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热带园艺植物病理学(1)
热带园艺植物病理学,汇总了热带园艺植物病害的概念及症状、热带园艺植物病害的病原学、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和侵染循环、热带果树病害的内容。
编辑于2023-03-16 16:46:10 海南这是一篇关于七年级上册地理基本的要素思维导图,介绍了气候和天气和气候方面,包括多变的天气现象、气温的变化与分布、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以及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讨论人口问题,包括世界人口的增长、分布、人种差异,以及由此引发的人口问题。还概述了地域发展差异,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以及全球性问题,如人口、资源、环境发展问题。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
这是一篇关于七年级上册地理基本的要素思维导图,内容涵盖了从地球的基本信息到气候、人口、语言和文化等多个方面。介绍了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并阐述了如何利用经纬网进行定位。指导了如何阅读和使用地图,包括选择合适的地图、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图的判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等。还提到了世界人口的增长、分布、人种差异,以及世界的语言、宗教和聚落等文化和社会问题。最后,还讨论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发展与合作以及国际经济合作等全球经济问题。
这是一篇关于精讲3、行程问题、几何问题的思维导图,包含基础行程、 相对行程、 基础公式、 三角形、 常考结论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篇关于七年级上册地理基本的要素思维导图,介绍了气候和天气和气候方面,包括多变的天气现象、气温的变化与分布、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以及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讨论人口问题,包括世界人口的增长、分布、人种差异,以及由此引发的人口问题。还概述了地域发展差异,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以及全球性问题,如人口、资源、环境发展问题。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
这是一篇关于七年级上册地理基本的要素思维导图,内容涵盖了从地球的基本信息到气候、人口、语言和文化等多个方面。介绍了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并阐述了如何利用经纬网进行定位。指导了如何阅读和使用地图,包括选择合适的地图、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图的判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等。还提到了世界人口的增长、分布、人种差异,以及世界的语言、宗教和聚落等文化和社会问题。最后,还讨论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发展与合作以及国际经济合作等全球经济问题。
这是一篇关于精讲3、行程问题、几何问题的思维导图,包含基础行程、 相对行程、 基础公式、 三角形、 常考结论等。
热带园艺植物病理学
第一章热带园艺植物病害的概念及症状
第一节植物病害的定义
第二节植物病害系统
第三节植物病害的症状
