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熵增定律——一切问题的底层规律
一切问题的底层规律都是熵增定律,熵增定律是指一个孤立系统及非活的系统,如果被独立开来,又或者把它放置到一个均匀的环境中去,环境中的所有运动都会因为摩擦力的存在,而在极为有限的时间里停下来。最后整个系统会退化为死气沉沉、毫无生气的一团物质,这种状态将永久不会改变人们在无法观察到系统中的任何变化,因为它已经归于死寂。
编辑于2023-03-31 08:57:04熵增定律——一切问题的底层规律
前言
将无数个普通的动作叠加,最终交织成了不普通。 改变的本质其实是创造新经验,用新经验代替旧经验,创造新经验需要通过新的方法,获得新的反馈、新的强化并切身体验它。
一、一切问题的底层规律:熵增定律
定义:熵增定律是指一个孤立系统及非活的系统,如果被独立开来,又或者把它放置到一个均匀的环境中去,环境中的所有运动都会因为摩擦力的存在,而在极为有限的时间里停下来。最后整个系统会退化为死气沉沉、毫无生气的一团物质,这种状态将永久不会改变人们在无法观察到系统中的任何变化,因为它已经归于死寂。
两个条件:一个是没有外力做功,另一个是孤立系统。
负熵:如果有外力做功和系统开放,就能对抗熵增,实现负熵。
个人对抗熵增该采取的行动
建立耗散结构
定义: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
应用:如果一个人处于持续不平衡或者不均匀的状态中,他就不会陷入熵死的状态,本质是外力持续做功。
不停的突破自己的舒适区
通过学习、输出和使用他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也是一种耗散结构。因为在输出和使用知识或技能的时候,这些学识、认知、技能会逐步内化为个人的行为和习惯,帮助他跃迁到更高的认知层级,拥有更美好的人生。
避免路径依赖
定义:自我强化的选择惯性。
在寻找新路径的过程中,突破原有的系统,到一个更大更开放的系统中去探路。
内在动机的最佳形式:精神负熵
关键因素:专注。
其实在这种状态下是能减轻脑力负担的。
别称:心流。
万物以负熵为生。
二、熵减法则:成长型思维
成长型思维拥有者特点
积极努力,愿意接受挑战,乐于用努力去解决问题,争取好的结果。
具有更强的复原能力,挑战失败会认为意味着自己有更广阔的成长空间,自己的潜能也更有可能被激发出来,因为这让他们看到了自己挑战目标之间的差距,这种差距的张力变成了成长型思维者训练和努力的内动力,激励他们持续投入时间和精力对目标做刻意的训练,在一个开放系统里持续做功。
三大误区
沉浸在现有优势上。
仅仅盯着努力。
成长型思维不仅是针对努力本身的一种思维方式,还针对包括努力以及后续的策略、反思、迭代,以及再次行动这整个过程。
疯狂就是一再重复相同的事情,却期望得到不同的结果。
懂得听取、学习不同的策略,然后用不同的策略在一个难题上反复推敲,找到次优甚至最优解,用有效和高效的方式去解决各类卡点。
空喊口号。
目标不是结果,达成目标还需要路径和资源。
模式构建
四大阻碍
成功
过去
记忆和情绪绝非很好的学习方式,他们会阻碍一个人学习和尝试新事物。
表现
外在展示仅仅是结果,而结果背后的准备、格局、学识、认知以及技能的成长才是优秀的决定性因素。
恐惧
完善的精准发力
志存高远
勇于行动
行动、反馈、调整、行动
坚韧不拔
积极乐观
承担责任
做一个终身学习者
三、熵减法则:损失厌恶原理
比起成功,我们更害怕失败
星星法则,持久改变(正向利用)
开始
奖惩
坚持
修正
规避负面作用
慢思考
损失激发行动
四、熵减法则:从众效应
相关书籍:阿希教授《群体压力对判断的变化和歪曲的影响》《社会心理学》《格式塔理论》
应用
减少触发策略
寻找积极触发
自创触发圈子
如果一个人想在某个领域能不断精进,最有效的做法是设法让自己找到并融入某个环境中,让环境中的人去触发。
对抗系统外部的熵增:破窗效应。
定义:如果有人打破了一幢房子的窗户,那么接下来就有可能出现更多的窗户被破坏,直到最终他人闯进建筑中……
处理方法
立即处理
绝不包容
小题大做
主场效应
五、熵减法则:路径依赖效应
沉没成本魔咒
人类制度变迁理论基石: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
历史是重要的,其重要性不仅在向过去取经,而且由于现在和未来是通过社会制度的连续性与过去连接起来的,所以今天和明天是选择也是由过去决定的。
原理:惯性的力量让选择强化,对于利益以及所付出成本的考虑。
任何一种方法、技能的形成,都伴随着经历、时间或资源的投入。
发生在以前,已经和当前决定无关的投入,即沉没成本。
对于错误路径,停下即前进,要及时止损。
从形成到失效的规律
路径开拓时期
路径聚拢时期
路径失效时期
需大于供,产品供不应求,瓶颈在生产。供大于求,产品滞销,瓶颈在销售。
利与弊
在老路上得心应手。
别人走新路,降维打击。
我消灭你,与你无关。
破而后立,改变法则
确立人生目标
个人的路径依赖往往是因为失去了一个人本身的内在动力,而内在动力的缺失又是因为他始终找不到自己的人生目标。
尝试最小闭环,找到全新路径。
搜集间接经验
持续做功,等待复利。
能力是可以依靠持续做功、刻意练习去不停修炼的。
