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普心07思维
心理学考研/普通心理学/心理学导论/第七章/思维,思维是人的重要的认知活动,是人脑借助言语、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编辑于2023-05-05 16:30:14 上海【心理学导论】-思维
思维
含义
思维是人的重要的认知活动,是人脑借助言语、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特征
概括性
反应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
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并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
概括水平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思维的水平,是形成概念的前提, 思维活动能迅速迁移的基础
间接性
借助一定媒介和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
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
思维常指向事物的新特征和新关系,需要对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更新和改组
种类
思维活动的性质、内容和解答问题的方式
直观动作思维
通过实际操作解决直观、具体问题的思维形式
具体形象思维
凭借事物具体形象解决问题的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
以抽象的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来反应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思维
分类
概括水平
经验型抽象思维
理论型抽象思维
形式
形式逻辑思维
辩证逻辑思维
思维过程清晰程度
直觉思维
具有一定的模糊整体性和偶然性
分析思维
思维内容
经验思维
理论思维
探索答案方向
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灵活性、独创性
创造力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辅合思维/求同思维
闭合型,结果具有方向性、条理性
创新性程度
常规思维/再造思维
创造性思维
人类思维的最高级形式
过程
分析与综合
最基本形式
分析
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各个特性
形式
过滤式分析
逐步减少无效试探
综合式分析
总和起来进行深入探讨
综合
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特性或个别联系和关系总和起来形成整体
形式
联想性综合
创造性综合
建立新的联系
比较与归类
比较
客观事物之间异同及其关系,以分析为基础
类型
同类事物比较
同一性
非同类事物比较
差异性
归类
根据客观事物异同区分为不同的种类和类型
抽象与概括
抽象
抽取同类客观事物具有的本质特征,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特征
概括抽象出的本质特征就形成了概念
概括
比较和抽象的基础上,把本质特征或本质属性综合起来,推广到同类事物上去
水平
初级概括
感知觉或表象水平上的概括,根据具体经验
高级概括
在把握了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概括,需要经过严密思维活动
体系化与具体化
体系化
知识各个要素分门别类地构成一个有机的、层次分明的整体
具体化
抽象和概括化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具体对象
概念
含义
人脑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特性的思维最基本的形式。概念包括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
内涵
事物共同的关键特征
外延
概念使用的范围
概念用词来表达
概念使词具有意义,成为具有意义的符号
同一个概念可以用不同词,同一个词在不同场合可表达不同的概念
种类
抽象和概括程度
具体概念
外部特征或属性
抽象概念
本质特征或属性以及内在联系
属性的数量及其相互联系
合取概念
并且
析取概念
或
关系概念
高低、上下等关系
形成途径
前科学概念/日常概念
科学概念/明确概念
人为性
自然概念
人工概念
功能
分类功能
推理功能
联结功能
系统功能
概念形成
含义
已直接经验为基础,从许多同类事物的不同例证中独立发现和获得客观事物的共同特征的过程
阶段
抽象化
类化
辨别
实验研究
赫尔的共同要素理论
实验结果
