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语言学纲要第五章思维导图
语言学纲要第五章思维导图,对第五章知识点进行总结与梳理。重点名词概念:语言学、普通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重点名词概念:语言学、普通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
编辑于2023-03-19 20:47:20 黑龙江省语言学纲要第六章思维导图,对第六章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与梳理。重点名词概念:语言学、普通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重点名词概念:语言学、普通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
语言学纲要第五章思维导图,对第五章知识点进行总结与梳理。重点名词概念:语言学、普通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重点名词概念:语言学、普通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
语言学纲要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知识点总结梳理,总论符号系统(第九、三、四、五章为其分论)有语言符号、语言系统、语言符号系统是人类独有的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语言学纲要第六章思维导图,对第六章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与梳理。重点名词概念:语言学、普通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重点名词概念:语言学、普通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
语言学纲要第五章思维导图,对第五章知识点进行总结与梳理。重点名词概念:语言学、普通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重点名词概念:语言学、普通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
语言学纲要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知识点总结梳理,总论符号系统(第九、三、四、五章为其分论)有语言符号、语言系统、语言符号系统是人类独有的
第五章(语义和语用)
词汇和词义
词汇的构成
什么是词汇
在语言学中,“词汇”和词是不同的概念
词汇是集合概念,指的是具体语言的词和固定词组的总会
词是个体概念,指的是具体语言的词汇系统中的成员。
固定词组之所以属于词汇,是因为它更像词而不是更像自由词组。
固定词组与词一样,都存在与人的心理词库,可作为造句单位被直接调用,其成分是固定的,不能自由拆卸重新组装,其意义也不是由其组成部分的意义加和而成的。
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
基本词汇
基本词汇是一种语言中最常用的那部分词,具有稳定性,这些词构成一种语言词汇的核心能部分。
核心词常常是单音节的,而且构词能力强,常常作为语素构成复合词。
一般词汇
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汇构成语言的一般词汇
一般词汇的主要特点是不常用、不稳固,容易发生变化,构词能力强
一般词汇主要包括新闻、古词、方言词、专业术语和外来词
社会变化首先在一般词汇中得到反映
词义的不同层面
什么是词义
词义是对显示现象的认识成果,包括对现实现象的概括反应和主观态度
教材:现实世界中的物体、性质、状态、动作等个体现象投射在心理世界的个体映像。
词义的构成
概念意义(理性意义)
词的概念意义是词汇意义的主体部分,也称“理性意义”,它是指说一种语言的人在对现实世界的认识中形成的共同的主观映像,是认识的成果。
伴随意义(联想意义)
感情色彩
褒义色彩
贬义色彩
语体色彩
口语色彩
书面语色彩
象征意义
和特定的民族文化特征相关的词语,往往具有特定民族文化富裕的象征意义。
词的象征意义具有很强的民族性。如“喜鹊”“狗”在不同语言里有不同的象征意义。
