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民主主义与教育前六章
民主主义与教育前六章,具体是: 第一章教育是生活的需要 第二章教育是社会的职能 第三章教育即指导 第四章教育即生长 第五章预备、展开和形式训练 第六章保守的教育和进步的教育
编辑于2023-04-22 13:33:16民主主义与教育前六章
第一章教育是生活的需要
生活为什么需要教育
社会群体每个成员的生和死的这些基本的不可避免的事实,决定教育的必要性
在社会生活上教育才是人类延续的保证
教育和沟通
沟通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得到教育的方式
社会在传递中、在沟通中生存
在沟通中获得对经验的拓展和增进
正规教育的地位
正规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
正规教育存在危险的一面
教材与生活脱节
在正规的与非正规的、偶然的和有意识的教育之间保持恰当的平衡
第二章教育是社会的职能
环境的性质和意义
性质:环境包括促成或阻碍,刺激或抑制生物的特有的活动的各种条件
意义:环境或生活条件对生活起着支持或挫败的作用
社会环境
定义:一个人的活动和别人的活动联系起来
训练与教育的区别
训练:本能仍旧依附在原来的痛苦或快乐的事物上
教育:真正分享或参与了共同的活动,不仅同意别人的行动的行动方式,而且引起了激励别人的同样的思想和感情
语言对获取知识的主要性
知识可以从一个人传给另一个人
语言由可以相互理解的声音构成,仅仅本身足以表明语言的意义依靠和共同经验的联系
使用语言传递和获得观念,是事物通过在共同的经验或联合行动中使用而获得意义的原则的扩大和提纯
互相了解意味着包括声音在内的事物,对从事共同工作的人来说,具有同样的价值
社会环境的教育性
社会环境会无意识地影响我们的思维和推断
语言习惯
举止仪态
鉴赏力和审美观
社会环境能通过个体的种种活动,塑造个人行为的智力的和情感的倾向。这些活动能唤起和强化某些冲动并且具有某种目标和承担某种后果
学校是特殊的环境
定义:明确根据影响学员道德和智力倾向而塑造的典型环境
学校的职能
对学习内容进行筛选与排序,提供一个简化的环境
为孩子营造真善美的环境,保护孩子的心灵
创造一个更加广阔和更加平衡的环境,使青少年不受原来环境的限制
稳定和一体化的作用
第三章教育即指导
环境的指导作用
指导、控制或疏导
疏导:传达通过合作帮助受指导的人的自然能力的思想
控制:承受外来的力量并碰到被控制的人的一些阻力
指导:把被指引的人的主动趋势引导到某一连续的道路,而不是无目的地分散注意力
每一个刺激都指导着活动
不仅仅引起活动,或挑起活动,而且指导着活动走向一个目标
一切指导或控制都是活动的导向,以实现自己的目的;它在做某个器官已经准备做的工作中是一个帮助
两点保留
指导就是集中和固定一个动作,使他它真正成为一个反应,这就需要排除不必要的和纷乱的动作
适当的控制就是把相继的许多动作排列成连续不断的顺序;每个动作不仅碰到它直接的刺激,而且帮助后继的许多动作
两点结论
纯粹的外部指导是不可能的。环境最多只能提供刺激以唤起反应
别人的习俗和规则所提供的控制也许缺乏远见
社会指导的模式
两种模式
最直接的控制方式
强力控制
较有意识的控制行为的机会,应该是与本能或冲动的行为,完成这些行为的人无法预见这些行为的结果
利用儿童的相反的倾向,是他离开这种讨厌的行为
随时都在进行而没有这种审慎用意的控制模式
这种影响方式可以看作属于个人的性质
联合起来做共同的事业,使用一些东西作为手段,并借以取得结果
主要命题的两个方面
物质的东西并不影响心智(或形成观念和信心)
人们只有通过特别利用物质环境,才能改变彼此的倾向
模仿和社会心理学
模仿在形成心理倾向中的性质和作用
性质
相当大的一部分不过是在结构上相似的人以同样的方式对相似的刺激作出反应
作用
有意识的教学的产物,也是他所联系的人的无意识的赞同和认可所引起的有选择的影响的产物
结论
真正的社会控制就是要养成一定的心理倾向,就是理解事物、事件和动作的一种方法,使我们有效的参与联合的活动
教育上的一些应用
利用刺激唤起经济而有效的反应
学校的任务就是在于通过兴趣和理解的认同达到这种内在的控制