实验中被试很快就能辨别出汉字中的共同因素,发现相应的概念
实验结论
概念形成是从具体事例中归纳和发现事物共同特征的过程,同时也受到正确反馈的影响
布鲁纳的假设检验模型
概念形成策略
接受型
整体性策略
比较理性
部分型策略
选择型
聚焦
保守性聚焦
更有效
冒险性聚焦
扫描
继时性扫描
同时性扫描
理论
共同要素说
赫尔
将一类概念的共同特征抽取出来,并对他们作出反应的过程
较好解释人工概念的实验结果,但对自然概念形成较难说明
假设检验说
布鲁纳
概念形成的过程是不断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过程
样例学习说
茹什
掌握概念时,是对概念样例的记忆,人们通过把某一样例与原型进行匹配而形成概念
内隐学习说
里伯
概念形成中,依赖于一些属性在无意识中累加的频次,来区分概念中的相关属性和无关属性
社会实践说
奥苏贝尔
社会实践活动是概念形成的条件和基础,实践活动是推动概念发展的动力
概念掌握
含义
个体掌握同类客观事物或现象共同的本质特征或属性及其内在联系的过程
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接受性学习,是个体积极的认知活动过程
概念同化过程
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同化新概念的有关信息
呈现概念表达是否清晰
学习模式
类属学习
派生类属学习
上位概念的一个特征或一个例证
相关类属学习
上位概念的深化、扩充、修饰或限定
总括学习
学习一个上位概念
并列结合学习
并列或联合而产生的学习
影响因素
学习材料的影响
具有较多属性和特征的学习材料,较难掌握其概念
学习者自身因素
年龄、智力、学习动机、兴趣等个体差异
已有的知识经验,包括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可辨别性、稳定性、清晰性等因素
使用策略
下定义
有助于知识的系统化
科学概念的理解
以感性材料作为概念掌握的基础
合理利用过去的知识和经验
充分利用变式
正确语言表述
形成概念体系,并运用于实践中
理论
语义分类模型
特征表模型
伯恩
概念语义特征分解为
定义性特征
概念的本质
特异性特征
描述功能
概念结构
定义性特征和整合这些特征的规则
解释人工概念,难以解释某些自然概念
原型模型
茹什
概念主要以原型来表征,原型是最能代表该概念范畴的成员
只适用于部分自然概念
样例比较模型
布鲁克斯
概念掌握是无意识过程
通过把新出现的事物与掌握的事物的样例进行相似性比较厚掌握新事物的概念特征或关键属性
基于理论模型
梅丁
基于理论指在现实生活中概念的实例、特征及概念实例之间关系的知识总和。
要掌握的概念存在于个体关于世界的知识体系之中,其包含概念的各种特征及其关系,以及各种概念及实例之间的关系。概念掌握就是建立在这个理论知识体系之上。
概念结构的理论
层次网络模型
柯林斯
概念以结点点的形式存储在概念网络中。每一层概念的结点上,只储存该概念的独有特征,而同层各概念共有的特征,储存在上一层的概念结点上。
激活扩散模型
柯林斯
概念网络中,连线的长短表示概念联系的紧密程度
成功解释“语义启动效应”
推理
含义
指从具体事物或现象中归纳出一般规律,或者根据已知判断推出新结论的思维活动。 前者叫归纳推理,本质上就是概念的形成;后者是演绎推理,本质上属于问题解决范畴
前提
已知判断
结论
推出的新判断
正确推理条件
前提要真实
推理的形式符合逻辑规则
分类
演绎推理
三段论推理
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错误解释
气氛效应
伍德沃斯
逻辑量词产生一种“气氛”
换位理论
查普曼
错误的解释了前提
心理模型理论
约翰逊-莱尔德
对前提加工不充分,只创建了一个心理模型理论
条件推理
如果天冷,张三就是男人(前提) 天冷 那么张三是男人(结论)
重要规则
取式
拒取式
格瑞格斯
四卡片选择任务
沃森
个体倾向“证实”而不是“证伪”
线性推理/关系推理
逻辑之间的可传递关系
归纳推理
从特殊实例到一般结论
完全归纳
考察全部对象
不完全归纳
考察部分对象
问题解决
含义
由一定问题情境引起,经过一系列具有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特征
目标指向性
操作系列性
操作认知性
认知心理学观点
纽维尔,西蒙
问题
在给定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存在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任务情境。
包括三个基本成分
初始状态(给定状态)
中间状态(障碍)
认知操作(中间状态)
问题解决
对问题空间进行搜索,找到一条从问题的初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通路
分类
创造性问题解决
常规性问题解决
问题种类
明确程度
明确限定的问题/界定良好问题
结构推导问题
转换问题
排列问题
非明确限定的问题/界定不良问题
是否有对手
对抗性问题
非对抗性问题
解决方法
常规问题
非常规问题
算子的质量
知识丰富性问题
知识贫乏性问题
思维过程
发现问题
明确问题
提出假设
验证假设
策略
算法策略
启发式策略
