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ncwu信号与系统一
ncwu信号与系统一的思维导图,内容有状态变量法、离散系统Z域分析、离散系统时域分析、连续系统时域分析、信号与系统基本概念,大家可以学起来哦。
编辑于2023-04-09 22:41:17 河南中心主题
傅里叶,拉普拉斯,Z
常见变化
常见性质
九.状态变量法
系统内部的分析法,只适用与动态系统
基本定义
状态变量(n阶系统就有n个状态变量)x(t)
状态向量X(t):由状态变量x(t)排列的列阵
状态方程xˡ(t)=Ax(t)+Bf(t) A:系统矩阵,B:控制矩阵
输出方程y(t)=Cx(t)+Df(t) C:输出矩阵
状态空间=状态方程+输出方程
建立状态空间
连续系统
通过电路图
确定状态变量个数:独立(线性无关)记忆元件的数目
当电路含有受控源时,即使形式上线性无关,也不能轻易下结论(列出关系式)
通过独立电容的电压、独立电感的电流建立状态方程
整理写成矩阵
基础例题
通过时域微分方程
1. 引入中间变量q
2. 设出状态变量 x1=qt ,x2=q ˡ t ,x3=q ˡˡ t....
列些状态方程
列些输出方程
化为矩阵
通过流图模拟图
时域图与s域流图
1.在积分器处设出状态变量
2.通过循环写出状态方程
3.通过前向通路写出输出方程
化为矩阵
s域框图
状态变量设置同时域
写出变量关系 eg:X1=1/(s+1)X2
反变换得时域 eg:x1ˡ=x2-2•x1
剩余步骤同时域
离散系统
列写规则同连续,区别在于: xˡ(t)等效与x(k+1)
通过时域差分方程
通过流图模拟图
x(k+1)=Ax(k)+Bf(k) y(k)=Cx(k)+Df(k)
错题
电路分析(并联电压)
状态方程初始值求解
状态方程判断系统稳定性
写出系统特征方程|sI-A|或|zI-A|(也就是H(s)或H(z)的分母)
然后利用极点分析/R-H准则/朱里排列判断
状态方程与输入方程求解
连续系统
s域求解
基础表达式 Y(s)=CX(s)+DF(s)
Φ(s)
X(s)
H(s)
Y(s)
(sI-A):A的特征矩阵 |sI-A|:A的特征多项式 |sI-A|=0:A的特征方程,其解为系统固有频率
时域求解
基础表达式 xˡ(t)=Ax(t)+Bf(t) y(t)=Cx(t)+Df(t)
e^At=φ(t)=L⁻¹(Φ(s))
巧解: 因为φˡ(t)=Ae^At 所以A=φˡ(t)|t=0
离散系统
z域求解
基础表达式 Y(z)=CX (z)+DF (z)
Φ(z)
X(z)
H(z)
Y(z)
时域求解
基础表达式 x (k+1)=Ax (k)+Bf (k) y (k)=Cx (k)+Df (k)
A^k=φ(k)=Z⁻¹(Φ(z))
巧解: 令k=1,则A=φ(1)
与连续不同
八.离散系统Z域分析
Z变换
定义
单边Z变换:F(z)=∑(0→∞)f(k)z⁻ᵏ
遇到Uk-Uk-3的问题优先换为δk计算(不然收敛域极易误判,会出现约分)
双边Z变换
收敛域
因果序列(圆外)
反因果序列(圆内)
双边序列(环状)
有限序列(全平面)
常用的Z变换
单位序列δ(k)↔1 收敛域:全平面
单位阶跃序列U(k)↔z/(z-1) 收敛域:|z|>1
单边指数序列aᴷU(k)↔z/(z-a) 收敛域|z|>a
单边指数左序列-aᴷU(-k-1)↔z/(z-a) 收敛域|z|<a
注:求完导是k-1
Z变换与拉普拉斯变换的关系
z=e^(sT) T:抽样频率
几何意义:s域jω轴对应z域单位圆 |z|>e^jω↔|z|>1
沿s域jω轴移动,z域沿单位圆旋转
Z变换的性质
线性
位移性
应用与微分方程
若fk为因果信号 右移较为简单
尺度变化
z域微分性
积分性
折叠性(仅双边Z变换)
卷积定理
部分和
初值定理
终值定理
Z反变换
幂级数展开法
1.按照收敛域(序列类型)排列分母
因果序列:降序排列(321)
反因果序列:升序排列(123)
环状收敛域:分为因果与非因果排列
2.长除法(分子除以分母)得到z的序列
注意
因果序列:从第一项k=0(即常数,没有则为0)排列
反因果序列:第一项从k=-1排列
部分分式法
方法与s域部分分式法基本相同
1.写出F(z)/z
