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06记忆
心理学考研/普通心理学/心理学导论/第六章/记忆,人脑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信息加工术语来讲,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编辑于2023-05-05 16:28:25 上海【心理学导论】-记忆
记忆
含义
人脑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信息加工术语来讲,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类型
意识参与程度
内隐记忆/自动记忆
无意识状态下,个体已有的经验对当前任务能自动产生影响作用的记忆
测量
知觉辨认
词干补笔
外显记忆
个体在意识的控制下,主动地收集某些知识经验来完成当前作业任务时表现出来的记忆
分类
随意记忆/有意记忆
不随意记忆/无意记忆
区别
感觉通道的改变对内隐记忆有很大影响,对外显记忆则几乎没有。(感觉通道效应)
感觉干扰负荷加工时间
干扰因素对内隐记忆无影响,对外显记忆有
记忆负荷量对内隐记忆遗忘几乎无影响,对外显记忆影响很大
加工深度对内隐记忆无影响,对外显记忆有。
内隐记忆相对外显记忆保持时间较持久
加工和储存方式 安德森
陈述性记忆
对有关事件和事实性知识的记忆,具有明显的可以用语言描述和传授的特征
提取往往需要意识参与
程序性记忆
对具有先后顺序活动的记忆
包括知觉技能、运动技能、认知技能等如何进行的过程性信息,难用语言描述和言传
不需要意识参与,熟练后难忘记
信息内容
语义记忆 语词逻辑记忆
个人对词语及其语义永久性知识的记忆和关于世界知识的记忆
信息组织是抽象的、概括的,存储的信息不受特定时间、空间限制,是间接知识
情景记忆
个人在一定时间和地点亲身经历的事件或情景的记忆
自传体性质,受时间空间限制,易受干扰,有时不稳定
具体内容
形象记忆
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情绪记忆
曾经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并以亲身感受和深切体验为形式的记忆
逻辑记忆
词语逻辑记忆,又称意义记忆,指对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客观事物本身的意义和性质,使用概念、判断、推理等为内容的记忆,
与语词为中介,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理解性、逻辑性和抽象水平
动作记忆(运动记忆)
过去从事和做过的身体运动、动作及其系统为内容的记忆
保持时间
感觉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元记忆
含义
是元知识的重要形式之一,指人对自身记忆活动的认识、评价和监控过程的记忆
包括
元记忆知识
与记忆活动有关的知识和信念
包括
人的因素
记忆目标和记忆内容
记忆策略和记忆方法
元记忆监测
对记忆状态的各种监测性判断以及伴随的情感体验,依赖个体内省报告
类别
回溯性监测
回忆、再认的正确与否的信心判断
预见性监测
学习难易判断、学习结果和知晓感的判断
元记忆控制
元记忆监测基础上,激活已有元记忆知识,对记忆过程进行有意识的组织和调节
良好策略使用者模型
一般策略知识
实用策略的一般准则和要求
具体策略知识
具体策略的了解程度
策略获得过程的知识
通过一定方法才能对某种策略的有效性进行验证或获取关于某种策略的知识
记忆过程
识记(输入和编码)
含义
个体通过识别与记住事物以获取知识经验的过程,它具有一定选择,并学习紧密联系
种类
有无目的
无意识记/不随意识记
缺乏目的性,具有偶然性与片面性,但有选择性
有意识记/随意记忆
需要自觉性,比无意识记更为重要
材料意义
机械识记
意义识记
影响因素
识记的目的
识记方法
整体识记法/部分识记法/综合识记法
学习态度
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
对识记材料的理解程度
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
保持(存储和巩固)
含义
记忆过程的第二个基本环节,是储存和巩固已经识记而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过程 记忆的重要标志、回忆和再认的基本条件
动态过程
记忆内容的质的变化
更加简略和概括
更完整、合理,更易于理解
更具体或更突出、夸张和具有特色
记忆内容是量的变化
遗忘
记忆恢复现象/复记
儿童比成人普遍
难的比容易的明显
学习程度低的比高的更容易出现
内容大多是学习材料中间部分
测量
回忆法
保持量=正确回忆的项目量/原来识记的项目量X100%
再认法
保持量=(正确再认数-错误再认数)/呈现材料的总数X100%
节省法 再学法
节省的百分数=(初学所用的次数或时间-重学所用的次数或时间)/初学所用的次数或时间X100%
重构法 重建法
按次序重新排列
再认和回忆(提取)
再认
含义
指过去经验或识记过的事物再次呈现在面前时仍能够确认和辨认出来的过程
特征
知觉分析和记忆检索连续加工的过程,与模式识别直接有关。
速度准确性影响因素
原事物记忆的巩固程度和精确程度
需要再认的事物与先前感知和经验过的事物的相似程度
人的经验、期待、定势和认知方式、思维活动的积极性
场独立性好于场依存性记忆
场合因素
间隔时间
材料的性质和数量
错误再认表现为不能再认或再认错误
原因
识记不精确、保持不牢固,原有的联系线索消失或受到干扰
线索联系的泛化
种类
有无目的
无意再认(不随意再认)
有意再认(随意再认)
程度和范围
完全再认
不完全再认
回忆
含义
指过去经验或原来识记过的材料不在当前情境中出现时, 仍能够从记忆系统中提取出相应的信息的过程。