六、熵减法则:心流
定义:自我意识的最佳体验,最优的成长体验,专注进行某个行为时的状态。
改善生活品质,提高效率。
状态特征:时光飞逝,不觉他物,自动运转,感到愉悦。
五大路径
专注
大脑宽带有限,专注状态无价。
明确目标
及时反馈
及时反馈是一种证明自己的行为正在导向一个目标达成或者任务达成的有效信号。
根据习惯理论,通过不断的行动和奖励,不仅能养成习惯、建立秩序,还能强化一个人对于自我的认同让人产生成就感。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成就感是人类顶级的需求,是人们用强劲动力去追逐的对象,因此在一遍遍的反复强化中,人们会保持行动动力,从而追求更多的确定感、自我认同感和成就感。
挑战水平与技巧水平有效组合
以你最大的努力挑战之前高出你正常水平,又不是你完全无法解决的难题、卡点。
让忧虑感消失
忧虑感是一种因对自己或者身边在意之人前途命运、生命安全的过度担心而产生的烦躁情绪。
方法
冥想
用鼻子吸气,用嘴巴吐气,将注意力放到呼吸上。
运动
内啡肽不仅可以调节不良情绪,还能帮助人们改善睡眠,提高免疫力,提高工作效率。
切换视角
从空间维度或者时间维度上观察自己。
精力充沛的工作方式
随时制定清晰的工作目标
通过思考列出中长期目标,并及时对齐目标,不白做功。
主动寻求积极反馈
保持动力,笃定方向。
挑战有难度的任务
进入全新学习领域,拔高技巧。
游戏化培训方式
及时反馈( Point)
明确目标(Badge)
排名(Ladder)
七、熵减法则:罗森塔尔效应
看到希望,知悉路径。
一个人的智商和能力并不是固定的,通过外部作用的激活,任何人都可以在短时间内取得很大的进展。
信任与期望是激活一个人智商与能力非常关键的要素。
管理的本质,其实就是激发和释放每一个人的善意。
有正向效果,必然就会有负向效果。
注意乌鸦嘴。
破解负向效应
《非暴力沟通》:把对方语言背后的思想摊到桌面上,从而让人能“意识到”并让人做出行为改变的技术。
事实:把之前发生的事实说出来。
感受:在事实发生后自己的感受发生了什么变化。
请求:因感受发生变化感觉糟糕,请求对方能否这样做……
改变口头禅
口头禅,在不自知的情况下频频出现,往往流露出我们的潜意识,而变成语言外化的潜意识,则会通过不停吐露、不断强化,继而变成现实。
自我意识发现的反馈模型
开放区
隐秘区
盲目区
自己不知道别人知道的信息,比如坏习惯、性格的弱点。
未知区
克服熵增口头禅
这件事情本质上……
如果再来一遍,我会……
成为不断迭代,持续精进的人
还有什么遗漏的吗?
下面我会从三个方面来说……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稳住,小场面。
生活中的应用
内在底层假设的负向罗森塔尔效应(自证预言)
卡尔·荣格:你的潜意识指引着你的人生,人们称其为命运。
激发他人的善意
把别人视为值得信任的人。
把别人视为值得为之出头的人。
把别人视为为你解决问题的人。
把对方视作敌人,别人也会对你投来敌意,把对方视作指导为你提供解决方案的朋友,那么别人也会自动进入角色,成为一个问题解决者。
把别人视为值得感恩的人。
把别人视为恩师,他人也将对你施恩。
八、熵减法则:马蝇效应
可以是精神层面的一种执念,是自己对自己的要求。
构建“马蝇”
趋利避害。
明确目标。
理想信念,意志力训练
九、熵减法则:德西效应
报酬越高,兴趣越小。
定义:在一些情况下,个体在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兼得的时候,不仅不会增强工作动机,反而让动机减弱。
如果一项活动是能让人愉快的(内部动机),就不要提供物质刺激(外部动机),否则在人们心中,这项活动的吸引力就降低了。
外部动机短期内有效,随着外部动机物的减少,动机能量会逐渐减少,直到最后趋向于0。
内部动机三大要素
自主权
选择权
胜任感
“我能做到”是贯穿胜任感驱动内部动机的核心要素。
社交关联
归属感
科学激发内部动机
给予自主权,设计胜任感,引导社交关联。
找到自己一直愿意做的一件事,奉行长期主义。
十、熵减法则:霍桑效应
让自己被看见,激发自身动力。
越被关注,越优秀。
如果在一个团体中非正式组织的共同利益,而不是个人能力或组织的正式目标,是影响效率最核心的内容。
看见别人,拉进彼此关系。
看见自己,增强声誉。
失败的咨询只有一条,客户不相信你的能力。
因为存在信任的问题,所以就需要去说服而说服的时间成本,讨价还价的经历成本,都是成交一个咨询客户的交易成本。
让声誉飞轮旋转起来。通过声誉引来信任度高交易成本低的客户,增强学识飞轮。通过增强后的学识,产生更优秀的作品,增强作品飞轮。再通过作品进一步增强声誉飞轮,一个声誉-学识-作品-声誉的增强飞轮就这样转动起来了。
十一、熵减法则:帕累托定律
做20%重要的事
二八法则
写下10件重要的事,选择两件先做好。
识别20%关键要素需要的能力
极强的思考能力
有洞察力去找到自己到底该如何安排时间资源、精力资源和财务资源。
提高思考率(评判思考覆盖范围的指标)
询问自己。
这是社会传统意识加在自己头脑中的路径依赖,还是自己对自身深刻了解后深思熟虑的后果。
这是对自己来说特别重要的20%吗?可以使自己每天随时进入心流 进入物我两忘的工作状态吗?
