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发明三观以示调伏
楞严经修行法要,佛陀问阿准:怎样知道我们的五阴身心的本质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感兴趣一起看看吧。
四圣谛 定义,具体有 苦谛、集谛、灭谛、道谛,希望这份脑图会对你有所帮助。
三界九地,本图带你了解 欲界--五趣杂居地、色界、无色界,感兴趣快来看看。
教师课堂标准,具体分为 目标、内容、实施、学法、效果、素养要求,看过这个我相信你肯定会有收获的。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发明三观以示调伏
总征
佛陀问阿难:怎样知道我们的五阴 身心的本质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
如来妙藏真如性=众生本具的现前一念心性 (真如本性好比黄金)
五阴 (好比用黄金塑造的各种相状)
感受
想象
循业发现
观相元妄 观性元真
观察色身的相状是虚妄的的:空观
观察心性的作用,借假修真:假观
别释
明色阴即藏性
举喻
如实空义(以清净目观睛明空)
能观的眼睛是健康的 所观的境:迥无所有
如实不空义(某人无故瞪以发劳则于虚空别见狂花)
能见相:疲劳 所见相:如梦如幻,假相
合法
色阴当知亦复如是
我们的生命没头没尾 来无所从 去无所至 人生就是一个过程
从清净本然的空性而来 终会回到清净本然的空性中去
循业发现 达妄本空 知真本有
借假(相)修真(真如本性) 就路还家
明受阴即藏性
如实空义
佛陀(譬喻本来面目是一念清净的心性): 身体调和顺畅时会忘掉身体的存在 安住在不苦不乐
如实不空义
佛陀(譬喻我们过去生的六根攀缘染净的六尘): 无故的,两手掌相互摩擦,滋生出各种不同的感受
冷:二乘偏空枯寂
热:菩萨慈悲荣耀
涩:三恶道的痛苦
滑:人天的安乐
循业发现 自变自缘
受阴当知亦复如是
人生本来没有快乐和痛苦(五蕴皆空)
世间的各种感受是靠攀缘心创造出来的
所有事情是内心的显现(唯识所现)
明想阴即藏性
第六意识 于境取相 于相分别
佛陀譬喻:
一个人心中想象酸梅,嘴巴自然流出口水
一个人思惟自己临立悬崖边,足心会酸涩
想象的力量很强大
对未来生命的影响
是否安乐
能否解脱
想阴当知亦复如是
苦乐的感受是自己想象出来的
想象的运转会决定今生和来世的去向
安乐道:经常做正面的思考,增加乐受
解脱道:对佛号强烈的皈依 跟极乐世界的功德相连接
明行阴即藏性
想阴之后带动行阴 开始善恶业的造作
佛陀譬喻:暴流波浪相续无有间断 (造业的心念念相续构成业力)
破坏一个业的方法是中间忏悔,然后改过
行阴当知亦复如是
行阴=内心念念相续的念头
造业的根源 受想阴主导
正确的思考
邪恶的思考
明识阴即藏性
第八识
佛陀譬喻:一个人把迦陵频伽瓶孔塞住,自认为内外有不同的虚空,并且携带到远方享受 (凡夫执著有一个内在的我跟外在的法)
识阴当知亦复如是
阿赖耶识(异熟识)是生命的根本
本性空寂 保存业力
变现果报 释放业力
境缘无好丑 好丑起于心
心
心动向外:一念妄动 生死轮回
心动向内:智慧观照 正念真如
这颗能想的心也是成佛的心
瓶:内外虚空无二无别 凡夫:阿赖耶识的本质跟真如一体
一个业的成就条件
意乐:有动机
加行:采取行动
究竟:有结果 (比如杀业确认对方死亡)
我们的问题
根源
过去和现在的种种感受,是过去的业力感召
解决办法
当下觉悟 回光返照 改变和创造未来
这些感受全部不真实 只是业力的显现
达妄本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