重点 1、症状、病状、病征的定义 2、病状类型、病症类型 症状具有复杂性,因此症状不是诊断病害的唯一依据。
1、植物病害症状的基本概念
2、植物病害的病状类型
3、植物病害病征的类型
4、症状在植物病害诊断中的作用
5、植物病害症状变化
(1)同原异症
同一病原物,在不同植物上,或同一植物不同生育期或不同部位,不同环境下,可表现不同症状。
(2)异原同症
不同病原物可引起相同症状
(3)典型症状
一种植物在特定条件下发生一种病害后出现一种症状。 这种常见的症状,称为典型症状。
(4)隐症现象
即症状在一定条件下可隐蔽起来甚至消失。
(5)综合症
有的病害在一种植物上可以同时或先后表现两种不同类型的症状。 例如番木瓜环斑花叶病
(6)并发症
当两种或多种病害在同时在一株植物上发生时,可以出现多种不同类型的症状。
6、非浸染性病害与浸染性病害之间的关系
非浸染性病害可以降低植物的抗性,诱发传染性病害或加重浸染性病害的发生。 浸染性病也会促进非传染性病害的发生。
第二章热带园艺植物病害的病原学
教学目标
掌握植物病原菌物的主要特征 一般形状以及菌物的生活史、 菌物的命名和分类、重要属的形态特征
1、植物病原菌物
1、菌物的分类和命名
生物八界分类系统
(1)真菌界
(2)动物界
(3)胆藻界
(4)绿色植物
(5)眼虫动物界
(6)原生动物
(7)藻物界(假菌界)
(8)原核生物界
菌物命名
2、菌物的定义和一般性状
菌物定义
(1)为真核生物,具有固定的细胞核。
(2)营养体简单,大多数为菌丝体
(3)营养方式为异养型,无叶绿素,不能光合作用。
(4)繁殖方式是产生各种类型的孢子。
(5)细胞壁主要成分为几丁质或纤维素
3、植物病原菌物的主要类型
2、菌物的营养体及其作用
营养体的定义
是指菌物营养生长的结构。多数菌物的营养体是丝状体。
菌丝定义
营养体上的单根细丝
菌丝体定义
一团菌丝
营养体作用
(1)吸收养分
(2)输送和贮存养分
(3)为营养繁殖做准备
(4)形成各种菌组织和变态,以适应生长和繁殖的需要
3、菌物营养体的主要类型
(1)不同形状的原生质团
(2)无隔菌丝)
(3)有隔菌丝
4、菌丝的变态
(1)吸器
定义
指专性寄生真菌或寄生性较强的真菌, 从生长在寄生细胞间隙的菌丝体上形成短小的分枝,并穿过寄主细胞壁, 在寄主细胞内发育形成的一种特殊结构。
功能
增加菌物吸收营养的面积
(2)附着胞
是植物病原菌物孢子萌发形成的牙管或菌丝顶端的膨大部分, 它可牢固附着在寄主体表面,其下方产生侵入丝穿透寄主角质层和表层细胞壁。
(3)附着枝
是一些菌物(如小煤炱目)菌丝两旁生出具有1—2个细胞的耳状突起, 起着附着或吸收养分的功能。
(4)菌环和菌网
捕食性菌物为了捕捉小动物(如线虫)获取养料, 在一些菌丝上分枝特化成为环状结构或网状结构。
(5)假根
是指有的菌物菌体的某一部位长出多根分枝、外表像根的根状菌丝, 可以伸入基质内吸取养分并固着菌体。
5、菌组织
菌组织定义
拟薄壁组织
菌丝体纠结十分紧密,菌丝细胞接近圆形、椭圆形或多角形, 与高度植物的薄壁细胞相似,这种组织称为拟薄壁组织。
疏丝组织
菌丝体纠结比较疏松,可见菌丝的长型细胞,菌丝细胞大致平行排列, 这种菌组织称为疏丝组织。
分类
菌核
定义
是由疏丝组织和拟薄壁组织形成的一种休眠体。 一般很坚硬,往往呈黑褐色和黑色。
功能
渡过不良环境,一般不直接产生孢子。
子座
是由疏丝组织和拟薄壁组织形成的一种垫状结构。 子座是产生孢子的机构,也有渡过不良环境的作用。
菌索
是由菌丝平行排列组成的绳索状机构。 其外形与高等植物的根系相似,也称为根状菌索。 菌索可抵抗不良的环境,并可作为侵入机构。
6、菌物的繁殖体及其作用
菌物的繁殖方式:
有性繁殖
无性繁殖
子实体
菌物的特殊产孢机构,无论是有性繁殖或无性繁殖、结构简单的或者复杂的,都称为子实体
孢子果
菌物具有复杂子实体的结构。如子囊果、担子果和分生子果。
无性孢子类型
(1)游子孢子
(2)孢囊孢子
(3)分生孢子
(4)厚垣孢子
无性繁殖作用
真菌的无性繁殖多发生在植物的生长季节,常可循环多次
第三章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和侵染循环
第一节植物病原物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寄主植物抗病性
第五章热带果树病害
第一节香蕉病害 (banana disease)
一、香蕉束顶病
束顶矮缩
