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清热药——总论
关于清热药——总论的思维导图,清热药分为清热药、清热泻火、清热凉血、清热解毒、清热燥湿,欢迎了解更多。
理气药的思维导图,本图整理了陈皮、枳实(橙子)、沉香、薤白、檀香、配伍、木香等药材知识,感兴趣别错过。
关于利湿退黄的思维导图,本图整理了 茵陈、金钱草、虎杖的药材知识,感兴趣快来看吧。
利水消肿的思维导图,本图整理了猪苓、茯苓、薏苡仁、泽泻、冬瓜皮、香加皮等药材知识,感兴趣别错过。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清热药——总论
定义
清热药
主要功用
清解里热
清热泻火
功效
清泻气分实热
主治
气分实热证
清热凉血
清解营血分热
营血分实热证
清热解毒
热毒证
清热燥湿
清热毒,燥湿邪
湿热证
方法
分类及功用
清热泻火药
甘苦寒凉+清热泻火→气分实热证→①高热、烦渴、汗出、舌红苔黄、脉洪大②脏腑火热证
清热燥湿药
苦寒+清热燥湿之功→湿热证→湿热泻痢、黄疸、带下、淋浊及湿疹等
清热解毒药
苦寒+清热解毒之功→热毒证→热毒痈肿疮疡、丹毒、咽喉肿痛、泻痢等
苦寒+清热泻火→气分实热证
清热凉血药
甘苦寒凉+清热凉血之功→营血分实热证→身热夜甚、舌绛、脉细数,甚则神昏谵语、斑疹&血热之出血证
清虚热药
苦寒+清虚热→阴虚内热→潮热骨蒸、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温病后期余热未尽&阴分受耗之夜热早凉
性味
多苦味,次甘味,性寒凉
里热证
清热解毒药中善于消痈散结的药
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山慈菇、漏芦、白蔹
连蒲紫山芦白蔹
清热药中用于蛇咬伤的药物
紫花地丁、蒲公英、穿心莲、白花蛇舌草、蚤休、半边莲、地锦草
清热药中治疗肺痈的药物
芦根、蒲公英、金银花、鱼腥草、金荞麦、败酱草
清热药中治疗肠痈的药物
牡丹皮、蒲公英、紫花地丁、败酱草、白花蛇舌草、红藤、金银花
解表药、清热药中,有利咽喉之功的药物
薄荷、牛蒡子、射干、马勃、山豆根、板蓝根
使用清热药时的辨证注意事项
辨清热之虚实
实热证有清热泻火、清热凉血、气血两清的用药不同
虚热证又有清热凉血、养阴透热及滋阴清热、凉血除蒸之别
注意有无表证
一般先解表后清里,或与解表药同用
本类药,药性寒凉,易伤脾胃,脾胃虚者慎用或配健脾胃之品
阴虚患者,慎用苦燥之品,或配养阴之品(苦燥之品,易伤阴津)
真寒假热证禁用
有湿患者,慎用甘寒之品(甘寒助湿)
配伍
表证者
+解表药,如桑叶、菊花等
兼积滞便秘
+泻下药
气血两燔
+清热泻火药与清热凉血药同用
体虚
+补虚药
+清热凉血、清热养阴之品
兼利尿、利水之功
竹叶、淡竹叶、鸭跖草、苦参、蒲公英、鱼腥草、半边莲、白花蛇舌草、绿豆、白薇等
竹叶、淡竹叶
偏于清心而利尿→心移热于小肠之小便不利证
鸭跖草
利水而消肿→风水、水肿、小便不利及热淋涩痛
蒲公英
利尿而通淋→热淋涩痛及湿热黄疸
鱼腥草
湿热淋证
半边莲
利水而消肿
苦参
清热而利尿→湿热淋证、腹胀水肿及黄疸,小便不利
白花蛇舌草、白薇
长于利尿通淋→热淋
绿豆
偏于清暑利尿→暑热尿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