注意不是F(z),还要考虑到z=0的情况
2.对分母进行因式分解算出根
n个单根:利用公式一展开成部分分式
含有重根:利用公式二展开成部分分式
不要忘记3重根时要乘以系数,遇到单独存在的 f(z)/(z-a)²问题务必要用公式化简
eg:求(z²+5z)/(z+1)²的反变换 不要用性质计算,要用公式化开
3.通过收敛域(极点位置分布)判断各部分因式的类型(因果/非因果)
错题
与抽样相关的变量转换
复杂Hz的零极点判断
滤波器与抽样变量的转换
Z变换的运用
计算时必须写出收敛域
利用Z变化求解离散系统响应(差分方程)
全响应:Y(z)=Yzi(z)+Yzs(z)×F(z)
通过全响应很容易分辨出零状态和零输入的Z变换
零输入响应:令f(k)=0求解Y(z)
零状态响应:所有y(-n)为0
系统函数H(z) 收敛域!
H(z)的求法
利用差分方程计算(注意:零状态)
对h(k)Z变换
定义:H(z)=Yzi(z)/F(z)
利用流图与梅森公式
几何法
H(z)的用途
求出系统模拟图(流图)
方法与s域的系统模拟(Mason逆应用)相同
H(z)的零极点计算系统频率响应
求解零状态响应
非因果信号求解
求出差分方程
判定系统因果稳定性
稳定性
一般方法
因果系统
极点位于单位圆内:系统稳定
极点位于单位圆上:临界稳定
极点位于单位圆外:系统不稳定
非因果系统
极点位于单位圆外:系统稳定
极点位于单位圆上:系统临界稳定
极点位于单位圆内:系统不稳定
总结为:收敛域包含单位圆,则系统稳定
用朱里准则判断离散系统稳定性
朱里jury阵列
判断方法H(z)=B(z)/A(z)
A(1)>0,(-1)ⁿA(-1)>0
奇数行的第一个系数>最后一个系数的绝对值
因果性
若H(z)收敛域为圆外无穷远,则系统为因果系统。 若H(z)收敛域还包括单位圆,则系统稳定
若H(z)分子项数≤分母项数,系统因果 或零点个数>极点个数,系统非因果
求出稳定系统的正弦稳态响应
基础知识
模拟频率Ω与数字频率ω的关系
直接法
1.确保是稳定系统
2.H(e^jω)=H(z)|z=e^jωT,一般情况T=1s
3.带入输入信号f(k)的频率ω0
若f(k)中含有u(k),则当做ω=0的cosωk
4.求出正弦稳态响应y(k)
y(k)的幅值:f(k)×| H(e^jω) |
y(k)的相角:cos(ω0x+φ(ω))
图解法
七.离散系统时域分析
离散信号
离散时间信号的时间域变化
同连续(移位,数乘,反折等)
差分和累加
前向差分△
后向差分▽(类似导数)
微分方程差分化
直接差分:f(t)=f(kT)=f(k) 导数差分:yˡ(t)=[y(t+T)-y(t)]/T= [y(kT+T)-y(k)]/T= [y(k+1)-y(k)]/T
常用离散信号
单位阶跃序列Uk
定义
定义了U(0)=1
门序列Gk
Uk对k的求和=(k+1)Uk
Ut对t的变上限积分=tUt
单位序列/单位脉冲序列δk
定义
在k=0为1,其他为0
性质
取样性质:fk×δk=f0×δk
抽样性质:∑fk×δk=f0
Uk与δk的关系
δk=▽Uk
Uk=δk对k求和或δk的平移累加
其他信号
单边实指数序列
正弦序列
注意周期问题,详见第一章
离散复指数序列
x(k)的共轭对称分量:1/2[x(k)+x*(-k)] 共轭反对称分量:1/2[x(k)-x*(-k)]
离散信号的功率与能量
信号在区间(N1,N2)的能量 E=∑(从N1到N2)|f(k)|²,若无穷无尽则令limN→∞
无穷区间的平均功率 P=lim(N→∞)∑|f(k)|²/(2N+1)
离散系统的因果与稳定
因果性
h(k)为因果序列
稳定性
h(k)为绝对可和
差分方程
定义
阶:未知序列最高与最低的差
线性常系数差分方程描绘的系统一定是LTI
构建差分方程
利用系统框图
初始状态:y(-1),y(-2)… 初始值:y(0),y(1)…
差分方程求解
初始值不会跳变
齐次解+特解(k≥0)
零输入响应zi
特点 y(-n)=yzi(-n)
连续为 0点左右初始值相同(无跳变) 离散为 所有初始值可以直接使用(因为无输入k是正是负无影响),但前提是初始值不受全响应输入影响,否则要迭代得到-k的初始值
直接带入初始条件(k≥n,n为代入的条件y(n),注意不是k≥0!)