手段——目的分析
可以迂回
河内塔问题
爬山法
只向前不退后
逆向搜索策略(倒推法)
选择性搜索
突破口
类比迁移策略
因素
知识表征的方式
刺激模式
无关信息
功能固着
某种功能赋予了某种物体的倾向
问题解决定势
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
原型启发
受到某种事物启发
动机和情绪状态
人格特征
人际关系
酝酿效应
问题解决的策略
知识经验
知识的数量
知识的组织方式
创造性思维
含义
指以新颖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并产生首创的、具有社会价值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创造性的心理成分包括想象、辐合思维与发散思维、远距离联想能力,以及与创造性相关的非智力因素(坚持性、自信心、意志力、责任感等)
吉尔福特
思维分为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的主要成分
发散生成测验
变通性、流畅性、独特性
测量
发散生成测验
远距离联想测验
梅德尼克
特征
新颖性
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有机结合(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创造想象的积极参与
灵感状态
基本过程
准备期
孕育期
明朗期
验证期
影响因素
迁移
启发
定势
表征
酝酿
社会因素
认为他人对结果做评估,创造性降低
非智力因素
培养
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创设创造性思维形成的氛围
加强发散思维和直接思维的训练
陶冶创造型的人格
决策
含义
面对各种各样问题的方案进行评估比较后做出最终选择的过程
决策的过程
问题的组织
评价后果
评价不确定性
评价抉择
敏感性分析
信息的收集
选择
分类
确定性决策
风险决策
理论
决策理性观
古典决策理论
“经济人假设”为基础,决策者具有完全的理性能力,追求利益最大化
行为决策理论
西蒙
有限的理性,决策的标准是满意性原则
决策受时间、经历等其他资源有限性的约束,因此要考虑决策的时效性问题和后果
有效方法是启发法,而不是严格数理逻辑
决策过程研究
期望效应理论
冯·诺依曼
EU-期望效用值;U(Xi)指结果i的效用;Pi指时间Xi发生的客观概率
前景理论
卡尼曼
面临获得时是“风险规避”,面临损失时是“风险偏好,对损失比获得更敏感
决策时采用代表性启发法、易得性启发法、锚定和调整启发法
表象
含义
人脑对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的反映
特征
直观形象性
概括性
可操作性
心理旋转实验
在思维中的作用
为概念的形成提供了感性基础,起到了从感知向思维过渡的桥梁作用
促进问题提解决
头脑中操作
有利于对事物进行概括
种类
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味觉表象、触觉表象、动觉表象、嗅觉表象
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
个别表象和一般表象
遗觉表象
儿童
理论
基本表象理论
库珀和谢波德
心理旋转
心理操作可以以表象的形式进行,表象是人脑操作的存储信息的一种形式。
表象主要有两种表征形式
表层表征
深层表征
本义表征
命题表征
表征生成表象的过程
图式过程、发现过程、放置过程、表象过程
双重编码理论
佩维奥
人脑中存在两种信息编码和储存系统
表象系统
空间加工
言语符号系统
序列加工
想象
含义
人脑对原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以表象为内容的特殊形式的高级认知活动。
特征
形象性和新颖性
加工方式
黏合
把客观事物中从未结合过的属性、特征、部分在头脑中结合在一起而形成新的形象
夸张/强调
通过改变客观事物的正常特点,或者突出某些特点而略去另一些特点而略去另一些特点在头脑中形成新的想象。
典型化
根据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创造形象的过程,是文学、艺术创作的重要方式。
联想
功能
预见功能
补充功能
代替功能
创造功能
有助于创造性活动
调节功能
种类
无意想象/不随意想象
指没有预定的目的,在一定刺激的作用下,不自觉地产生的想象
特殊形式是梦
有意想象/随意想象
根据预定目的,在一定意志努力下,自觉进行的想象。
具有预见性和方向性
分类
再造性想象
具有再造性,构造出的形象与原物相符合
再造的形象所代表的事物是已被他人创造出来的。
在一般性活动中的作用较大
创造性想象
具有创造性,构造出的形象是崭新的
创造的形象所代表的事物是前所未有的
在创造性活动中的作用较大
具有独立性、首创性、新颖性
幻想
与个人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发展的想象。幻想是创造想象的准备阶段,是创造性想象的特殊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