则可能存在交收失败的风险(透支、违约)
6-预期与实收对可用影响
每笔资金流、资产流的实际流入流出时间对可用影响
从严:增加可用的,按实际流入时间早一点增加;减少可用的,按预估
从宽:增加可用的,按预估;减少可用的,按实际流出早一点减少
自定义:允许介于从严从宽之间的,用户自行定义规则
7-多口径可用的关系
1-询价、指令、成交都会产生对应的交收,并产生对应的资金流和资产流 当部分询价转为指令时,当部分指令转为成交时,相应的资金流和资产流会同步更新,避免重复计算
2-此部分采用ESP事件溯源设计,每次都insert而不是update,保证任意时点(历史、现在、未来)可追溯。 对应询价端可用、指令端可用和交易端可用。
8-可用预测
可以估计任意时间长的的未来资金流与资产流, 并据此评估流动性情况(资金透支风险与资产欠库风险) 包括:未来的到期、付息、还本、可能的行权、交割等
9-可用判断
1-判断某笔交易的可用是否足够时,仅需要将其对应的资金流(判断资金可用)和资产流(判断资产可用)叠加到原有可用之上并在用户指定的时间点,判断这些时间点(可用观测点)是否余额为负。若所有可用观测点,余额均大于0,则该笔交易可用判断通过;否则不通过。
2-可用观测点通常为:T0上午(11:30)、T0下午(16:30)、T0日终、T1日终、T2日终。
3-用户可以针对不同业务品种设置不同的观测点:比如可设置T0交易是否需要判断T1可用;T1交易是否判断T0可用等。
10-可用余额
按照可用判断的逻辑,当所有可用可观测点的余额最小值为0时,该笔交易对应的交易量(资金或资产占用量)即为该笔交易的最大可用。这种情况下,不同类型交易(可用判断时间节点可能不同),对应的资金可用或资产可用就不完全一样.
11-可用灵活配置
1-上述资金流、资产流时间节点(从严、从松);可用计算范围(询价端、指令端、交易端);可用判断节点(T0、T1、日内、日终)
2-可以在业务品种、组合、市场、币种等各维度灵活设置实现强监管产品时间节点从严、判断口径从宽、判断节点增多,保证交收0风险。
3-弱监管产品则可以从松控制,增加资金、资产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