零状态响应zs
特点 y(-n)=0
与连续相同
迭代求初值(加εk)
注意零状态响应迭代的初始状态都为0
h(k)的经典求法
由于h(k)是零状态响应下求解,所以初始值用零状态响应确定
当k>0时,f(k)=0,此时方程按照零输入响应求解
脉冲响应和阶跃响应(加εk)
阶跃响应gk的求法
利用LTI性质
冲激响应/序列响应hk的求法
1.利用LTI性质计算
2.利用HE计算(查表)
此方法更简单
两者关系
hk=▽gk
差分算子e与传输算子HE
e可因式分解
e可交换
e不能相消
卷积和
卷积和定义 f1(k)*f2(k)=∑f1(i)f2(k-i) 注意f2不是i-k
卷积和的图形解释
当求某一点的卷积时此方法更简单
1.换元
2.反转
3.平移
4.相乘
5.相加
运算规律(交换,结合,分配律)
卷积和性质
与δk的卷积和
与Uk的卷积和
时移性
卷积和计算方法
迭代法
定义法
性质法
图解法
表格法/不进位乘法
f1左顶格,f2从右顶格写 f(k)=[1 3 4 2]表示f(0)=1,f(1)=3…
零状态响应的卷积和求法
yk=fk*hk hk为系统单位脉冲响应
错题
196/7-4:初始条件翻倍时,零状态响应也翻倍(想想响应的系数是怎么来的)
利用离散系统解题
二.连续系统时域分析
微分方程
构建微分方程
利用电路图
利用模拟图
方程构建模拟图(系统的模拟)
1.设出中间变量x
2.用x表示出f与y
3.判断方程阶数(积分器个数)
4.根据x分别写出f与y的模拟图
微分方程求解(t≥0)
自由/自然响应=方程的齐次解,由方程特征根和初始条件决定。
自由响应和零输入响应都是将激励置0计算,但是确定两者系数的值不同: 自由响应~初始条件/初始值+特解 零输入响应~初始状态
强迫响应=方程特解,由方程激励结构确定。
离散:激励aᵏUk~特解AaᵏUk(a不是特征值) 连续:同高数
特解问题
暂态响应:t→∞为0的部分。
稳态响应:t→∞依然存在的部分。
信号初始值问题
本质是ut引起跳变(而δt不会)
初始状态:x1(0-),x2(0-)… 初始值:x1(0+),x2(0+)…
零输入响应zi/yx
初始值/初始条件 y(0_)=y(0+)=y(0)
ft=0,只有齐次解(t≥0)
零状态响应zs/yf
初始状态 y(0-)=0
需要考虑跳变问题
计算齐次解+特解(加ut)
冲激响应与阶跃响应(加ut)
冲激信号和阶跃信号在零状态产生的响应
阶跃响应gt的求法
利用LTI性质
冲激响应ht的求法
1.利用LTI性质计算
将等号右边激励简化为一个ft,求出对应的ht,再利用LTI特性求解
2.利用Hp计算(查表)
1.因式分解
2.查表代值(类似s或z域)
3.微分方程直接计算
计算出初始值,带入解
将含有未知系数的C直接带入方程,平衡系数求得ht
此方法避免求初始值
ht=gˡt
错题
卷积微积分性与卷积中t与τ的变换关系
33/2-7:换路定律(换路前后电容电压与电感电流不变),如何用电路求零输入初始值
49/2-22:磁链守恒定律(电感元件的∑i(0-)=∑i(0+),电路的所有中间变量都满足特征方程吗(自然频率)
卷积
卷积定义 f1(t)*f2(t)=∫f1(τ)f2(t-τ)dτ
ft*1≠ft
卷积的图形解释
当求某一点的卷积时此方法更简单
1.换元
2.反转(令t=-τ)
3.平移(令τ=-(τ-t))
4.相乘
5.积分
运算规律(交换,结合,分配律)
卷积性质
微积分性
整体微分/积分转化为局部微分/积分
与Ut的卷积
因果信号ft对Ut卷积相当于对ft求积分,结果不要忘记乘U(t)
与δt的卷积
可用于求卷积逆问题(方程两边求导,使出现δt的卷积);卷积化简(利用微分性得到δt)
与δˡt的卷积
时移性
卷积计算方法
定义法
性质法
图解法
零状态响应的卷积求法
yt=ft*ht ht为系统单位冲激响应
微分算子p与传输算子Hp
p可因式分解
p不能交换(乘除顺序不能随意颠倒)
先除后乘可相消
一般先在微分方程两边乘p,以消除方程存在的1/p
