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精细化管理
这是一篇关于精细化管理的思维导图,包括对精细化管理的理解、精细化管理对于管理工作的要求、精细化管理的核心等内容。
编辑于2021-09-25 15:39:47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是一种意识、 一种理念、一种认真的态度、 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精细化管理就是一种先进的 管理文化和管理方式。
精细化管理最基本的特征就是重细节、重过程、重基础、重具体、重落实、重质量、重效果,讲究专注地做好每一件事,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力争最佳。
精细化管理是社会分工精细化、 以及服务质量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
现代管理学认为, 科学化管理有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规范化,
第二层次是精细化,
细分工作流程 将需要精细化管理的工作流程进行细化拆分,每一步工作进行研究分析。将无用的工作流程省去,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
标准化作业 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按照细分的工作流程进行工作和生产,不允许搞额外的变通和偷懒。
研究流程,制定标准 根据细分的工作流程,进行优化和升级,制定新的工作标准。新的工作流程标准必须贴合工作实际,切实提高工作效率,行之有效,切实提高企业利润。
监督执行情况 好的制度必须有必要的监督。制定了精细化的工作方法,就必须安排相关人员进行合理的监督和检查。
及时反馈,研究改进 对于工作流程中产生的问题,及时研究办法,及时跟进问题,力求问题的妥善解决。
第三个层次是个性化。
员工参与管理七步
每一个员工都是管理者:
接受管理
参与管理
自我管理
有无规则 能否操作 事前训练 事中释疑 事后回馈 流程衔接 个人提升
自我管理: 一种学习技术,让个体管理自己的行为以降低必要的外部管理控制。
流程和程序的优化 方向包括:
一、提高工作标准。 二、改善工作步骤; 三、大量运用工具; 四、降低资源消耗。
精细化管理三大原则
系统性
持续改善
造物即造人
精细工作两种形式:手册化、信息化
经验:个人积累改造为团队积累,沉淀优秀元素 规则:手册使经验知识化 习惯:训练使知识转化为技能 文化:全员的职业化 手册:通用部分 岗位部分 制度部分 (文化与规范) (流程与程序) (评测与奖惩)
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是 “五精四细”
“精”可以理解为更好、更优,精益求精
五精:
1、精华:企业需要有效运用、创造、输出全球范围内的文化精华 (含企业精神)、技术精华、智慧精华等来指导、促进企业的发展。 即精华(文化、技术、智慧)、
2、精髓:企业管理科学众所周知,企业管理理论也已成熟,但深谙 和运用管理精髓的企业家或企业管理者为数并不多,要想成为一个成 功发展的企业,企业必须拥有那些为数不多的、深谙和运用企业管理 精髓的企业家和一批企业管理者,只有这样,企业管理的精髓才能够 在企业成功发展中得到充分运用及发展。 即:精髓(管理的精髓、掌握管理精髓的管理者)
3、精品:企业需要把握好产品质量精品的特性、处理好质量精品与零 缺陷之间的关系,建立确保质量精品形成的体系,为企业形成核心竞争 力和创建品牌奠定基础。 即:精品(质量、品牌)
4、精通:市场似江河与海洋,企业和客户的产品、原料等物流是流 出和流入江河与海洋的水流,企业需要精致打造畅通于市场的渠道, 精致建好畅通于客户的管道。 即:精通(专家型管理者和员工)
5、精密:企业内部凡有分工协作和前后工序关系的部门与环节,其配合 与协作需要精密;与企业生存、发展的环境的适宜性需要精密,与企业 相关联的机构、客户、消费者的关系需要精密。 即:精密(各种管理、生产关系链接有序、精准)
“细”可以解释为更加具体,细针密缕。
四细:
1、细分市场和客户,全面准确把握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企业发展战略 和产品定位准。
2、细分企业组织机构中的职能和岗位,企业管理体系健全,责权利明 确、到位。
3、细化分解每一个战略、决策、目标、任务、计划、指令,使之落实 到人。
4、细化企业管理制度的编制、实施、控制、检查、激励等程序、环节, 做到制度到位。
精细化管理源于细节
(一)企业开展精细化管理的两种方式:
1、借助外脑,聘请咨询公司开展 2、企业自行开展
(二)推行精细化管理的几个环节:
1、系统诊断 2、整体规划 3、方案设计 4、文件梳理 5、文件输出 6、使用训练 7、考评约束 8、氛围形成
(三)精细化管理的两个核心
1、管理系统模块建立、 2、管理文件输出 管理文件四层次: 组织文件:齐——各类制度 高管文件:精——职责表、权限表、检查表 中层文件: 细——流程文件 基层文件:实——程序文件
精细化管理对于管理工作的要求:
1.制度化、
2.格式化、
3.流程化,
流程与程序优化
在传统的经验型管理模式下,许多岗位工作程序隐藏在员工个人的大脑之中,成功经验无法复制、个人垄断关键工作技能,管理水平提高路径缺乏等问题难以避免。整个组织无法从经验型管理中提升管理水平。要解决传统的经验管理模式下产生的问题,必须对日常工作进行规范,对工作流程和程序固化后进行优化,才能在衡量绩效的关键指标(如质量、成本、速度、服务)上取得突破性的改变。
对流程和程序的优化,不论是对全体岗位程序的优化还是对其中部分的改进,如减少环节、改变时序,都是以提高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降低劳动强度、节约能耗、保证安全生产、减少污染等为目的。
