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实验心理学-注意
实验心理学知识总结,本图内容有注意的理论、注意的研究方法,希望这份脑图会对你有所帮助。
心理统计第5版,张厚粲、徐建平著,北师大出版社,第五章相关关系精华知识浓缩版,大家可以学起来哦。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人际关系处理
人际交往思维导图
人生导航
处理人际关系6项原则
进行头脑风暴的准则的思维导图
自卑与超越
超强思维训练课
逻辑填空
东尼博赞简介
注意
注意的理论
注意选择的认知理论
早期选择模型(单通道过滤器)
提出者 布罗德本特
实验范式 双耳分听技术-再现方式(分别再现、成对再现)
模型含义 注意瓶颈位于信息加工的早期阶段,它调节进入的信息,选择其中的一些使其进入高级分析阶段,其余信息则可能暂存于记忆中,然后迅速衰退。通过的信息将接受进一步的加工,从而被识别和存贮
模型特点 ①单通道:按“全或无”方式工作,接通一个通道的同时关闭所有其他通道 ;②新异的、较强的和具有生物意义、为人所期待的信息更容易接受进一步加工;③过滤器位于语义分析(知觉)之前
中期选择模型(衰减模型)
提出者 特雷斯曼
实验范式 连续音节双耳分听(格雷和韦德伯恩)、双耳分听的追随耳实验(特雷斯曼、指定追随耳分听时复述其信息,忽略非追随耳)
模型含义 过滤器并非依“全或无”原则工作,而是按衰减方式进行,同时允许追随耳和非追随耳的信息通过,只是非追随耳的信号受到衰减,强度减弱了。但若这些减弱的非追随耳信息具有特别的意义,则仍可得到高级加工而被最终识别
模型特点 ①信息大量输入;②“衰减”的加工过程;③过滤器的位置有两个,语义分析之前的外周过滤器和语义分析之后的中枢过滤器
晚期选择模型(反应选择模型)
提出者 诺曼
实验范式 双耳分听靶子词实验(哈德威克)、白噪音背景追随靶子词实验(谢福林)
模型含义 由感觉通道输入的所有信息均可进入高级分析水平,得到全部的知觉加工。而注意的选择位于知觉和工作记忆之间,即注意不在于选择知觉刺激,而在于选择对刺激的反应,其选择标准是刺激对于人的重要性
模型特点 ①所有输入的信息都得到高级分析;②注意是对反应的选择;③未被报告出来的信息并不是没被识别,而是对其他信息的反应导致其在识别之外未得到继续加工
特征整合理论
从知觉的特征分析出发,将客体知觉分为
前注意阶段 对特征进行自动的平行加工,无需注意
特征整合阶段 通过注意将各种特征整合为客体,为系列加工
对特征和客体的加工是在知觉过程的不同阶段实现的
理论依据
视觉非对称性搜索实验
从一些“基本型”中搜索“基本型+特征”的时间与从一些“基本型+特征”中搜索“基本型”的时间存在差别
错觉性结合实验
呈现一组具有不同特征的物品时,易将A物品的特征与B物品进行错觉形结合
注意分配的认知理论
资源限制理论
注意的研究方法
提示(线索)范式
基本原理 用刺激或指导语来引导被试注意一个明确的输入源,然后把对这一输入源的加工和它对其他输入源的加工作比较
应用
研究注意指向被提示信息的过程
比较对被注意到信息和未被注意到刺激在加工上的差别
搜索范式
基本原理 要求被试寻找一个或多个混杂在非目标刺激中的目标刺激,实验时这些刺激可以同时呈现,也可以相继呈现
研究注意如何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
研究注意如何在不同感觉通道之间转移
过滤范式
Stroop任务
给被试呈现由不同颜色特征的表示颜色的字(颜色特征与字义不匹配)
整体-局部范式
大图形由一组小图形组成,自变量为整体与局部的一致性
负启动范式
当前一个刺激中的干扰项成为后一个刺激中的目标呈现时出现的抑制作用
双侧任务范式
多个独立刺激物之间的相互干扰
基本原理:使被试的注意指向一个信息源,而实验者评估的则是那些未被注意的信息加工过程,以此来研究注意的某些特征
电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脑电图技术和事件相关电位技术
知觉选择模型
共同点
两种模型均认为高级分析水平有限,须由过滤器加以调节
两种模型均认为这种过滤器的位置处在初级分析和高级的语义分析之间,认为注意的选择具有知觉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