学校为了充分发挥他们的效率,要有更多联合活动的机会,使受教育者参与这些活动,使他们对于自己的力量和所使用的材料和工具都得到社会的意义
第四章教育即生长
生长的条件
生长的含义:后来结果的行动的累积运动
生长的的首要条件是未成熟状态
未成熟状态就是指一种积极的势力或能力—向前生长的力量
理解未成熟状态两个主要特征即依赖和可塑性
这种彻底的无依无靠,暗示着具有某种补偿的力量
未成熟的人为生长而有的特殊适应能力,构成他的可塑性
习惯是生长的表现
习惯的主要特征
习惯乃是一种执行的技能,或工作的效率
习惯就是利用自然环境以达到自己目的的能力
习惯通过控制动作器官而主动地控制环境
“习以为常”的主要特征
通过使用事物而习惯于这些事物
这种持久的适应,给我们提供一种背景,待有机会时作出各种特殊的适应
习惯的重要性
习惯的执行和动作的方面
培养理智的和情感的倾向
增加动作的轻松、经济和效率
习惯的概念的两点见解
把习惯等同于机械的和外部的动作模式,而忽视智力的和道德的态度
往往给习惯以坏的含义,把习惯和“坏习惯”等同起来
发展概念的教育意义
因为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不断生长;在他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
学校教育的价值,它的标准,就看它创造继续生长的愿望到什么程度,看它为实现这种愿望提供方法到什么程度
第五章预备、展开和形式训练
教育即预备
教育乃是一种预备的过程或作好准备的思想。所预备的乃是成人生活的种种职责和权利。
把教育建立在这个基础上所产生的不良后果
丧失动力,原动力未被利用
在这种情况下,助长了犹豫不决和拖延
用传统一般的期望和要求代替受教育者个人的特殊能力的标准
预备的原则使人不得不极大地求助于利用外来的快乐和痛苦的动机
绝对重要的方面
应该把全副精力一心用于使现在的经验尽量丰富,尽量有意义
教育即展开
预备说与发展说的区别
预备说的追随者重视青年正在准备的实际和专业的职责
发展说则提到正在展开的原则所具备的理想和精神的特性
两次代表性尝试
福禄培尔
某些物体和动作(主要是数学方面的)的神秘的象征价值代表正在展开过程中的绝对整体
黑格尔
现存的种种制度就是这个绝对整体的有效的实际代表。强调符号和制度,使人转移对经验直接生长丰富的意义的认识
教育即官能的训练
认为心灵生来具有某些心理功能或能力,如观察、记忆、愿意、判断、概括、注意等等,教育就是通过反复练习训练这些官能
这个理论把教材看作比较外部的东西,无关重要的东西,教材的价值只在于它可以引起一般能力的训练
我们要对这种所谓的各种能力的相互割裂,及其与所作用的材料之间的割裂进行了评价
过分强调训练狭隘的和特殊的技能和牺牲主动性,创造性和适应性,有赖于各种特殊活动的宽广的和连续的相互作用
第六章保守的教育和进步的教育
教育即塑造
内容:依靠从外部提示的教材,通过建立内容的种种联合或联结而塑造心灵
理论代表—赫尔巴特
伟大贡献
使教学工作脱离成规陋习和全凭偶然的领域
用教法和教材联系的观点来阐明教学方法上的各种问题
理论缺陷
忽视生物具有许多主动的和特殊的机能,这些技能是在他们对付环境时所发生的改造和结合中发展起来的
没有考虑教育的本质,没有注意青年具有充满活力的、寻求有效地起作用的机会的能量
教育是复演和追溯
内容:个体在发展,但是他的恰当的发展,在于有秩序地重复动物生活和人类历史过去进化所经过的许多阶段
认为儿童在一定年龄的智力和道德的状况下,与野蛮时代的人一样
儿童通过某种与游牧时代生活方式相应的阶段,一直到他准备参与现代生活的时候,他就到达现代文化时代
基本思想
认为教育在本质上是追溯性质;以为教育主要是回顾过去,特别是追溯过去的文学作品
两个正确的因素
在生物学方面,任何婴儿都开始有各色各样冲动性的活动,这些活动是盲目性的,其中有许多活动相互冲突,偶然发生,零星分散,和它们当前的环境不相适应
已往历史的成果只要有益于将来都应该利用它们
缺陷
脱离与个人活动的当前环境的联系,它们就变成一个敌对的和使人分心的环境
教育即改造
经验的意义的增长,是和我们对于所从事的种种活动相互关系和连续性的认识的提高相应的
有教育作用的经验的另外一方面,是增加后来的指导或控制的能力
