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3.3长江流域协作开发与环境保护
选择性必修2,流域指由分水线所包围的河流集水区,一起来看长江流域协作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知识。
2024一轮复习, 结合图文材料,综合分析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和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024一轮复习,综合思维:综合分析服务业区位因素,不同服务业类型的主要区位 因素的差异性。
2024一轮复习,综合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不同工业类型的主要区位条件,以及不同地区工业 生产与布局的差异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长江流域协作开发与环境保护
概况
基本概念
流域
指由分水线所包围的河流集水区
分水线
当地形向两侧倾斜,使雨水分别汇集到两条河流中去,这一起着分水作用的脊线称为分水线或分水岭
自然地理特征
长度:全长6397千米,亚洲第一,世界第三长河
范围:包括15个省(青、云、贵、川、甘、陕、豫、鄂、湘、赣、皖、苏、浙、粤、闽),2个自治区(藏、桂)和2个直辖市(沪、渝)
发源地与注入海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峰,注入东海。
穿越地区: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千米
径流量:我国水量最丰富的河流,年径流量占全国河流年径流量的1/3以上
气候:主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水系、水文 (特征)
中国第一大河(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干流横贯东西,支流众多,呈南北辐射状
上游
落差大,多峡谷,水能丰富
中游
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
下游
江阔水深、水流缓、少支流
水资源
居全国首位,年径流量约占全国河流年径流量的1/3以上
矿产资源
矿种丰富,矿产储量大,已探明矿种110多种
水能资源
水能蕴藏量大,可开发量占全国可开发水能资源总量的40%,主要集中在上游地区
森林资源、旅游资源
中上游森林资源丰富,全流域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人文地理特征
人口:占我国人口的1/3
农业
四川盆地是“天府之国”,两湖地区是“鱼米之乡”,太湖地区是“人间天堂”。
我国的“粮仓”,粮食产量占到全国的一半左右,水稻产量占到全国七成。
中心城市:重庆、武汉、南京、上海分别为长江上、中、下游和河口的中心城市。
长江流域山水林田湖生态环境功能:涵养水源、繁育生物、释氧固碳、净化环境
经济区
上游经济区
经济中心
重庆
主要工业部门
电力、机械制造、钢铁、有色冶金、飞机制造等
商品粮基地
四川盆地
中游经济区
武汉
钢铁、纺织、造船、机械制造、汽车制造、电子电器等
江汉平原(粮棉)、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
下游经济区
上海
化工、纺织、钢铁、汽车制造、电子电器、精密仪表等
太湖平原、江淮地区
主要农产品
水稻、棉花、油菜、茶叶、蚕丝、淡水鱼等
协作开发
开发方针
长江流域的开发建设,需要统筹、协调处理好上游、中游、下游地区的发展关系,河源和上游地区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中下游地区更要注重绿色发展和人居建设
长江经济带建设
重点依托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成渝三大城市群,做大上海、武汉、重庆三大航运中心,推进长江中上游腹地开发,促进“两头”开发开放,即上海及中巴(巴基斯坦)、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建设。
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的区位条件
①位于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商品粮基地,农业基础扎实。②附近铁矿、铜矿,矿产资源丰富。③长江航运、京广铁路,交通运输发达。④产业基础雄厚。⑤高校云集,科技教育资源丰富。
黄金水道建设
条件
长江水系发育,由数以千计的大小支流组成,支流和京杭运河沟通南北;干支流通航里程长; 长江干流港口众多,其中重庆是上游最大的港口,武汉是中游第一大港,南京是下游重要港口,上海是我国最大港口
措施
国家实施“深下游、畅中游、延上游”战略,加快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使黄金水道发挥黄金效益
区域性航道网
以重庆为中心的西南地区航道网;以长沙为中心的洞庭湖水系航道网;以武汉为中心的汉水航道网;以南昌为中心的鄱阳湖水系航道网;以合肥为中心的巢湖水系航道网;以上海、南京、杭州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航道网
长江航运价值高的原因
①自然条件:江宽水深;支流众多,河网密布,通航里程长。终年不冻,通航时间长。主要流经湿润地区,河流水量大。流域内地形平坦,河流流速平稳。
②社会经济条件:流域内资源丰富;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运输需求量大。水运具有运量大,价格低,成本低的优点
水能资源开发
长江干支流水能资源极为丰富,主要集中在金沙江段和长江三峡段。国家相继修建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溪洛渡水利枢纽等一系列水利工程
环境保护
保护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
环境问题
(1)局部污染严重,部分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突出。(2)洪涝灾害频繁。(3)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4)水生态环境恶化。
①严格管控流域内的各种排污口,开展污染源综合整治。②重点保护好洞庭湖、鄱阳湖、巢湖、太湖和三峡水库、丹江口水库等重要湖泊水库
保护机制
建立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加强环境污染联防联控。建立长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长江流域的开发条件及综合治理
开发条件
流经山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横跨我国地势三大阶梯,水能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脆弱
开发重点
水能梯级开发
治理重点
水土流失
治理措施
①加强长江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的建设;②实行封山育林,保护生态环境
平原面积广大,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农业基础扎实,矿产资源丰富,交通运输发达
商品粮基地、制造业基地
洪涝灾害
①退耕还湖,疏浚河道;②建分洪工程;③构筑中上游地区的防护林体系;④修建蓄洪、滞洪工程
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基础好;工业生产条件优越,水陆交通便利
集约化商品农业,以上海为中心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水体和大气质量下降,以太湖为代表的水污染严重
①综合治理环境污染;②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③加强环境保护
修建水坝(水库)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有利影响
调节局地气候、供水、增加生物多样性等
不利影响
下游和入海水量减少,含沙量减小,土壤失去天然的肥料;海水易倒灌;海岸侵蚀加剧,三角洲面积萎缩;土壤盐碱化加重;阻挡鱼类洄游,生物多样性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