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二章
专升本,统计学第二章。按照研究对象的某个属性或特征,根据研究或分析 的目的、任务,以及统计分析时采用的统计方法的 可能性,将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组归类。
专升本,统计学第七章、虚无假设是“当前样本所属的总体与原设总体一样” 的假设,即虚无假设必须是“无差异”或“变量之间相 互无关、彼此独立”的假设。
专升本,统计学第六章。概率及基本运算、随机实验要有“可重复性”和“随机性”这两个特点、在随机实验中,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我们称之为随机事件。
专升本,统计学第五章。相关关系主要用于考察分析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情况。本文主要是自己对于相关分析的总结,细节之处可能不够详细。如果有朋友有任何疑问或想法,欢迎随时交流讨论~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第二章
数据的初步整理
数据的来源
日常性资料
专题性资料
数据的类型
技术数据与测量数据#
1,类别数据
是量化水平最低的测量数据
不能直接进行四则运算(加减乘除
2,顺序数据
量化水平比类别数据要高一些
也不能进行四则运算
3,等距数据
比顺序数据更高
可以进行加、减运算,对等级数据可以求总数,可以求算术平均数,标准差等,对等级数据可以实施绝大多数统计处理方法
4,比率数据
量化水平最高,具有真正的零点
离散数据与连续数据
离散变量
是指其取值是孤立的、间断的,而不是连续变化的一类变量
连续变量
是指其取值是可以连续变化的
数据的分类与整理
按照研究对象的某个属性或特征,根据研究或分析的目的、任务,以及统计分析时采用的统计方法的可能性,将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组归类
关键要抓住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要能将全部数据包含在内
分类标志按照形式可分为性质类别和数据类别
性质类别是按照事物的不同性质进行分类
数量类别则是按照数值大小进行分类并排序
统计分类一般遵循基本原则
(1)分类的标志应由研究目的来确定
(2)每一个分类标志应保持单向性
①每个分类标志下所有可能的类别都无一遗漏地被列举出来
②每一个分类标志下的所有类别彼此都不相互包容
常用的统计表
统计表的结构
一般包括:表号、表名、标目、数字、表注等
表号:表的序号应位于表的左上方,一般以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
表名:又称标题,是一个表格的名称,应写在表的上方
标目:分类的项目
数字:数字是统计表的语言,又称统计指标
表注:写于表的下面
线条:一般包括顶线、表线和底线
次数分布表
次数分布又称频数分布,指的是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数值所出现的次数情况,或是指一批数据在量尺上各等距区组内所出现的次数情况
(一)简单次数分布表
反映一批数据在各等距区组内的次数分布结构
1、求全距
全距是指所有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距
R= Xmax -Xmin
2、定组数和组距
要确定把整批数据划分为多少个等距的区间
组数:K 大小要看数据的多少而定
组距:i 一般取5的倍数
3、写出组限
每个组的始末点界限。起点值称组下限,终点值称组上限
【…,…)【…,…)【…,…)【…,…】
前中后小,最高特殊全中括号
4、求组中值
各组的组中点在量尺上的数值
组中值=(组实上限+组实下限)除以2
5、数据归组并计算次数
(二)相对次数分布表(频率)
各组的次数f与总次数N之间的比值
相对次数:个次数与总次数的比
(三)累计次数分布表
对简单次数进行累积的结果
累计个次数,依向上或向下排列
(四)累计相对次数分布表和累积百分数分布表
对相对次数进行累积的结果
小数都乘以100,便可得到相应的累积百分数
“向上累积,向下分布”“向下累积,向上分布”
累计 个次数与总次数的比(累计频率) 累计相对次数乘以100
(五)双列次数分布表
又称相关次数分布表
(六)不等距次数分布表
其他常用的统计表
简单表
只列出名称、地点、时序或统计指标名称的统计表
分组表
复合表
常用的统计图
统计图的结构
采用直角坐标系
横坐标表示事物的组别或自变量,称为分类轴
纵坐标表示事物出现的次数或因变量,称为数值轴
图号、图题、图目、图尺、图形、图例、图注
图号:图的序号
图题:统计图名称
图目:不同类别、名称或时间的统计数量值
图尺:横坐标及纵坐标上都要用一定的距离表示各种单位
图形:图的主要部分
用不同的图形线以示区别
图例:表明各种图形的含义
图注:借助文字或数字对图形加以补充说明
次数分布图
更直观、形象
(一)条形图
分类标志本身就是类别或顺序(离散的)变量
每个类别一个直条,彼此分离
复合条形图:一般是两类或三类不同色调的直方长条来表示多特征分类下的统计
宽度要相同
不同类型不同色调
做比较的事项长条靠在一起
(二)直方图
分类标志是等距或比率(连续的)变量
直条之间不留空隙
(三)折线图
等距连续变量
其他常用的统计图
散点图
平面直角坐标系
表示两种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及联系模式
线形图
起伏的折线来表示发展变化及演变趋势
圆形图
以扇形面积所占整个圆形面积的百分比来表示各统计事项在其总体中所占相应比例
主题
次数:某数据在总体出现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