一.信号与系统基本概念
信号
信号分类
确定信号~随机信号
连续时间信号~离散时间信号
连续时间信号如果幅值也连续为模拟信号
周期信号
周期函数组合
离散周期组合
周期序列组合一定是周期的
f(k)=f(k+mN) m=0,±1,±2...
连续周期组合
算出各部分周期,求周期之间的最小公倍数 (或周期之比不能为无理数)
功率信号~能量信号
能量:E=∫|ft|²dt 功率:P=(∫|ft|²dt)/T
能量有限信号:E<∞,P=0 功率有限信号:P<∞,E=0
因果信号
t>0时ft≠0 t<0时ft=0
常用连续信号
单位阶跃信号εt/Ut
离散单位阶跃信号εk
连续单位阶跃信号
∫U(t-a)dt=(t-a)U(t-a)
门函数
单位冲激信号δt
定义
定义式
冲激强度
几何意义
表示突变点导数
面积为一(积分值为1)
性质
取样性质:ft×δt=f0×δt
抽样性质:∫ft×δt=f0
展缩性δ(at)=|1/a|δ(t)
偶函数
离散单位冲激信号δk
δt=Uˡt
单位冲激偶信号δˡt
几何意义
δˡt与δt的关系
性质
奇函数(积分为0)
ft×δˡt=f0×δˡt-fˡ0×δt
其他信号
单位符号信号sgn(t)
抽样信号Sa(t)
连续时间信号的时间域变化
所有变换均对t进行
反转
注意:反转是以y为轴反转
时移
展缩
倒相
图形分析与拆解
系统
系统定义
系统分类
动态系统~静态系统
动态系统:不仅与t0时刻激励有关,还与t0以前时刻的激励有关
含有记忆元件(电感电容),记忆电路(延时器)的都为动态系统
动态系统中:全响应=零状态响应zs+零输入响应zi
线性系统
同时满足齐次性与叠加性
齐次性:af→ay
叠加性:f1+f2→y1+y2
判断方法yt=T(ft)
齐次性与叠加性都是只针对激励 如:y=f+a,则在第一步中 T(k₁×f₁+k₂×f₂)=k₁×f₁+k₂×f₂+a
1.算出T(k₁×f₁t+k₂×f₂t)
若方程较为麻烦可以先判断齐次再判断叠加
2.分别算出y₁t和y₂t,两者相加
3.比较y₁t+y₂t与T(k₁×f₁t+k₂×f₂t)是否相等
时不变系统
f(t-t0)→y(t-t0)
一般f外含有时间参数t的都为时变系统
判断方法 若yt=f(-t)
1.算出延迟后激励f(t-t0) =f(-t-t0)≠f(-(t-t0))
对整体激励进行延迟,不是针对t延时,再例如: x(n)sin(2n)延迟得到x(n-m)sin(2n)
2.算出延迟后响应y(t-t0)=f[-(t-t0)]
3.两者相比
因果系统
激励是原因,响应是结果 无原因不会产生结果
输入只取决于输出过去值: 如:t>0时的激励,响应只能在t>0时有作用 yt在时间轴上的位置一定落后于ft(负半轴也一样)
响应只取决于激励: 例如y(n)=sin(n+2)x(n)是因果系统(与sin无关)
集总参数系统~分布参数系统
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性质
齐次性
叠加性
线性
时不变性
微分性
积分性
错题
系统判定
线性也可以判断系统等效
中心主题
傅里叶,拉普拉斯,Z
常见变化
常见性质
九.状态变量法
系统内部的分析法,只适用与动态系统
基本定义
状态变量(n阶系统就有n个状态变量)x(t)
状态向量X(t):由状态变量x(t)排列的列阵
状态方程xˡ(t)=Ax(t)+Bf(t) A:系统矩阵,B:控制矩阵
输出方程y(t)=Cx(t)+Df(t) C:输出矩阵
状态空间=状态方程+输出方程
建立状态空间
连续系统
通过电路图
确定状态变量个数:独立(线性无关)记忆元件的数目
当电路含有受控源时,即使形式上线性无关,也不能轻易下结论(列出关系式)
通过独立电容的电压、独立电感的电流建立状态方程
整理写成矩阵
基础例题
通过时域微分方程
1. 引入中间变量q
2. 设出状态变量 x1=qt ,x2=q ˡ t ,x3=q ˡˡ t....
