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语言学纲要第一章思维导图
语言学纲要第一章(语言的功能)知识点总结与概括,总论语言的功能(第六、七、八章为其分论)有语言的社会功能和语言的思维功能
编辑于2023-03-17 09:27:52 黑龙江省语言学纲要第六章思维导图,对第六章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与梳理。重点名词概念:语言学、普通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重点名词概念:语言学、普通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
语言学纲要第五章思维导图,对第五章知识点进行总结与梳理。重点名词概念:语言学、普通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重点名词概念:语言学、普通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
语言学纲要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知识点总结梳理,总论符号系统(第九、三、四、五章为其分论)有语言符号、语言系统、语言符号系统是人类独有的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语言学纲要第六章思维导图,对第六章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与梳理。重点名词概念:语言学、普通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重点名词概念:语言学、普通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
语言学纲要第五章思维导图,对第五章知识点进行总结与梳理。重点名词概念:语言学、普通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重点名词概念:语言学、普通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
语言学纲要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知识点总结梳理,总论符号系统(第九、三、四、五章为其分论)有语言符号、语言系统、语言符号系统是人类独有的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
总论语言的功能(第六、七、八章为其分论)
语言的社会功能
语言与社会的关系
社会离不开语言
语言离不开社会
信息传递功能(最基本功能)
意义
交流的基本方式
分享彼此的经验感知
更好地分工协作
符号
文字、旗语
信号灯、电报代码
数字符号、化学公式
神态、身势
优越性
语言所能传递的信息,无穷尽、跨时空,人类知识的积累、社会文明的进步得益于此功能
非语言的信息传递形式,是在语言或文字基础上的再编码形式,独自传递信息有限,多半是辅助语言传递信息
语言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文字是第二性的)
例子
身势神态帮助语言传递某种信息:《红楼梦》第44回对凤姐的言语神态描写,说了反语
身势伴随动作脱离语言独立传递信息:
欢迎鼓掌,举手为礼,挥手送别,伸舌头表示惊讶
汉族:用手指刮着脸皮羞人
西方人:耸肩表示不知道
是否赞同
汉族人:点头同意,摇头不同意
佤族人:摇头同意
马来半岛的塞孟人:人头往前冲表示同意
西南非安哥拉的奥文本杜人:人伸出食指在脸前晃动表示不同意
人际互动功能
互动的两个方面
说话者表达主观信息,对听话者施加影响
听话者接收主观性信息,对说话者作出回应
例子
甲和乙在等一个朋友: 甲:快到时间了,小王肯定不会来了。 乙:还有五分钟,他一定会来的。
两个熟人在电梯里碰到:甲:出去啊?乙:出去。
特点
可以不传递实质的信息(即客观经验的信息),只是为了建立或保持人际关系。如:寒暄语、问候语。
人际互动不仅存在于口头的语言交际,也存在于书面的语言交际。
在有些情况下,一个人说话,也是以接收者的存在为前提的。例如:咒骂、自言自语、呼天抢地。
信息传递功能与人际互动功能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信息传递功能既可以是单向的也可以是双向的,人际互动功能一定是双向的。
信息传递的目的既可以是传递实质性的信息也可以是传递主观信息,人际互动的目的一般是为了建立、保持、调节人与人之间的某种社会关联。
联系
二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语言在发挥人际互动功能时也在传递信息。
语言在发挥信息传递功能时,其中的主观性信息会使交际主体之间发生互动。
语言的思维功能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语言和思维既相互区别又密不可分(总括)
语言既是社会现象,也是心理现象。思维不是社会现象而是心理现象,必须依赖于某种物质形式才能存在。
思维不完全等同于语言的内容或意义,因为语义受语言系统的制约,而思维目前还不能断定是受语言系统的制约。
语言和思维(特别是抽象思维),形影相随、不可分离。无论是思维的形式、思维的过程还是思维的生理机制,都和语言密切相关。
语言是思维的形式,是思维活动的动因和载体,是思维成果的贮存所。
从心理学看语言的思维功能(分述)
思维是知识的认知、获取和运用,是在大脑中进行的信息加工的过程。
思维过程必须有一套符号,符号是客观物质性和主观概括性的结合体,因而是联系主观和客观的中介。
客观现实经过符号的抽象概括作用才可以转化为主观化的信息。有了符号之后,主观化的信息也具有了可观的物质载体,并且可以用来抽象概括其他的客观对象。
从认知精神科学看语言的思维功能
思维是人脑的活动,思维具有脑神经的生理基础
语言和思维的密切联系是具有认知神经科学的基础的
例如:认知科学的研究表明,大脑左半球掌管着抽象思维,同时也掌管着语言,即语言的机制和思维活动同在左脑。
从儿童语言习得看语言的思维功能
儿童语言习得
儿童语言习得是指儿童学会说话和理解别人说话的过程,也指人的第一语言的自然获得
儿童语言习得的过程
前语言阶段
1.非自控阶段(三到六个月):婴儿语期
2.咿呀学语阶段(六个月到一岁):幼儿语期
语言阶段
1.独词句阶段(一岁到一岁半):模仿期
2.双词句阶段(一岁半到两岁):莫名其妙话语期
3.简单句阶段(两岁或两岁半):说话期
4.复杂句阶段(三岁到四五岁):多话期
儿童学话的过程也是思维发展的过程
非自控阶段:婴儿处于前语言阶段
咿呀学语阶段:婴儿听觉开始语言化
独词句阶段:儿童初步学会概括,具备了最早的语义能力,但不具备语法能力
双词句阶段:儿童具备了最早的语法能力
简单句阶段:儿童能正确掌握语序、基本的句法结构类型,但不会使用虚词,不能区别形态变化
复杂句阶段:儿童能正确使用虚词和形态变化
儿童语言习得具有先天生理基础
大脑左右半球专门化的过程和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认识世界的过程是一致的。由此可以看出语言和思维的密切关系以及语言对思维发展的作用
思维能力的普遍性和思维方式的特殊性
思维能力的普遍性及其与语言的关系
思维能力的普遍性:是说思维能力是全人类都有的,只要是正常的人,就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即思维能力没有民族性。
思维能力没有民族性,但语言却有民族性,这是二者不一致的地方
语言具有普遍性,这是二者一致的地方
思维方式的特殊性及其与语言的关系
思维方式的特殊性:是说各民族想问题的方式或者各民族看世界的视角具有民族性
思维方式的特殊性跟语言的民族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思维的过程伴随着语言的运用,语言的差异会导致思维方式的差异
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一个民族认识客观世界的特殊方式,这主要体现在词汇和语法上
我们学会一种语言也就学会了该民族的独特的思维方式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从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角度来看)
语言既有普遍性也有民族性。语言的普遍性和思维能力的普遍性是一致的,语言的民族性和思维方式的特殊性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