1. 苗期发病, 新生叶片一片比一片短而窄小, 束生在心部,病株矮缩, 叶片硬脆易折,叶缘褪绿变黄, 继而变褐枯死
吸芽多
“青筋”
叶柄 和假茎上纵向呈现断断续续、:长短不一的深绿色条纹 叶片上的绿色条纹与叶脉平行,数量众多,使病叶呈现深绿色
果指小
根头呈现紫红色,结虾焦果。受害香蕉根头球茎外表呈现紫红色,病株不抽蕾或者直生蕾 结果少而细小,焦农称为“葱焦,虾焦,果肉脆而无香味。
香蕉束顶病病原
病毒
ssDNA病毒 属矮缩病毒科,香蕉束顶病毒属
半持久性病毒
传毒介体
香蕉交脉蚜或称香蕉黑蚜
类型
BBTV-S(重型)
BBTV-M(轻型)
危害特点
黄化型矮缩型病害
危害寄主维管束韧皮部
不能通过汁液摩擦和土壤传播
吸芽是最重要的初染来源
靠香蕉交脉蚜以半持久传播,若虫传毒效率高于成虫
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 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例如蝴蝶
香蕉束顶病病害循环
浸染来源
新植焦园:带毒吸芽、种苗
二造焦园:田间病株
传播途径
远距离传播
主要通过调运带病的种苗(焦芽,焦苗)
近距离传播
由香蕉交脉蚜(香蕉黑蚜)
不能传播
机械摩擦
土壤不传染
受病毒污染的农具不能传染
侵入方式
通过香蕉交脉蚜的口器进入
香蕉束顶病发生流行条件及规律
种苗带毒率的高低、与发病焦园距离的远近决定着新植焦园病情
香蕉交脉蚜发生数量多时病害发生严重
干旱少雨季节有利于蚜虫繁殖而病情严重(蚜虫在干燥时吸取汁液)
整个生育期可感此病,但中小苗期最易感此病
品种方面:香牙焦(AAA).粉蕉(ABB)或大焦(AAB)
番木瓜环斑花叶病
该病为系统性病害, 表现症状在叶片、茎和果实
症状
花叶症状
花叶型
低温期花叶不明显,可转绿,叶片大部分脱落,幼叶发黄
畸叶型
幼叶变脆而略透明,皱缩,畸型。有的形成卷叶型或线叶
果面
果面水渍状环型
水渍状斑点,或同心轮纹斑
水渍状后期可变成灰白色的环状坏死斑
果肉中产生带苦涩味的硬块
病原物
病原学名
PRSV:Papaya Ring Spot Virus 番木瓜环斑花叶病毒
属于马铃薯Y病毒科
番木瓜病毒类型
Ys(最普遍的)
Vb
Sm
Lc
病毒粒子为弯曲的线状 大小12.5nm×700~800nm 一种+ssRND病毒
传毒媒介昆虫
逃蚜,棉蚜
非持久性传毒
种子不带毒
病毒钝化温度
45度~60度
体外存活期
28度下2天~3天
稀释限点
10-3
形态与病原特点
病毒粒子线状
极易由蚜虫非持久传播,种和土不传毒
摩擦传毒机率非常高
高温对病毒有明显抑制作用
番木瓜环斑花叶病浸染循环
浸染来源
主要是田间感病植株
转播途径
远距离传播
通过调远带病种苗
近距离传播
通过蚜虫(棉蚜、桃蚜)
邻近植株间叶片接触相互摩擦传染
农事操作也可以传病
侵入方式
随蚜虫口器进入植株体内
番木瓜环斑花叶病发病条件
气象方面
高温天气对其有明显抑制作用
两个高峰期
(4~5月或10~11月)
一个回绿期
(7~8月)
温度(20~25度)
干燥少雨,蚜虫发生量大,适合迁飞,症状明显
菌物
卵菌门
卵菌门类型
主要特征
接合菌门
主要特征
(1)生活习性
陆生,大多数为腐生菌,极少数为弱寄生菌。
(2)营养体
营养体为无隔菌丝体。有的接合菌的菌丝体可以分化形成假根和匍匐丝。
(3)繁殖
有性繁殖产生接合孢子
无性繁殖产生孢囊孢子
根霉属
菌丝分化出匍匐丝和假根,孢囊梗单生或丛生,与假根对生, 孢子囊内有许多孢囊孢子。如引起甘薯软腐病的匍枝根霉。
子囊菌门
担子菌门
主要特征
(1)习性
担子菌除了锈菌和黑粉菌外,绝大多数是腐生的。有些担子菌不产生担子果,如锈菌、黑粉菌。有些担子果可食用或做药用,有些有毒。有些担子菌寄生植物引起严重病害。
(2)营养体
为高度发达的有隔菌丝体。担子菌可以形成两种类型的营养体,初生菌丝,次生菌丝和三生菌丝
(3)繁殖
有性繁殖产生
担孢子
担孢子产生在担子上,每个担子上一般形成4个担孢子。
无性繁殖
大多数不产生无性孢子
5种类型孢子
许多锈菌具有明显的多型现象,一个完整的生活史最多的可以产生5种类型孢子
性孢子
锈孢子
夏孢子
冬孢子
锈菌的分类主要根据冬孢子的形态、排列和萌发的形式。
担孢子
主要菌属
柄锈菌属
冬孢子双细胞有柄,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