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一章:孔德和斯宾塞的社会学理论
第一章:孔德和斯宾塞的社会学理论的思维导图,汇总了社会学与实证主义、孔德的社会学理论、斯宾塞的社会学理论的知识,一起来看。
第一章:孔德和斯宾塞的社会学理论的思维导图,内容有 社会学与实证主义、孔德的社会学理论、斯宾塞的社会学理论,快来看看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第一章:孔德和斯宾塞的社会学理论
社会学与实证主义
社会会学与实证主义的关系
社会学与实证主义是一对双胞胎
发明社会学的孔德也是实证主义的创始人
实证主义和社会学都是现代科学的产物
实证主义为社会学提功力最早的原理论,也为社会学成为现代科学中的一门奠定了基石
实证主义在社会学中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到20世纪初,以孔德的实证主义为基础,经由涂尔干的方法论改造,实证主义与社会学相互建构、浑然一体。
第二阶段:始于20世纪20年代新实证主义的兴起,以维也纳学派的逻辑实证主义哲学为基础,经由亨普尔提出的假设--检验的科学推理模型,逐步形成了现代社会学的研究范式。这个阶段的实证主义是结构主义、功能主义、行为主义等现代社会学理论的基础
社会学实证主义的基本原则
本体论自然主义:社会文化现象与自然现象本质上是一样的,遵循同样的自然规律
认识论经验主义:强调经验和感性资料在社会学认识中的重要作用,认为社会学知识的可靠性和真理性取决于观察和检验。
方法论科学主义:社会科学知识应以自然科学为楷模,并采用他的方法论和主要方法
价值中立:与自然科学一样,社会学只与是什么有关,而与应该是什么无关;社会学家应该放弃对被研究的现象和所获得的结果的本质做任何价值判断
工具性知识:科学使预测成为可能,而预测有助于控制社会的进程,约束其自发性和破坏性;因而社会知识本质上是实践取向的
孔德的社会学理论
奥古斯特 孔德是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概念的提出者,被称为社会学之父
实证社会学
实证意味着真实有用精确相对。实证社会学是针对经验现实的合乎逻辑的研究,反对追求绝对的知识。孔德主张以自然科学的实证精神来建立社会秩序,创立实证社会学
三阶段法则
神学阶段,是人类思维发展的最初阶段,是人类智力发展的必然出发点。在这个阶段,神学占统治地位,人类智力的特征是自由、幻想
形而上学阶段,是人类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人们乞灵于抽象的实体,以形而上学(超经验)的抽象概念代替了超自然的神力
实证主义,是人类智力发展的最高阶段。在这个阶段人们不再以虚构的超自然主体或抽象原则来解释经验现象,而把知识局限在经验事实的范畴内,以发现现象的实际规律,即发现他们的先后不变的关系和相似关系
社会秩序论(社会静力学)
人性结构
情感是人类的灵魂,是人的行为的动机
活动的历史是由军事阶段转为工业阶段的过程
智力的历史是从唯物主义向实证主义发展的过程
社会性质结构
家庭是实现社会协调的最基本方式。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的最基本单位。在家庭里,感情是主要的,智力是次要的
社会在本质上是建立在社会分工基础上的爱好群居的人们的合作
宗教缔结社会秩序。宗教看作人类最高教义、人类社会关系的准则,是人类社会共存和继续、秩序和进步的保障
语言、所有制和社会组织(社会劳动分工)在维护社会秩序方面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人类社会历史能持续发展的推动力
社会秩序也依靠与其有关的劳动分工和经济合作
孔德在《实证政治体系》中将社会学的基本内容划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两个部分,其中静力学在逻辑上包括人性结构和社会性质结构。它是从社会的横断面,静态的考察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制度,寻找和确立维护人类社会的共存和秩序的原则。孔德从静力学的角度剖析了人类社会结构,说明维持人类社会秩序的原则,解释了历史变化的可能性及必要性
社会变迁论(社会动力学)
人类社会变迁与进步的历史进程
军事阶段,是智力的神学阶段,它的范围是从远古至中世纪早期。这一时期,政治上宣扬君权神授,政治制度是君主专制
过渡阶段,相当于智力的形而上学阶段。孔德称其为西方革命时期。由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社会由神学阶段逐步向实证社会过渡
工业阶段(实证阶段),他是人类物质文明的顶峰。追求实证知识,即既有用实证研究实证方法研究数学天文、物理、化学和生物,有延伸到思想的其他特征。
影响社会进步和变迁的因素
理性因素
所有整治活动的过程都取决于环境、机遇和伟大人物,但个人无法改变历史进程
青年人基本上是进步的,老年人基本上是保守的,死亡就防止了老年人成为社会进步的严重阻力
种族差异也影响制约着社会的进步。由于种族的差异,人类社会的不同民族、国家是以不同的方式进化的,从而形成社会历史的差异
气候和地理环境是人类各个民族、国家历处的全部自然条件。有利或不太有利的地理环境都成为推动或阻碍社会进步的因素之一
孔德的动力学从纵观的维度动态地研究社会变迁与进化。他讲的规律是主观规律,及人类发展必然经历的三个阶段的规律。他对人类社会形成和发展的解释,自始至终都离开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单纯强调精神、理性的作用,因而最终不得不用人性、人的本能和道德感情的演变来作为社会形成和发展的实质,把人的智力或理性的发展作为这一过程的根本动力。他的社会动力学总的来说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
斯宾塞的社会学理论
赫伯特 斯宾塞是英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达尔文主义之父、现代社会学的早期创始人之一
社会有机体论
斯宾塞认为世界是由无机领域、有机领域和超级领域构成的,他依据生物有机体来推演社会有机体,从而说明社会的性质
社会和有机体一样具有结构性、功能性和相互依赖性。但也存在不同
社会有机体存在三个系统,即营养(生产)、生产循环(商业、交通、银行)、调节(管理机构、政治机构和政府)等系统。相应于这三个系统。社会中的人就必然分化为三个不同的阶级,这三个阶级各司其职、缺一不可
社会进化论
(早期思想)斯宾塞实证社会学思想的基本出发点就是进化。将进化描述为:由于外力作用从同质性社会向异质性社会,持续的、没有倒退的和不间断的、直线的运行和转化的过程
(成熟时期社会进化在总体上是前进的,但并不排除在具体的社会中可能会出现短暂的倒退现象,因而社会进化的过程并不是直线的。优胜劣汰,物竞天择是自然的社会进化的动力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