教育作为继续不断改造的思想和所批判的其他片面的观点的本质区别:这个思想把目的(即结果)和过程视为一件事
经验改造可能是个人的,也可能是社会的
民主主义与教育前六章
第一章教育是生活的需要
生活为什么需要教育
社会群体每个成员的生和死的这些基本的不可避免的事实,决定教育的必要性
在社会生活上教育才是人类延续的保证
教育和沟通
沟通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得到教育的方式
社会在传递中、在沟通中生存
在沟通中获得对经验的拓展和增进
正规教育的地位
正规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
正规教育存在危险的一面
教材与生活脱节
在正规的与非正规的、偶然的和有意识的教育之间保持恰当的平衡
第二章教育是社会的职能
环境的性质和意义
性质:环境包括促成或阻碍,刺激或抑制生物的特有的活动的各种条件
意义:环境或生活条件对生活起着支持或挫败的作用
社会环境
定义:一个人的活动和别人的活动联系起来
训练与教育的区别
训练:本能仍旧依附在原来的痛苦或快乐的事物上
教育:真正分享或参与了共同的活动,不仅同意别人的行动的行动方式,而且引起了激励别人的同样的思想和感情
语言对获取知识的主要性
知识可以从一个人传给另一个人
语言由可以相互理解的声音构成,仅仅本身足以表明语言的意义依靠和共同经验的联系
使用语言传递和获得观念,是事物通过在共同的经验或联合行动中使用而获得意义的原则的扩大和提纯
互相了解意味着包括声音在内的事物,对从事共同工作的人来说,具有同样的价值
社会环境的教育性
社会环境会无意识地影响我们的思维和推断
语言习惯
举止仪态
鉴赏力和审美观
社会环境能通过个体的种种活动,塑造个人行为的智力的和情感的倾向。这些活动能唤起和强化某些冲动并且具有某种目标和承担某种后果
学校是特殊的环境
定义:明确根据影响学员道德和智力倾向而塑造的典型环境
学校的职能
对学习内容进行筛选与排序,提供一个简化的环境
为孩子营造真善美的环境,保护孩子的心灵
创造一个更加广阔和更加平衡的环境,使青少年不受原来环境的限制
稳定和一体化的作用
第三章教育即指导
环境的指导作用
指导、控制或疏导
疏导:传达通过合作帮助受指导的人的自然能力的思想
控制:承受外来的力量并碰到被控制的人的一些阻力
指导:把被指引的人的主动趋势引导到某一连续的道路,而不是无目的地分散注意力
每一个刺激都指导着活动
不仅仅引起活动,或挑起活动,而且指导着活动走向一个目标
一切指导或控制都是活动的导向,以实现自己的目的;它在做某个器官已经准备做的工作中是一个帮助
两点保留
指导就是集中和固定一个动作,使他它真正成为一个反应,这就需要排除不必要的和纷乱的动作
适当的控制就是把相继的许多动作排列成连续不断的顺序;每个动作不仅碰到它直接的刺激,而且帮助后继的许多动作
两点结论
纯粹的外部指导是不可能的。环境最多只能提供刺激以唤起反应
别人的习俗和规则所提供的控制也许缺乏远见
社会指导的模式
两种模式
最直接的控制方式
强力控制
较有意识的控制行为的机会,应该是与本能或冲动的行为,完成这些行为的人无法预见这些行为的结果
利用儿童的相反的倾向,是他离开这种讨厌的行为
随时都在进行而没有这种审慎用意的控制模式
这种影响方式可以看作属于个人的性质
联合起来做共同的事业,使用一些东西作为手段,并借以取得结果
主要命题的两个方面
物质的东西并不影响心智(或形成观念和信心)
人们只有通过特别利用物质环境,才能改变彼此的倾向
模仿和社会心理学
模仿在形成心理倾向中的性质和作用
性质
相当大的一部分不过是在结构上相似的人以同样的方式对相似的刺激作出反应
作用
有意识的教学的产物,也是他所联系的人的无意识的赞同和认可所引起的有选择的影响的产物
结论
真正的社会控制就是要养成一定的心理倾向,就是理解事物、事件和动作的一种方法,使我们有效的参与联合的活动
教育上的一些应用
利用刺激唤起经济而有效的反应
学校的任务就是在于通过兴趣和理解的认同达到这种内在的控制
学校为了充分发挥他们的效率,要有更多联合活动的机会,使受教育者参与这些活动,使他们对于自己的力量和所使用的材料和工具都得到社会的意义
第四章教育即生长
生长的条件
生长的含义:后来结果的行动的累积运动
生长的的首要条件是未成熟状态