特征
对过去经验积极重现,不是被动、消极的,包括一定程度的加工和重组过程
人脑中暂时神经联系的恢复过程
经常以联想的形式出现
种类
有无目的
无意回忆(不随意回忆)
有意回忆(随意回忆)
有无中介联想
直接回忆
间接回忆
影响因素
联想(回忆的基础)
定势和兴趣
表象和词语的双重线索可提高完整性与准确性
暗示和再认有助于提取
干扰
策略
联想策略
情境策略
双重提取策略
表象和语词双重线索
迟滞策略
神经生理机制
脑学说
脑机能定位说
布洛卡
记忆由大脑特定部位负责
记忆机能整体均势说
拉失什利
多重记忆系统说 图尔文 (橙汁雨初晴)
五大系统
程序性记忆系统
知觉表征系统
语义记忆系统
初级记忆系统
情景记忆系统
五大系统在种系发生和个体发展中都存在一定的顺序, 在加工过程中也存在一定联系。
编码串行,存储并行,提取独立
脑细胞机制
记忆的突触生长说
丰富环境比贫乏环境小白鼠大脑皮层更厚且重
反响回路说
短时记忆的生理基础
小白鼠跳台实验
记忆分子说
RNA
长时程增强(LTP)
传递信息的神经元和接收信息的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连接强度增加
海马体内一种神经通路存在一系列短暂的高频动作电位,能使该通路的突触强度增加
海马体可能是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的生理机制
海马损伤引起顺行性遗忘
杏仁核
情绪有强烈关联的记忆
颞叶
往事鲜明的回忆
激素
前额叶
信息加工 三级记忆模型
提出者
阿特金森和谢夫林
图例
感觉记忆 感觉登记 瞬时记忆
特征
依赖物理特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进入感觉信息的信息保持时间短暂,大约1s
信息的储存量较大
感觉记忆痕迹很容易消退。信息只有被注意才能够进入下一步
具有选择性,依赖刺激物本身特点及兴趣需要等心理因素
编码形式
映像记忆/图像记忆
容量约9个
回声记忆/声像记忆
容量约5个
保持时间较长,约4s
实验
斯珀林-部分报告法
短时记忆
包括
直接记忆
没有进一步加工编码
工作记忆
编码形式
听觉编码
康拉德
视觉编码
波斯纳
语义编码
不具有感觉通道特异性
编码的影响因素
觉醒状态
加工深度
组块水平
材料的数量和质量
材料的系列位置
存储
组快化
复述(精细复述和机械复述)
提取
斯滕伯
完全系列扫描的过程
假设
平行扫描
自动停止系列扫描
完全系列扫描
遗忘:干扰
沃和诺尔曼
结论
短时记忆遗忘主要是由干扰信息引起的
特征
信息保持时间也很短,一般不超过1分钟
容量有限,一般为5~9个组块
短时记忆的编码形式以听觉编码为主,也存在视觉和语义编码
提取方式的完全系列扫描,遗忘原因主要是信息的干扰作用
复述是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途径
短时记忆中的信息是有意识的、可操作的
当前正在加工的信息,是处在意识中心的信息
工作记忆
含义
信息加工过程中,对信息进行暂时存储和加工的、容量有限的记忆系统
功能
加工处理信息
储存信息
成分-巴德利
语音环路
处理以语言为基础的信息
语音存储和发音复述两部分
视觉-空间模版
处理视觉和空间的信息
中央执行系统
注意资源有限的控制系统,是工作记忆中最重要的成分
主要功能
协调语音环路和视觉空间模版活动
注意资源的分配与控制
选择性地注意及转换策略
情景缓冲器
整合视觉、空间和言语信息,与长时记忆相连
分类
长时工作记忆
短时工作记忆
长时记忆
信息编码
语义编码
串行加工
以语言的特点为中介进行编码
主观组织
表象编码
平行加工
编码影响因素
编码时的意识状态
加工深度
提取形式
回忆
以联想为基础
简单联想
接近联想
接近律
类似联想
相似律
对比联想
对比律
复杂联想
因果联想
因果律
影响因素
联想
定势和兴趣
表象和词语的双重线索可提高完整性与准确性
暗示和再认有助于提取
干扰
舌尖现象
再认
分类
感知水平上的再认
思维水平上的再认
影响因素
间隔时间
材料的性质和数量
原有的经验的巩固程度
原有事物与重现事物的相似程度
思维活动的积极性
个性特征
理论
双过程理论
回忆
搜索和判断
再认
仅判断
提取线索
情境依存性记忆
状态依存性记忆
编码特殊性原则
所处的情景信息一起被编码而形成记忆痕迹
储存的条件与方法
组织有效的复习
复习要及时
合理安排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
阅读与重现交替进行
注意排除前后材料的影响:避免前摄抑制和到摄抑制的现象出现
利用外部记忆手段
注意用脑健康与用脑卫生
特征
容量无限
信息保持时间长,可终身
语义编码是主要的编码形式
由于干扰等原因会发生遗忘
内容会发生重构
遗忘
含义
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回忆,或错误地再认或回忆。舌尖现象
分类
不完全遗忘
能再认,不能回忆
完全遗忘
不能再认,不能回忆
临时性遗忘
永久性遗忘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材料
无意义音节
方法
在学法
因变量
理论
痕迹消退理论
干扰理论
前摄抑制/倒摄抑制
解释系列位置效应
动机抑制理论/压抑说
遗忘是维护自我、自信的动态过程
线索依赖性遗忘理论 提取失败说
痕迹依赖性遗忘
信息从记忆系统中消失
线索依赖性遗忘
没有恰当地线索
因素
时间
学习材料的性质+数量
学习材料的意义
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
学习程度
过度学习150%学习效果更好
识记者的态度
记忆策略
及时复习与及时反馈
尝试背诵与重复
整体学习与部分学习相互结合
注意系列效应的影响
间隔学习
多种记忆线索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