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不同行业的投资方法
股市, 不同行业投资方法,如周期行业的投资方式: 1.进场时间-根据经济周期选择进场时间。 2.选股逻辑-选择产业集中度提升的龙头。
编辑于2023-05-03 18:03:00 广东不同行业的投资方法
挖掘好公司前景的三步骤
第1步------判断公司处于行业空间大小(小行业大龙头不给高估值,如钢笔、毛笔行业;大行业小龙头给高估值,如锂电、光伏等) 如何查寻?----百度、招股说明书、深度研报、行业专家等。
第2步.判断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茅台与五粮液,10年涨33倍,12倍。
四大护城河(无形资产-品牌专利法定许可;平台经济;转化成本;成本优势。)
核心竞争力的查寻方法?(看招股说明书/研报;) 比较方法?(财务指标比较(指标:ROE、ROA、毛利率、净利率))
第3步.识别公司面临的风险判断因素
①.新模式、新技术替代。(比如数码相机替代胶片)
②.产业链供应关系逆转。(煤炭与电力;饲料与养殖等跷跷效应)
③.巨头的降维打击。(网宿科技在视频发展时代发展快,从5亿做到44亿,股价涨了18倍,但阿里云、百度降价打击,股价大跌。)
④.财务造假+关联交易+商誉减值风险。
⑤.宏观环境系统性风险(比如经济衰退、收缩流动性)潜在风险大,估值要打折扣。
不同行业投资方法
周期行业
特点
1.波动最大的行业。
a.在正确的时间入场可享受高弹性; b.在错误的时间入场亏损巨大。
2.与宏观经济周期关系密切。(经济复苏和繁荣的时候,周期行业具有优势)
3.股价核心变量-价格、产量、库存。
影响变量的是产业链上下游供需变化 比如:钢铁下游需求变大-库存下降-价格上涨-补库存(利润增长)钢铁50%以上的需求来自于“建筑(房地产+基建)。
4.驱动逻辑-估值驱动、盈利验证。
分类
1.大宗材料(资源材料)。
采掘业(煤炭、铁矿、石油、天然气、化学矿等)、钢铁、有色金属
2.制造业。
工程机械、造船、汽车、化工、建材-行情持续性最好的是:建材,其次是化工。
投资方式
1.进场时间-根据经济周期选择进场时间。
2.选股逻辑-选择产业集中度提升的龙头。
过去表现
2007年全年(复苏+繁荣) 2008年12月-2010年12年底(复苏+繁荣) 2013年11月-2014年10月(衰退期,上涨原因主要受一带一路政策刺激) 2016年3月-11月(复苏+繁荣)
成长题材
特点
1.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如果大部分配置半导体,大涨大跌会让基金经理赚5倍,亏5倍。
2.成长类行业—属于新兴行业(TMT涨的快,跌的也最修,比如2016年以后大跌)。
3.业绩增速较快。
分类
1.TMT:传媒、计算机、电子+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2013年以后占比是明显提升的。
2.新能源:风光锂储氢
3.导体:新材料、消费电子类、新能源车类、工业互联网类、人工智能。
驱动逻辑
1.TMT-2013年证监会发布了简化并购重组审核政策。
2.新能源—政策驱动+大超势+传统能源污染环境。
3.半导体国产替代+需求拉动。
投资方式
1.买入时机------在经济衰退末期。
2.选股逻辑----长期看,找有护城河壁垒高的公司+防止商誉减值的风险。
3.注意事项-----对于处于生命周期早期阶段的行业,只能做热点投资,需防范潜在风险。
消费行业
特点
1.防御性较强-----由于业绩来源于日常刚需消费因此业绩受周期影响相对较小。
2.公募基金和北上资金比较青睐-----常年配置比例基本在40%以上,主要原因是有“必选消费”的刚需特征+品牌护城河。
3.适合个人投资者-----必选消费从长期来看股价表现最好。是长跑将军。
分类
1.食品、饮料(各种酒及饮品)、医药、家电、商贸、百货、服装等。
2.必选消费(单价低消量大)—食品、饮料、服装、医药等,基本生活必须要满足的。
3.可选消费(单价高使用久)—汽车、珠宝、家电等,经济好的时候,消费意愿强;经济差的时候,消费意愿弱。
投资方式
1.选股逻辑-----龙头效应较强(由于品牌效应)。
2.入场时机-----必选消费:经济复苏期与过热期(涨速慢);
可选消费:经济复苏期到过热期(涨速快)
金融行业
特点
1.对大盘影响大----产品要解决什么问题,不解决什么问题。
2.护盘特性----产品的使用价值,别人为什么要用你的产品。
3.银行适合中长线投资-----主要原因是盈利稳定+股息率。(股息率+股价)
4.券商在牛市中弹性大-----周期属性较强,在牛市中大量的人在开户、交易为券商带来巨大的经纪业务利润。
分类
1.银行----目前共有59家上市(含A股与港股),具体包括6家国有大行、10家股份行、30家城商行以及13家农商行。9万亿市值,占A股总市值的20%。
2.证券—截至2022年6月13日,A股上市券商(仅统计首发上市券商)已达41家,累计总市值24.513.24亿元。占A股总市值的6%。
3.保险—九家上市险企。
盈利模式
1.银行-----主要靠利差盈利
资产质量指标
不良贷款率(国际警戒线是10%,越低越好) 拨备覆盖率(计提的拨备/不良贷款。与利润关系较大.>300%数值越大未来拨备就会放缓,利润会有更大释放) 资本充足率(自身资本/加权风险资产。反应资产安全水平。监管要求>5%,国际8-13%)
盈利指标
股东回报率:ROE 净息差(净利息收入/全部生息资产):数值越大获利能力越强 净利差(生息率-付息率):衡量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水平最常用的标准 存贷利差:一般为2%左右(存平均2.3%,贷款5.27%),降息周期,净息差收缩;升息周期,净息差走阔 股息率=总派息金额/总市值(结合股价分析。过去十几年平均4%-6%左右)
2.证券
①.经纪(佣金)、②.投行(IPO/承销)、③.自营、⑤.资管(收管理费)
3.保险:一种是承保利润,另一种是投资收益
承保利润具有不确定性,如自然灾害多时,赔付情况超过预期,那么承保利润就减少,甚至于亏损。 当承保利润处于不赢利时,就要靠投资收益来弥补。 投资收益:固收类(现金、国债等)、风险资产(基金、股票)、不动产。
投资方式
介入时机
银行:在经济向好的时候(衰退后期+复苏)会获得超额收益。 证券:在经济变好的时候,人们交易频繁,券商的盈利增加;经济不好的时候对券商不利。 保险:首月或首季,“开门红”保费。
投资建议
银行:区域性银行。 证券:选择互联网券商、财富管理业务是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