列些状态方程
列些输出方程
化为矩阵
通过流图模拟图
时域图与s域流图
1.在积分器处设出状态变量
2.通过循环写出状态方程
3.通过前向通路写出输出方程
化为矩阵
s域框图
状态变量设置同时域
写出变量关系 eg:X1=1/(s+1)X2
反变换得时域 eg:x1ˡ=x2-2•x1
剩余步骤同时域
离散系统
列写规则同连续,区别在于: xˡ(t)等效与x(k+1)
通过时域差分方程
通过流图模拟图
x(k+1)=Ax(k)+Bf(k) y(k)=Cx(k)+Df(k)
错题
电路分析(并联电压)
状态方程初始值求解
状态方程判断系统稳定性
写出系统特征方程|sI-A|或|zI-A|(也就是H(s)或H(z)的分母)
然后利用极点分析/R-H准则/朱里排列判断
状态方程与输入方程求解
连续系统
s域求解
基础表达式 Y(s)=CX(s)+DF(s)
Φ(s)
X(s)
H(s)
Y(s)
(sI-A):A的特征矩阵 |sI-A|:A的特征多项式 |sI-A|=0:A的特征方程,其解为系统固有频率
时域求解
基础表达式 xˡ(t)=Ax(t)+Bf(t) y(t)=Cx(t)+Df(t)
e^At=φ(t)=L⁻¹(Φ(s))
巧解: 因为φˡ(t)=Ae^At 所以A=φˡ(t)|t=0
离散系统
z域求解
基础表达式 Y(z)=CX (z)+DF (z)
Φ(z)
X(z)
H(z)
Y(z)
时域求解
基础表达式 x (k+1)=Ax (k)+Bf (k) y (k)=Cx (k)+Df (k)
A^k=φ(k)=Z⁻¹(Φ(z))
巧解: 令k=1,则A=φ(1)
与连续不同
八.离散系统Z域分析
Z变换
定义
单边Z变换:F(z)=∑(0→∞)f(k)z⁻ᵏ
遇到Uk-Uk-3的问题优先换为δk计算(不然收敛域极易误判,会出现约分)
双边Z变换
收敛域
因果序列(圆外)
反因果序列(圆内)
双边序列(环状)
有限序列(全平面)
常用的Z变换
单位序列δ(k)↔1 收敛域:全平面
单位阶跃序列U(k)↔z/(z-1) 收敛域:|z|>1
单边指数序列aᴷU(k)↔z/(z-a) 收敛域|z|>a
单边指数左序列-aᴷU(-k-1)↔z/(z-a) 收敛域|z|<a
注:求完导是k-1
Z变换与拉普拉斯变换的关系
z=e^(sT) T:抽样频率
几何意义:s域jω轴对应z域单位圆 |z|>e^jω↔|z|>1
沿s域jω轴移动,z域沿单位圆旋转
Z变换的性质
线性
位移性
应用与微分方程
若fk为因果信号 右移较为简单
尺度变化
z域微分性
积分性
折叠性(仅双边Z变换)
卷积定理
部分和
初值定理
终值定理
Z反变换
幂级数展开法
1.按照收敛域(序列类型)排列分母
因果序列:降序排列(321)
反因果序列:升序排列(123)
环状收敛域:分为因果与非因果排列
2.长除法(分子除以分母)得到z的序列
注意
因果序列:从第一项k=0(即常数,没有则为0)排列
反因果序列:第一项从k=-1排列
部分分式法
方法与s域部分分式法基本相同
1.写出F(z)/z
注意不是F(z),还要考虑到z=0的情况
2.对分母进行因式分解算出根
n个单根:利用公式一展开成部分分式
含有重根:利用公式二展开成部分分式
不要忘记3重根时要乘以系数,遇到单独存在的 f(z)/(z-a)²问题务必要用公式化简
eg:求(z²+5z)/(z+1)²的反变换 不要用性质计算,要用公式化开
3.通过收敛域(极点位置分布)判断各部分因式的类型(因果/非因果)
错题
与抽样相关的变量转换
复杂Hz的零极点判断
滤波器与抽样变量的转换
Z变换的运用
计算时必须写出收敛域
利用Z变化求解离散系统响应(差分方程)
全响应:Y(z)=Yzi(z)+Yzs(z)×F(z)
通过全响应很容易分辨出零状态和零输入的Z变换
零输入响应:令f(k)=0求解Y(z)
零状态响应:所有y(-n)为0
系统函数H(z) 收敛域!
