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
初中化学第二章基础知识整理,空气的成分有: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占1%,欢迎大家学习。
初中化学第八章基础知识整理,如: 酸的pH<7的溶液 2、在水中电离出的的阳离子全部为氢离子,欢迎大家学习。
初中化学第一章基础知识整理,介绍了常用仪器介绍、物质变化、物质性质的探究,欢迎大家学习。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
2.2构成物质的微粒(一)--分子
分子是什么
宏观上,物质都由元素构成。
微观上物质都由微子构成。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不同分子一定会构成各不相同的物质。
同种分子性质(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发生变化,仍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改变,生成化学性质跟原物质不同的新物质。所以,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分子的特性
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的,不同温度下分子运动速度不同。(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气体的分子之间的间隔较大。
液体与固体的分子之间的间隔较小。
2.3构成物质的微粒(二)--原子和离子
原子
原子是什么
概念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另一种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原子构成分子,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某些物质。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由原子保持。
原子与分子的本质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原子与分子的相互联系
分子可以分裂为原子,原子也可以相互组成,结合成分子,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但一定比构成它的原子大。
原子的构成
原子核
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原子核所带的 正电荷数称为 核电荷数
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 (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原子为什么不带电?
因为在同一种原子中,其原子核里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相等,所带的电量相等且电性相反,故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于原子核。
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质量
原子虽小,但是也具有一定质量。但是使用千克表示质量运算十分不方便,所以科学家把原子核里含质子、中子、各6个的碳原子(碳12)质量分为12等分其中一份的质量为1.661×10^-27kg,以此为准把其他的质量与1.661×10^-27kg的比值,称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离子
在化学变化中,一些原子容易失去电子,而另一些原子则容易得到电子,当原子得到或失去核外电子时,从而带上电荷,以后就会转变为离子。
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4辨别物种的元素组成
元素
基本知识
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成
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核电荷数不同
质子数只决定原子种类,由原子最外层电子的个数决定其化学性质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
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
如果化合物仅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则此种化合物叫做氧化物
扩展
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 1、氧 (O)2、硅(Si) 3、铝(Al) 4、铁(Fe)
生物细胞中含量前五的元素: 1、氧(O) 2、碳(C) 3、氢(H)4、氮(N)5、钙(Ca)
分类
金属元素 (汉字中都有“⻐”,但汞除外)
非金属元素
固态
气态
液态
稀有气体元素
元素符号
元素符号采用拉丁文
书学原则“一大一小”
2.1空气的成分
空气的成分
氮气占78%
氧气占21%
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占1%
氮气与稀有气体的作用
氮气
低、常温条件下化学性质稳定。
充氮包装保存食品。
充氮灯泡。
保护气
高能量条件下可参与化学反应。
制取氮肥
合成染料
制造炸药
稀有气体
稀有气体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曾被称为“惰性气体”。
用于焊接保护气
稀有气体通电时会发出各种颜色的光。
氦气--粉红色光
氖气--红光
氩气--紫蓝色光
氙气--特强白光
用于霓虹灯和激光技术
氦气是密度很小的气体,很稳定。
用于探空气球
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
纯净物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
空气污染
主要污染源
二氧化硫 SO2
二氧化氮 NO2
一氧化碳 CO
臭氧 O3
可吸入颗粒物
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变成带一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氯原子则得到一个电子变成带一单位负电荷的氯离子,并由阴阳离子相互作用,结合形成氯化钠。 生成的氯化钠是由数目极多的钠离子和氯离子相互结合而构成的物质,换句话说,像氯化钠这样的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由此可见,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当点燃的钠与氯气相遇时,氯气的分子分开成单个的氯原子与钠原子发生了反应。
实验链接:钠在氯气中燃烧。方程式:2Na+Cl2=2NaCl 实验现象:产生白烟,放光放热黄色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