思考过程
感知:人脑对外界信息接收的效率。
认知:对感知到的情况进行判断,并拟定好可供选择的行动计划。
决策:在认知阶段的几种选择里找到最优方案,并下定决心去执行。
行动。
事实上任何一种能力的提高都是刻意练习的结果,整体的思考效果=思考质量×思考率,思考质量会随着思考次数和思考效果反馈次数的增加而不断上升。
超出常人的学习能力
对前人经验的总结提炼,并且内化成自己的本领。
时代特点:易变性( Volatility),不确定性( Uncertainty),复杂性( Complexity),模糊性( Ambiguity)。
提升学习力步骤
用二八定律提升认知。
用知识IPO进行内化,将知识从介质传递到大脑,变成习惯和应激反应。
Input a question,输入问题。
学习知识应以持续解决问题为目标。
Problem solving,解决问题。
Output,输出产品。
把在解决问题阶段搜集到的各类信息知识整合起来,变成自己相对结构化的输出物,由于在输出产品的过程中进行了思考,并且还通过写出来的方式变成了产品,所以这个过程不仅能真正的记住在整个过程中接触到的知识,还能理清哪些知识对解决问题可能有效,并且以后还能不断的通过翻阅回顾产品,复习知识。
躬身入局,寻求反馈。
面对未知境地的探索能力
现有的知识是为了生出问题。勇闯无人区。
赛马机制
在反馈相对较好的地方继续进行相对更大程度的有限投入
摆脱“穷忙”困境
找到第二曲线
逃不开S型曲线的命运,唯一的变数仅仅是曲线的长度。
在一条道路的生命终结之前跳到另外一条道路。
十二、熵减法则:复利效应
人生的第一策略
最重要的思维:人生就像滚雪球,重要的是发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
一个产品载体所满足的需求很难被替代,这个产品载体所代表的坡道就越长。
就像复利效应启动的前提是“利滚利”,你的进步也必须同时纳入你要持续增长的部分里才能形成“很湿的雪”。
“因”的飞轮在不断推动“果”,“果”的增长,又成为下一条逻辑链路上的“因”,当这个飞轮转动起来后,在每年增长百分比的因果循环中,哪怕只有20%的连续上升,3.8年之后也会翻番(1.2的3.8次方约等于2)。
做长期主义者,持续享用“”复利效应”
无形资产
品牌。
专利,即专有的权利和利益。
版权,对文学著作、音乐作品、照片、游戏、计算机程序以及影视等复制权利的合法所有权。
只要能在相容的多个领域发力,个人想要获得无形资产的护城河也并不太困难。
博观约取,整合创新。
成本优势:规模和管理
规模决定成本,规模越大商品成本越小。
商品在生产、运输、出售的过程中,都存在生产效率、良品率、损耗率等各种率需要持续改进的诉求,管理是关键。
网络效应
单边网络效应
由用户决定用户多,用户接下来就会越来越多。
多边网络效应
此长彼长,此消彼消。
迁移成本
防止用户逃离
被动收入大于主动收入,一个人就实现了财富自由。其中被动收入是指非工资收入,包括理财收入,房产出租收入,证券基金收入,稿酬收入。
个人成长复利
任何指数型增长都逃不过一个规律,刚开始增长的并不快,甚至是很慢,但一旦增长曲线到达某个拐点,后面的增长就会越来越快进入激增阶段。个人成长曲线亦是如此。
看到个人成长曲线改变决策
改变金钱决策。
投资自己,利在长远。
改善低落情绪。
在拖延症发作的时候成为动力因素。在每天缓慢的进步中不急迫焦虑,用日拱一卒的速度去迎接未来,必然会到来的功不唐捐。
复利效应要起作用的前提,就是克服熵增做功必须是持续延绵,不可间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