4.强调执行力。
实施精细化管理的状态
工作有依据,干活有工具 内容可复制,凡人能操作 平时可训练,他人能替代 过程可控制,结果能衡量 理论得应用,工具能创造 技能能提升,管理得发展
精细化管理的两个关键约束法则
木桶法则: 工作的效率由流程和程序中最慢的、最不稳定的环节决定
变动性法则(移动的短板): 流程和程序的变动性越大,工作的效率越低
精细化管理重在“理”
认真落实,高度负责,切实抓好,及时落实,结合现状,高度重视,深刻领会,迅速,加快,提高,加强,重视,努力,做好,务必,强化,定期。
管”是“监督、控制” “理”是“指导、服务” “管”多“理”少成通病 中国管理者的主要任务在“理”,而并非“管”即提供工具,消灭“我认为”“我以为”。
基层与高层的理解差异要求
管理者通过别人来完成工作。他们做出决策, 分配资源,指导别人的行为以达到工作目标
管理者要上三级台阶: 指挥、指导、发动
三大指挥手段: 会议、文件、口头
口头指挥: 文字记录 口头承诺口头复述 定期检查
建立可操作、易执行的作业程序和科学量化的 标准,以及基于作业程序的管理工具。
精细化管理的思考逻辑
发现点的问题,寻求面的解决 问题出在岗位,答案藏在流程 岗位阻截流程,操作培训缺位 员工训练无效,团队文化之过
精细化管理的理解
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是两化
系统化——建系统
目标引导:个人与组织一致
规则落实:点线面文件落地
训练转化:文件转化为行为与技能
考核保障:关键控制点选择
文化支撑:潜规则支持
管理依赖的对象只能是规则 管理制度是管理的显规则,是行为契约 文化是管理的潜规则,是心理契约 潜规则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潜规则一但形成, 在许多时候潜规则具有比显规则强大得多的力 量和功能,人们总是潜意识地按潜规则办事。
细化--抓程序
精细化管理对组织的意义
管理从艺术和经验向技术和规律转变(经验成规则)
成员行为从责任和悟性向习惯和技能转变(规则成技能)
组织发展进步由高层推动向制度推动转变(人治向法治)
精细化管理的几个阶段
人治管理
初始管理
法治管理
岗位责任制
精细化管理
管理三级跳
创始阶段
借个人魅力 倡好汉精神
成长阶段
经验成规则 规则成习惯
总结和复制成功经验
规范化:建章立制,文件规范
精细化:制度落地,持续改善
个性化:行业标杆,文化引领
成熟阶段
组织有信仰 无为而为之
文化管理
企业文化管理
自我管理
精细化管理源于细节
精细化管理概述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工作过程质量控制和改善的管理技术、也一种管理哲学、一种管理系统和一套管理工具,通过管理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使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协同和高效运行。
细节的定义
能够体现事物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的细小事物和情节,如拧螺丝 管理水平的差异: 正面好一点,负面差一点
精细化管理最终目的:
使管理者与员工都轻松
精细化管理的目标:
一、工作质量越来越好 二、资源消耗越来越少 三、员工感觉越来越乐
精细化管理5句话
精在系统 细在程序 转变要训练 落实靠考核 长期靠文化
系统化
管理结果的稳定以管理系统的建立来保证
细化
管理结果的良好以明确和分解管理程序来支持
精细化管理的过程控制三阶段
事前控制
目标明确;岗责、流程、 程序清晰;训练到位
事中控制
检查细化——执行促进、 执行督导、执行检查细化
事后控制
奖罚细化 文化贯穿全过程
没有检查和考核就等于没有管理
岗位
告诉员工做该做的正确的事
程序
告诉员工正确的做事
程序固化的原则
客户导向
步骤清晰
切实可用
科学量化
工具支持
程序固化的方法
按现有工作程序真实记录,明确工作步骤、确定工作标准。
以本行业优秀企业的工作程序为参照,结合自己企业实际制定程序。 包括三个方向:降低标准、完全执行、提高标准
标准
告诉员工正确做事的程度
制度
防止员工做错事的规定
执行
按上述规定进行的检查和考核
精细化管理的两个一般性假设
管理对象是不守规矩的人
目的是:不守规矩的人守规矩
管理对象是并不聪明的人
目的是:不聪明的人做聪明事
什么是错误
违反规定动作就是错误。而不是出了问题才是错误。我们过去长期的思考方式,就是出了问题才叫犯错误,管结果,不管过程。流程已经违反了,这本身就是错误,因为流程错了,最后的问题是必然的;没有出问题是偶然的。
理解精细化管理的五组关键词
固化——已有成功经验 优化——现有工作程序
复制——复制优秀成员和团队 控制——生产和工作过程质量
系统——稳定以系统支持 细节——良好以细节保障
理论——运用先进理论 工具——创造实用工具
发展——组织发展 提高——个人进步
企业开展精细化管理必须进行的六项按秩序开展的工作
1、战略明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2、组织设计:管理从人治向法治转变的系统支持 3、流程梳理:进行管理转型和提高服务竞争力的关键技术 4、培训体系:建立培训体系是推进精细化管理持续改善的必经之路 5、绩效考核:保证精细化管理正常推进的指挥棒 6、企业文化:精细化管理持续改善的精神力量
精细总结
1个定义 : 技术、哲学、系统、 工具 2个阶段 : 手册化、信息化 3个原则 : 系统、持续、造人 4类文件 : 组织、高、中、基层 5大模块 : ORTCC 6项工作 : 战略、组织、流程、培训、绩效、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