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意识和注意
家人们,我对《普通心理学》意识和注意这一章进行了系统地介绍哦,具体内容包括:意识的一般概念;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注意的一般概念;注意的认知神经机制。喜欢心理学的家人们可以点赞加关注哦
家人们,我对《普通心理学》人格这一章进行了系统地介绍哦,具体包括:人格的一般概念、人格理论、认知风格、人格测验、人格成因。喜欢心理学和想考研的家人们可以点赞加关注哦
把炒股当作游戏,结合3年炒股的亲身经历,用玩好一个游戏的视角来教你炒股。句句在聊炒股,句句又不离游戏!具体内容包括炒股的目的、指导心态、指导方法。而指导方法又包括:学习游戏规则、积累实操经验、锻炼实操心态、形成自己的游戏风格。喜欢炒股的家人们可以点赞收藏加关注哦
对自己上大学后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明确了人生目标。上大学后在生活和学习上有困扰的家人们可以看看哦,喜欢的话可以点赞加关注哦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人际关系处理
人际交往思维导图
人生导航
处理人际关系6项原则
进行头脑风暴的准则的思维导图
自卑与超越
超强思维训练课
逻辑填空
东尼博赞简介
意识和注意
意识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意识(不同的角度)
意识是一种觉知(觉察到了某事)
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功能(具有能动性和调节作用)
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存在一些变化如觉醒,惊奇)
二·什么是无意识(个体不曾觉察到的心理活动)
无意识行为(本能反应或自动化行为)
对刺激的无意识(没有觉察到阈上刺激,和无法感知到阈下刺激)
盲视(由脑损伤引起,看不到刺激却可以对刺激进行一定的信息加工)
三·意识的局限性和能动性
局限性
无法觉察到阈下刺激
同一时间内可以进入意识的信息量是有限的
能动性
意识不是被动地反映世界,人可以有限度地超越外部的信息内容,构建其他的意识内容
四·生物节律的周期性和意识状态
意识状态的变化是与个体身体功能的周期性密切相关(白天兴奋,晚上犯困)
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一·睡眠与梦
睡眠
睡眠及其阶段
睡眠是一种与觉醒对立的意识状态
脑波
α波(多出现于安静和休息状态)
β波(多出现于清醒和警觉状态)
波(多出现于睡眠状态)
阶段(一个周期大约90分钟)
第一阶段:浅睡眠状态
第二阶段:偶尔出现睡眠锭(短暂爆发的,频率高,波幅大的脑电波)(难被唤醒)
第三阶段:肌肉变得更加放松,脑电波更慢
第四阶段:深度睡眠阶段
快速眼动睡眠阶段:脑电波和个体清醒并放松时非常相似,绝大多数的梦发生在这一阶段
失眠(失眠症患者在睡眠时常出现α波)
对睡眠功能的几种不同解释
功能恢复理论(让大脑和身体得到休息)
在睡眠中的某个释放的成分可能对个体的身心健康有重要影响(某些阶段有激素的释放)
减少个体能量消耗和避免受到伤害(进化心理学)
梦
关于梦的解释
精神分析的观点:梦是被压抑的潜意识冲动在意识中的呈现
生理学的观点:梦是我们的认知系统对神经系统的随机活动的解释
认知的观点:在睡眠中认知系统依然对储存的知识进行加工,这些活动的一部分会进入意识成为梦境
对梦的研究
夜晚帽
梦的不连续性(画面突转)
梦境转化的规则
二·催眠
什么是催眠
催眠是另一种意识状态,在此状态下,人们会轻易地对暗示做出反应
催眠时的脑电特征与个体在清醒状态时是类似的
对催眠的两种解释
角色扮演的观点
催眠只是反映了催眠师和被催眠者的一种关系(由于角色的要求,被催眠者倾向于服从指示)
意识功能分离的观点
人的意识有执行和监督两种基本功能,在催眠条件下,执行功能正常而监督功能减弱或者不起作用了
催眠的应用
应用于心理治疗,医学,犯罪侦破等
三·白日梦与幻想
白日梦是在人清醒时的一种意识状态
白日梦是基于个体的记忆或想象的内容自发产生的
四·精神活性药物引发的意识状态的改变
精神活性药物
定义:指那些通过影响大脑而改变个体心境和意识状态的药物
分类
兴奋剂(如冰毒,摇头丸,可卡因,尼古丁,咖啡因等)
抑制剂(酒精)
致幻剂(大麻)
影响
对药物的耐受性伴随着对药物的依赖性
生理依赖
心理依赖
造成药物成瘾
注意的一般概念
一·注意的基本概念
什么是注意
定义: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特点
指向性
集中性
注意和意识
人的注意所指向的内容一般处于意识活动的中心
注意决定什么东西可以或什么东西不可以成为意识的内容
进入注意的具体过程可能是无意识的,是由刺激和事件本身引起的。
注意的外部表现(注意是一种内部心理活动,可以通过人的外部行为表现出来)
注意的功能(对信息进行选择)
在注意指向某个对象前,某些不受意识控制的,自动化的信息加工就已经开始了
在非注意状态下,人只能对事物的个别特征进行初步加工
二·注意的分类
第一种
选择性注意(选择一种信息而忽略其他信息)(启动和负启动效应)
持续性注意
注意动摇不同于注意转移
注意动摇的两个观点
注意动摇是由于感觉器官的局部适应
注意动摇是由机体的节律性活动引起的
分配性注意
与对活动的熟悉程度和活动的性质有关(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
第二种
有意注意(随意注意)
怎样保持有意注意
加深对任务的理解(有参与感,收获感)
消除与完成任务无关的干扰
发展自我监控能力
利用间接兴趣(比如功利性)
无意注意(非随意注意)
影响非随意注意的因素
从刺激物的角度
刺激物的新异性
刺激物之间的对比
从个体的角度
人的需要,兴趣
情绪
知识经验
有意后注意(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识努力,是熟能生巧的结果)
三·注意的品质
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认知神经机制
注意的认知理论
一·注意的选择功能理论
过滤器理论(瓶颈理论)
衰减理论(不被注意的信息只是在强度上减弱)
后期选择理论(对信息的选择发生在对信息加工之后)
多阶段选择理论(信息选择的过程在不同的加工阶段都有发生)
二·注意与认知资源分配
认知资源理论(注意是一种对刺激进行归类和识别的认知资源或认知能力)(认知资源是有限的)
双加工理论
认知加工分为两类
自动化加工(不受认知资源的限制,不需要注意,是自动形成的)
受意识控制的加工
注意的生理机制
朝向反射(是由情境的新异性引起的反射,是注意最初级的生理机制)
我们总是关注新事物
脑干的网状结构
来自身体的一部分感觉信号进入网状结构,最后投射到大脑皮层,从而使大脑维持一般的兴奋水平和觉醒水平(没有网状结构引起的大脑活动的普遍激活,就不可能有注意
边缘系统和大脑皮层的功能
前扣带回广泛地参与各种需要注意参与的认知活动
产生注意的最高部位是大脑皮层,其中前额叶在注意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与注意调控的脑区
背外侧前额叶
顶下皮层
颞上皮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