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食品安全危害思维导图
食品中所含有的对健康有潜在不良影响的生物、化学或物理的因素或食品存在的状况。食品安全危害包括过敏原。【“危害”和“风险”不能混淆。对食品安全而言:“风险”是食品暴露于特定的危害时,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概率(如生病)与影响的严重程度(死亡、住院、缺勤等)之间构成的函数。风险在ISO/IEC导则51中定义为伤害发生的概率与其严重程度的组合。】
编辑于2023-03-22 22:32:36 上海食品安全危害
化学危害
概念:指有毒的化学物质污染食物而引起的危害。
分类: 1.天然的化学性危害 2.添加的化学性危害 3.外来的化学性危害:
化学性污染:
1.农药 2.有毒有害金属 3.N-亚硝基化合物 4.多环芳烃化合物 5.食品天然放射性核素 6.环境中人为的放射性核素 7.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常用塑料,橡胶,陶瓷,搪瓷及其他包装材料)
化学性污染的特点
污染途径复杂,多样,涉及的范围广,不易控制 受污染的食品外观一般无明显的改变 污染的性质较为稳定,在食品中不易消除 污染物的蓄积性强,具有致畸,致突变,致癌的作用
物理危害
概念:指在食品中发现的不正常的有害异物及其他物理的危害因素。
物理性污染 : 1.饰品 2.动物残体 3.零部件 4.放射性物质 例如在食品质中混入这质些物,(物理性危害)
生物危害
概念:指生物(尤其是微生物)本身及其代谢过程,代谢产物(如毒素,寄生虫及其虫卵和昆虫)对食品原料,加工过程和产品的污染。
生物性污染: 1.微生物危害 2.病毒危害 3寄生虫危害
微生物污染(分类依据:对人体的治病能力) 致病性微生物 相对致病性微生物 非致病性微生物
微生物污染的途径: 1.内源性污染(生物污染) 原发性污染:人兽共患 继发性污染:继发感染 2.外源污染(外部污染)
细菌污染: 1.细菌(菌落)总数 食品清洁状态的标志 预测食品的耐保藏期 2.大肠杆菌
真菌与真菌毒素: 特点: 自然界分布广,种类繁多 作用: 1.在发酵酿造工业和抗菌素医药制造有重要作用 2.污染食品导致食品变质失去食用价值甚至产生毒素 主要产毒真菌: 大多属于半知菌纲中曲霉菌属,青霉菌属,镰刀霉菌属 毒素包括: ①黄曲霉毒素(在粮油食品中最多见毒性和致癌性最强,食品卫生监测以AFB作为污染指标)预防措施:<食物防毒,去除毒素,严格执行最高允许量标准> ②展青霉素:存在于霉变的面包,香肠,香蕉等物质中。 ③杂色曲霉毒素④镰刀菌霉素主要作用于生殖系统类雌激素作用
食品的腐败变质: 食品在微生物为主的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其原有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发生变化,降低其失去营养价值的过程。 1.化学过程:①蛋白质的分解②脂肪的酸败③碳水化合物的分解 2.鉴定的指标:①感官鉴定②物理指标③化学指标④微生物检验 3.防治措施:食品辐射保藏,腌渍烟熏,脱水干燥,高温杀菌,低温冷藏冷冻
食品污染的相关概念: 菌落总数易发挥性盐基总氮 脂肪酸败 K值水 分活度 D值 F值 Z值 巴氏消毒 超高温消食品 褐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