H(z)的求法
利用差分方程计算(注意:零状态)
对h(k)Z变换
定义:H(z)=Yzi(z)/F(z)
利用流图与梅森公式
几何法
H(z)的用途
求出系统模拟图(流图)
方法与s域的系统模拟(Mason逆应用)相同
H(z)的零极点计算系统频率响应
求解零状态响应
非因果信号求解
求出差分方程
判定系统因果稳定性
稳定性
一般方法
因果系统
极点位于单位圆内:系统稳定
极点位于单位圆上:临界稳定
极点位于单位圆外:系统不稳定
非因果系统
极点位于单位圆外:系统稳定
极点位于单位圆上:系统临界稳定
极点位于单位圆内:系统不稳定
总结为:收敛域包含单位圆,则系统稳定
用朱里准则判断离散系统稳定性
朱里jury阵列
判断方法H(z)=B(z)/A(z)
A(1)>0,(-1)ⁿA(-1)>0
奇数行的第一个系数>最后一个系数的绝对值
因果性
若H(z)收敛域为圆外无穷远,则系统为因果系统。 若H(z)收敛域还包括单位圆,则系统稳定
若H(z)分子项数≤分母项数,系统因果 或零点个数>极点个数,系统非因果
求出稳定系统的正弦稳态响应
基础知识
模拟频率Ω与数字频率ω的关系
直接法
1.确保是稳定系统
2.H(e^jω)=H(z)|z=e^jωT,一般情况T=1s
3.带入输入信号f(k)的频率ω0
若f(k)中含有u(k),则当做ω=0的cosωk
4.求出正弦稳态响应y(k)
y(k)的幅值:f(k)×| H(e^jω) |
y(k)的相角:cos(ω0x+φ(ω))
图解法
七.离散系统时域分析
离散信号
离散时间信号的时间域变化
同连续(移位,数乘,反折等)
差分和累加
前向差分△
后向差分▽(类似导数)
微分方程差分化
直接差分:f(t)=f(kT)=f(k) 导数差分:yˡ(t)=[y(t+T)-y(t)]/T= [y(kT+T)-y(k)]/T= [y(k+1)-y(k)]/T
常用离散信号
单位阶跃序列Uk
定义
定义了U(0)=1
门序列Gk
Uk对k的求和=(k+1)Uk
Ut对t的变上限积分=tUt
单位序列/单位脉冲序列δk
定义
在k=0为1,其他为0
性质
取样性质:fk×δk=f0×δk
抽样性质:∑fk×δk=f0
Uk与δk的关系
δk=▽Uk
Uk=δk对k求和或δk的平移累加
其他信号
单边实指数序列
正弦序列
注意周期问题,详见第一章
离散复指数序列
x(k)的共轭对称分量:1/2[x(k)+x*(-k)] 共轭反对称分量:1/2[x(k)-x*(-k)]
离散信号的功率与能量
信号在区间(N1,N2)的能量 E=∑(从N1到N2)|f(k)|²,若无穷无尽则令limN→∞
无穷区间的平均功率 P=lim(N→∞)∑|f(k)|²/(2N+1)
离散系统的因果与稳定
因果性
h(k)为因果序列
稳定性
h(k)为绝对可和
差分方程
定义
阶:未知序列最高与最低的差
线性常系数差分方程描绘的系统一定是LTI
构建差分方程
利用系统框图
初始状态:y(-1),y(-2)… 初始值:y(0),y(1)…
差分方程求解
初始值不会跳变
齐次解+特解(k≥0)
零输入响应zi
特点 y(-n)=yzi(-n)
连续为 0点左右初始值相同(无跳变) 离散为 所有初始值可以直接使用(因为无输入k是正是负无影响),但前提是初始值不受全响应输入影响,否则要迭代得到-k的初始值
直接带入初始条件(k≥n,n为代入的条件y(n),注意不是k≥0!)