未成熟状态就是指一种积极的势力或能力—向前生长的力量
理解未成熟状态两个主要特征即依赖和可塑性
这种彻底的无依无靠,暗示着具有某种补偿的力量
未成熟的人为生长而有的特殊适应能力,构成他的可塑性
习惯是生长的表现
习惯的主要特征
习惯乃是一种执行的技能,或工作的效率
习惯就是利用自然环境以达到自己目的的能力
习惯通过控制动作器官而主动地控制环境
“习以为常”的主要特征
通过使用事物而习惯于这些事物
这种持久的适应,给我们提供一种背景,待有机会时作出各种特殊的适应
习惯的重要性
习惯的执行和动作的方面
培养理智的和情感的倾向
增加动作的轻松、经济和效率
习惯的概念的两点见解
把习惯等同于机械的和外部的动作模式,而忽视智力的和道德的态度
往往给习惯以坏的含义,把习惯和“坏习惯”等同起来
发展概念的教育意义
因为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不断生长;在他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
学校教育的价值,它的标准,就看它创造继续生长的愿望到什么程度,看它为实现这种愿望提供方法到什么程度
第五章预备、展开和形式训练
教育即预备
教育乃是一种预备的过程或作好准备的思想。所预备的乃是成人生活的种种职责和权利。
把教育建立在这个基础上所产生的不良后果
丧失动力,原动力未被利用
在这种情况下,助长了犹豫不决和拖延
用传统一般的期望和要求代替受教育者个人的特殊能力的标准
预备的原则使人不得不极大地求助于利用外来的快乐和痛苦的动机
绝对重要的方面
应该把全副精力一心用于使现在的经验尽量丰富,尽量有意义
教育即展开
预备说与发展说的区别
预备说的追随者重视青年正在准备的实际和专业的职责
发展说则提到正在展开的原则所具备的理想和精神的特性
两次代表性尝试
福禄培尔
某些物体和动作(主要是数学方面的)的神秘的象征价值代表正在展开过程中的绝对整体
黑格尔
现存的种种制度就是这个绝对整体的有效的实际代表。强调符号和制度,使人转移对经验直接生长丰富的意义的认识
教育即官能的训练
认为心灵生来具有某些心理功能或能力,如观察、记忆、愿意、判断、概括、注意等等,教育就是通过反复练习训练这些官能
这个理论把教材看作比较外部的东西,无关重要的东西,教材的价值只在于它可以引起一般能力的训练
我们要对这种所谓的各种能力的相互割裂,及其与所作用的材料之间的割裂进行了评价
过分强调训练狭隘的和特殊的技能和牺牲主动性,创造性和适应性,有赖于各种特殊活动的宽广的和连续的相互作用
第六章保守的教育和进步的教育
教育即塑造
内容:依靠从外部提示的教材,通过建立内容的种种联合或联结而塑造心灵
理论代表—赫尔巴特
伟大贡献
使教学工作脱离成规陋习和全凭偶然的领域
用教法和教材联系的观点来阐明教学方法上的各种问题
理论缺陷
忽视生物具有许多主动的和特殊的机能,这些技能是在他们对付环境时所发生的改造和结合中发展起来的
没有考虑教育的本质,没有注意青年具有充满活力的、寻求有效地起作用的机会的能量
教育是复演和追溯
内容:个体在发展,但是他的恰当的发展,在于有秩序地重复动物生活和人类历史过去进化所经过的许多阶段
认为儿童在一定年龄的智力和道德的状况下,与野蛮时代的人一样
儿童通过某种与游牧时代生活方式相应的阶段,一直到他准备参与现代生活的时候,他就到达现代文化时代
基本思想
认为教育在本质上是追溯性质;以为教育主要是回顾过去,特别是追溯过去的文学作品
两个正确的因素
在生物学方面,任何婴儿都开始有各色各样冲动性的活动,这些活动是盲目性的,其中有许多活动相互冲突,偶然发生,零星分散,和它们当前的环境不相适应
已往历史的成果只要有益于将来都应该利用它们
缺陷
脱离与个人活动的当前环境的联系,它们就变成一个敌对的和使人分心的环境
教育即改造
经验的意义的增长,是和我们对于所从事的种种活动相互关系和连续性的认识的提高相应的
有教育作用的经验的另外一方面,是增加后来的指导或控制的能力
教育作为继续不断改造的思想和所批判的其他片面的观点的本质区别:这个思想把目的(即结果)和过程视为一件事
经验改造可能是个人的,也可能是社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