词义的概括性
什么是词义的概括性
词义的概括性是指词义对现实现象的反映是概括的反映
如何理解词义的概括性
词义的概括性有三种重要的表现
1.一般性
2.模糊性
3.全民性
词义的各种关系
多义关系
什么是多义关系
“多义”指的是一个词具有多个概念意义,这多个概念意义之间存在着某种系统性的联系。
多义词内部的各种关系
本意和派生意
中心意义和非中心意义
多义词词义派生(或引申)的认知模式
词义派生的途径和人类的认知方式有关。人类最基本的认知方式有两种
隐喻
隐喻是建立在现实想象的某种相似的基础上的。
从多义词的一个概念意义出发,根据现实想象之间的相似特征,就可能派生出新的意义。
转喻
转喻是建立在现实现象的某种相关的基础上。
这种“相关”如同一种“索引关系”,即由现象A总是可以找到现象B,因此,在人们的认知中这两者是密切相关的,可以用其中一种来指称另一种。
同义关系
“同义”是指几个词的词义相同或基本相同
同义关系有三种情况
词义几乎完全相同。
等义词
词的概念意义基本相同。
近义词
词的概念意义相同,但词义色彩有差别
近义词
反义关系
“反义”是指词义所概括反映的是同类现象中对立的方面。
三种情况
1.极性反义对立
对立的词义之间有中间状态
2.互补反义对立
对立的词义之间没有中间状态
3.关系对立
上下位关系
上下位义是指,词义反映的现象之间具有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例如:树木和乔木
上位义更具有概括性,所反映的现实现象比下位义更多。下位义比上位义的内涵属性更丰富,所反映的现实现象区别于同类其他的现象。
一个词的上下位义之上可能还有上下位义,因此,上下位义关系是有层次的。
词义的语义特征和语义场
语义特征
所谓语义特征,就是对词义进行比较后所得到的若干语义成分,能够使词义之间既相互联系又彼此区别。
语义场
具有相同语义特征的词义所构成的集合就叫做语义场。
语义场的特点
1.同一语义场中的词义相互有一定的制约关系性。
2.不同的语义场有层级关系或交叉关系。
句义
句义和词义
句义的定义
句义是比较复杂的语义单位,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和解释。
从句子和词语的关系看,句义是在词语搭配过程中产生的意义。
从语言和世界的关系看,句义是普遍性的人类经验和具体性的人类经验在句子中的映像。
普遍性的人类经验指对现实世界的认识过程及其经验,体现为句子的语义结构。
具体性的人类经验指说话者的具体经验,体现为句子的句法语义范畴。
句义和词义的关系
1.词义是句义产生的前提条件
2.句义使概括性的词义具体化
句子的语义结构
语义结构定义
语义结构就是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和“动程”之间的抽象的关系模式在语言中的体现。
通常在句法层面上表现为“动词和名次”之间的语义关系类型。
动程
“动程”就是依附于现实现象身上的、时间上有连续性的各种存在和变动。
“动程”在句法层面上由谓词性成分来担任
动程的三大类
1.自主性动作(单事件)
自主性动作指有生命的物体可以发出各种动作行为。
自主性动作的句法表征是:动作动词、自主动词
有的动作行为只涉及到一个物体,有的动作行为涉及到两个或三个物体,这样的动词在语法学中分别叫做一价动词、二价动词、三价动词。
2.性质或状态
事物既有动态的存在,也有静态的存在,所谓静态的存在是指事物自身的性质、状态、变化的呈现。
性质或状态的句法表征是:形容词、非自主动词
3.致使型动作(双事件)
与自主性动作不同,典型的致使型动作,指的是由甲事件导致乙事件的动作行为。
致使型动作的句法表征是:致使动词以及“使、叫、让”等非自主动词,有时也可以利用句法结构造成致使意义,如:形容词+宾语
语义角色
语义角色是指由动词决定的事物的语义身份,是通过名词性成分表征出来的。
语义角色分为基本角色和外围角色两大类
基本角色
主体类语义角色
施事
自主性动作,行为的主动发出者
主事
性质、状态或发生非自主变化的主体
致事
事件或变化的引发者
客体类语义角色
受事
因施事的动作行为而受到影响的事物
与事
施事所发动的事件的非主动参与者,因施事的行为而受益或受损
结果
由施事的动作或行为造成的结果
系事(或客事)
在性质、状态或变化动程中和主事相对的事物,表示主事的属性或类型
外围角色
工具
方所
时间
语义结构与语法结构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1.二者是两种性质不同的组合
语义结构
动程和语义角色关系间的关系模式,相对多样、具体。
句法结构