零状态响应zs
特点 y(-n)=0
与连续相同
迭代求初值(加εk)
注意零状态响应迭代的初始状态都为0
h(k)的经典求法
由于h(k)是零状态响应下求解,所以初始值用零状态响应确定
当k>0时,f(k)=0,此时方程按照零输入响应求解
脉冲响应和阶跃响应(加εk)
阶跃响应gk的求法
利用LTI性质
冲激响应/序列响应hk的求法
1.利用LTI性质计算
2.利用HE计算(查表)
此方法更简单
两者关系
hk=▽gk
差分算子e与传输算子HE
e可因式分解
e可交换
e不能相消
卷积和
卷积和定义 f1(k)*f2(k)=∑f1(i)f2(k-i) 注意f2不是i-k
卷积和的图形解释
当求某一点的卷积时此方法更简单
1.换元
2.反转
3.平移
4.相乘
5.相加
运算规律(交换,结合,分配律)
卷积和性质
与δk的卷积和
与Uk的卷积和
时移性
卷积和计算方法
迭代法
定义法
性质法
图解法
表格法/不进位乘法
f1左顶格,f2从右顶格写 f(k)=[1 3 4 2]表示f(0)=1,f(1)=3…
零状态响应的卷积和求法
yk=fk*hk hk为系统单位脉冲响应
错题
196/7-4:初始条件翻倍时,零状态响应也翻倍(想想响应的系数是怎么来的)
利用离散系统解题
二.连续系统时域分析
微分方程
构建微分方程
利用电路图
利用模拟图
方程构建模拟图(系统的模拟)
1.设出中间变量x
2.用x表示出f与y
3.判断方程阶数(积分器个数)
4.根据x分别写出f与y的模拟图
微分方程求解(t≥0)
自由/自然响应=方程的齐次解,由方程特征根和初始条件决定。
自由响应和零输入响应都是将激励置0计算,但是确定两者系数的值不同: 自由响应~初始条件/初始值+特解 零输入响应~初始状态
强迫响应=方程特解,由方程激励结构确定。
离散:激励aᵏUk~特解AaᵏUk(a不是特征值) 连续:同高数
特解问题
暂态响应:t→∞为0的部分。
稳态响应:t→∞依然存在的部分。
信号初始值问题
本质是ut引起跳变(而δt不会)
初始状态:x1(0-),x2(0-)… 初始值:x1(0+),x2(0+)…
零输入响应zi/yx
初始值/初始条件 y(0_)=y(0+)=y(0)
ft=0,只有齐次解(t≥0)
零状态响应zs/yf
初始状态 y(0-)=0
需要考虑跳变问题
计算齐次解+特解(加ut)
冲激响应与阶跃响应(加ut)
冲激信号和阶跃信号在零状态产生的响应
阶跃响应gt的求法
利用LTI性质
冲激响应ht的求法
1.利用LTI性质计算
将等号右边激励简化为一个ft,求出对应的ht,再利用LTI特性求解
2.利用Hp计算(查表)
1.因式分解
2.查表代值(类似s或z域)
3.微分方程直接计算
计算出初始值,带入解
将含有未知系数的C直接带入方程,平衡系数求得ht
此方法避免求初始值
ht=gˡt
错题
卷积微积分性与卷积中t与τ的变换关系
33/2-7:换路定律(换路前后电容电压与电感电流不变),如何用电路求零输入初始值
49/2-22:磁链守恒定律(电感元件的∑i(0-)=∑i(0+),电路的所有中间变量都满足特征方程吗(自然频率)
卷积
卷积定义 f1(t)*f2(t)=∫f1(τ)f2(t-τ)dτ
ft*1≠ft
卷积的图形解释
当求某一点的卷积时此方法更简单
1.换元
2.反转(令t=-τ)
3.平移(令τ=-(τ-t))
4.相乘
5.积分
运算规律(交换,结合,分配律)
卷积性质
微积分性
整体微分/积分转化为局部微分/积分
与Ut的卷积
因果信号ft对Ut卷积相当于对ft求积分,结果不要忘记乘U(t)
与δt的卷积
可用于求卷积逆问题(方程两边求导,使出现δt的卷积);卷积化简(利用微分性得到δt)
与δˡt的卷积
时移性
卷积计算方法
定义法
性质法
图解法
零状态响应的卷积求法
yt=ft*ht ht为系统单位冲激响应
微分算子p与传输算子Hp
p可因式分解
p不能交换(乘除顺序不能随意颠倒)
先除后乘可相消
一般先在微分方程两边乘p,以消除方程存在的1/p
一.信号与系统基本概念
信号
信号分类
确定信号~随机信号
连续时间信号~离散时间信号
连续时间信号如果幅值也连续为模拟信号
周期信号
周期函数组合
离散周期组合
周期序列组合一定是周期的
f(k)=f(k+mN) m=0,±1,±2...
