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庄子
庄子,整理了道论、真知论、逍遥游、余论、齐物论、天论与天命的知识,有兴趣的可以看看哟。
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在欧洲大陆,以法国为核心和代表 整体上人才最多、最好 形成了政治革命、社会运动。
本图整理了认识论--推理就是加和减、自然哲学、 政治哲学的知识,希望这份脑图会对你有所帮助。
魏晋玄学,时期分派有: 一、正始时期,代表人物为何 晏、王粥。 二、竹林时期,代表人物为嵇 康、阮籍。 三、元康一永嘉时期,代表人 物为裴頠、欧阳建、郭象。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庄子
道论
与老子之道的异同
相同点
道是自因,独立自存
道无形无象,无法用感官把握
道具有逻辑先在性、超越性
不同点
老子:道是一种客观独立的实体-“道与物” 庄子:道更倾向于一种精神实体,一种认识的至高境界-“道与心”
在道之外,庄子提升了“气”的本源意义
老子的道仍处于空间之中 庄子将道往无限的空间延伸,道无处不在
老子的道-社会政治论色彩 庄子的道-内在化,高扬个体内在的精神自由
庄子的道
道与德
德内在于精神修养中
由道而来的德同样具有自然的品格
道作为世界之本原
自本自根,生天生地,具独立性、超越性
决定万物的存在和发展,具普遍性、整体性
作为最高认识的道
代表人与道同为一体的绝对和谐的境界,具无差别性
“道枢”,超越一切对立,具深邃性
真知论
真知:体道之知,对于道的直观体认,是无所对待的不知
真知区别于俗知,只有修养到毫不动心的真人境界,才能有对道的体验
以体道为真知
天人合一之境
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
体道的方法
坐忘
心斋
由技入道:庖丁解牛
技:操作层面的经验性认识
道:超越经验表现为形而上的原理。与道合一,才能构成真知
逍遥游
心之游。主体:心灵
主观体验(也是体道的主要方法)
坐忘:忘却周围一切甚至是形体,达到精神的绝对自由
心斋:心志专一,毫无私意
见独:见到绝对之道
两歧性
无为:所要达到的境界
困苦:所要摆脱的
外天下-外物-外生-朝彻-见独
悬解
无心无情-精神解脱,超然于世
游心: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无待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
游世:不谴以是非以与世俗处
知命
安时顺命
余论
三言
寓言
重言
卮言
内圣外王
道家的理想人格
濠梁之辩
理性与非理性的对立
道通为一的理想性
齐物论
两个层次
“齐物”论-齐万物
齐“物论”-齐是非
天籁/吾丧我/机心、成心
吾丧我,摒弃“机心“与是非对错的观念-达到“天籁”的境界
天籁:各物因自己的自然状态而自鸣
辩无胜
肯定了是非的相对性
消除是非之间的对立-消除辩者主体认识的主观片面性
彼是相因-道枢-莫若以明
对立双方是普遍存在的,又是相因相依的
彼与此都失去了相对立的一面-“道枢”-“环中”以应对无穷-“莫若以明”,消除己见,客观平常看待彼此
小大之辩
指出大小、长短、寿夭的相对性
以道观之-超越界限,以相通与统一的视域把握存在-天下之物莫不玄同
道通为一
万物从道的观点来看都是无别的,在价值上都是齐一的
物化
事物的相互转化/万物之变化
物物之间的差别可以由“化”而消融-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
天论与天命
天人观
无以人灭天
天:一种对象,事物的自然状态,理想的
人:外在的、人为的,强调人的有限性,包括本然和实然两个方面
任何外在的或人为的做法,都是对内在天然之性的破坏。标示天与人相分乃至对立,希望人从实然状态向本然状态复归
命定论
安命
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