语法单位之间的句法关系,一般性的、高度概括的。
2.反映的对象不同
语义结构
外部世界物体的动作、性质、状态。认识活动的结果,属于意义层面。
句法结构
语言系统内部语言符号之间的系统性的关系。语言形式和语法意义的统一体。
联系
1.二者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一定的语义成分对应一定的句法位置。例如:动词一般占据述语的位置,施事一般占据句法结构的主语位置,受事一般占据宾语的位置。
一定的句法成分具有一定的语义特征。
2.二者也有不对应的情况
一种语义结构可以由多种语法结构表现,一种句法结构也可能具有不只一种语义结构。
语义结构和句法结构的不对应关系,在句法上分别表现为句法多义和句法同义。
句子的句法语义范围
什么是句法语义范畴
句法语义范畴是具体的句子所表达的具体的人类经验的映像,即与说话者、说话者的时间和空间相关的语义范畴。
句法语义范畴的类型及其句法表现
索引范畴
人称范畴
时范畴
指示范畴
语气范畴
情态范畴
语法范畴和句法语义范畴的关系
1.语法范畴是传统语言学的术语,特指词的语法意义。句法语义范畴是后起的语法学术语,特指句法结构中的语法意义。
2.语法范畴主要是通过词形变化表现的,句法语义范畴主要是通过句法位置、句法结构等表现的。
3.形态和句法之间也具有一定的联系,如主谓一致,因此,句法语义范畴也包括某些和句法有关的语法范畴。
4.语法范畴的语法形式一般具有强制性,语法化的程度较高。句法语义范畴的语法形式更加丰富,不限于形态,不一定都具有强制性,语法化的程度不一定很高。
句子的蕴含、预设关系
句子的真值
句子所表达的“判断”是否真实地反映了现实世界中真是的现象或事件,这在语义学中是“句子真假”或“句子的真值”问题。
句子真值之间的关系
句子间的真值关系指的是句子的真值之间存在的某种可推导的关系。
蕴含关系
句子之间的蕴含关系与具有相同语义角色的词语的上下位义关系有关。
预设关系
句子之间的预设关系与句子的前提有关,不管是肯定还是否定一个句子,它都以另外一个句子为前提。
蕴含和预设的区别
1.蕴含包含在话语之内,预设是话语的背景意义。
2.句子a为假的情况下,作为预设的句子b的真值只有“真”的可能,作为蕴含的句子b的真值则有真和假两种可能。
语用
语用与句义
语境和句义
语境
物理语境
话语语境
共同背景知识语境
语境和句义的关系
作为交际单位,句子反映的是与语境、特别是说话者相关的特定人类经验的信息,理解句义需要的语境的支持。
1.与说话相关的物理语境是理解句义的条件
2.说话时省略的内容,必须依靠语境来补充
3.语境之外的共同背景知识语境,可以接受帮助受话者理解说话者所要传递的意义。
语篇和语义
绘画、言语行为和句义
话题
什么是话题
一个句子中,句义信息所关涉的那个实体是句子的话题。
话题的特点
1.话题是说话者话语中所关涉的某个实体,是信息的基点。
2.话题具有有定性。
3.话题具有句法上的标志。
不同的语言中,话题的句法表现不同。最常见的有两种情况
用专门的虚词来标记,例如:日语
用句子中特定的位置来标记,例如:汉语
焦点和语用预设
什么是焦点
从信息的角度看,句子中的新信息是说话者所传递信息的重点所在,是说话者认为受话者不知道因此希望受话者特别关注的部分。这就是句子的“焦点”。
焦点的标志
1.语调重音
2.句法形式
3.专门的句法虚化成分
什么是语用预设
语用预设就是指句子传递信息所依依赖的、说话者设定为自己与受话者都知道的那些信息。
焦点和语用预设的区别和联系
焦点是传递信息的重点所在,是说话者认为听话者不知道的新信息
预设是说话者认为自己和听话者已知的信息
言外之意及其语用推导原则
什么是言外之意
1.会话合作原则
两个准则
关系准则
数量准则
2.得体原则
言语行为
什么是言语行为
言语行为的三个环节
1.言内行为
2.言外行为
3.言后行为
言语行为的句法表现
有一些动词能明显体现相应的言语行为,这种动词叫做“施为动词”,带有施为动词并且主语为说话者“我”的句子叫做施为句。
言语行为的划分标准
1.从言语功能的角度看,言语行为可以分为阐述、命令、请求等多种类型。
2.从句型与行为意向的关联度看,言语行为可以分为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
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的区别
直接言语行为是字面意义具有的行为功能;间接言语行为是非字面意义具有的行为功能。
二者都是听话者所能把握的,但间接言语行为是说话者的真正目的。
听话人如何解读间接言语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