连续周期组合
算出各部分周期,求周期之间的最小公倍数 (或周期之比不能为无理数)
功率信号~能量信号
能量:E=∫|ft|²dt 功率:P=(∫|ft|²dt)/T
能量有限信号:E<∞,P=0 功率有限信号:P<∞,E=0
因果信号
t>0时ft≠0 t<0时ft=0
常用连续信号
单位阶跃信号εt/Ut
离散单位阶跃信号εk
连续单位阶跃信号
∫U(t-a)dt=(t-a)U(t-a)
门函数
单位冲激信号δt
定义
定义式
冲激强度
几何意义
表示突变点导数
面积为一(积分值为1)
性质
取样性质:ft×δt=f0×δt
抽样性质:∫ft×δt=f0
展缩性δ(at)=|1/a|δ(t)
偶函数
离散单位冲激信号δk
δt=Uˡt
单位冲激偶信号δˡt
几何意义
δˡt与δt的关系
性质
奇函数(积分为0)
ft×δˡt=f0×δˡt-fˡ0×δt
其他信号
单位符号信号sgn(t)
抽样信号Sa(t)
连续时间信号的时间域变化
所有变换均对t进行
反转
注意:反转是以y为轴反转
时移
展缩
倒相
图形分析与拆解
系统
系统定义
系统分类
动态系统~静态系统
动态系统:不仅与t0时刻激励有关,还与t0以前时刻的激励有关
含有记忆元件(电感电容),记忆电路(延时器)的都为动态系统
动态系统中:全响应=零状态响应zs+零输入响应zi
线性系统
同时满足齐次性与叠加性
齐次性:af→ay
叠加性:f1+f2→y1+y2
判断方法yt=T(ft)
齐次性与叠加性都是只针对激励 如:y=f+a,则在第一步中 T(k₁×f₁+k₂×f₂)=k₁×f₁+k₂×f₂+a
1.算出T(k₁×f₁t+k₂×f₂t)
若方程较为麻烦可以先判断齐次再判断叠加
2.分别算出y₁t和y₂t,两者相加
3.比较y₁t+y₂t与T(k₁×f₁t+k₂×f₂t)是否相等
时不变系统
f(t-t0)→y(t-t0)
一般f外含有时间参数t的都为时变系统
判断方法 若yt=f(-t)
1.算出延迟后激励f(t-t0) =f(-t-t0)≠f(-(t-t0))
对整体激励进行延迟,不是针对t延时,再例如: x(n)sin(2n)延迟得到x(n-m)sin(2n)
2.算出延迟后响应y(t-t0)=f[-(t-t0)]
3.两者相比
因果系统
激励是原因,响应是结果 无原因不会产生结果
输入只取决于输出过去值: 如:t>0时的激励,响应只能在t>0时有作用 yt在时间轴上的位置一定落后于ft(负半轴也一样)
响应只取决于激励: 例如y(n)=sin(n+2)x(n)是因果系统(与sin无关)
集总参数系统~分布参数系统
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性质
齐次性
叠加性
线性
时不变性
微分性
积分性
错题
系统判定
线性也可以判断系统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