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普心12人格
心理学考研/普通心理学/心理学导论/第十二章/人格,是构成人的思想、感情及行为的独特模式, 包含 区别于他人 稳定 统一 心理品质 社会化过程 形成 具有特色的心身组织。 成分构成,气质、性格、自我调控系统等。
编辑于2023-05-05 16:57:24 上海人格
含义
构成人的思想、感情及行为的独特模式, 包含 区别于他人 稳定 统一 心理品质 社会化过程 形成 具有特色的心身组织。 成分构成,气质、性格、自我调控系统等
特征
整体性/统合性
人格有多种成分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具有内在一致性
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稳定性
跨时间持续性
跨情境的一致性
独特性
最显著的特征
每个人的心理和行为都是存在差异的
功能性
一定程度影响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命运
社会性
社会化把人的自然特性转变为以社会性为主的个体
人格是社会人独有的
自我调控系统
人格中的内控系统
作用
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与和谐
包括
自我认知
自我观察
自我评价
自我调节的重要条件
自我体验
自我控制
自我监控
自我激励
自我教育
结构
人格的心理倾向
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价值观和世界观等成分组成
人格的心理特征
能力、气质和性格等成分组成
研究
临床取向
相关取向
实验取向
评鉴方法
访谈法/晤谈法
观察法
自陈量表
自陈量表概念
通常称为人格量表,是让被试按自己的意见,对自己的人格特质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
自陈量表举例
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量表(MMPI)
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
艾森克人格问卷(EPQ)
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EPPS
对自陈量表的评价
优点
题目数量固定
题目内容清晰且具体
施测简单且计分方便
缺点
效度不易建立
内容多属于情绪、态度等问题,因此受测者对同一问题在不同时空而答案不同
可能出现反应偏向
投射测验
投射测验概念
以精神分析理论为依据
一般由若干意义模糊的的刺激所组成,被试可以任意解释
在解释的过程中被试的动机、态度、情感性格等在不自知的情况下反映出来
主试对反应加以分析,推论出被试人格特点
投射测验举例
罗夏克墨迹测验
主体统觉测验
对投射测验的评价
优点
弹性大,被试可以随意做出反应
不同文化水平被试皆可受测
被广泛用于临床诊断
缺点
评分缺乏客观标准,结果难以解释
花费时间长,仅适用于个人施测
对主试要求较高
人格理论
人格特质理论类型
奥尔波特
划分
共同特质
个人特质
首要特质
最典型,最概括
中心特质
构成个体独特性
次要特质
特殊情况表现出来
人格成熟标准
自我拓展能力
与他人交往能力
自我接纳能力与安全感
实际的现实知觉
自我客观化
统一的人生哲学
卡特尔
因素分析法
16PF人格量表(根源特质)
人格特质结构网络模型
第一层
共同特质
个人特质
第二层
表面特质:外部行为能观察到的特质
根源特质:行为根源
人格中最重要的一层
第三层
体制特质:先天生物因素决定的特质(神经系统兴奋性等)
环境特质:后天环境因素所决定的(焦虑等)
第四层
能力特质:指在表现知觉和运动方面差异的特质(流体智力、晶体智力等)
气质特质:决定一个人情绪反应速度和强度的特质
动力特质:具有动力特征的特质,使人趋向于一个目标
艾森克
将特质理论和人格类型理论、因素分析法与实验心理学方法综合起来,以更全面地了解人格结构
人格结构的的四层次模型(整合理论)
类型水平(一般因子):最抽象、层次最高
特质水平(群因子)
习惯反应水平(特殊因子)
特殊反应水平(误差因子)
三因素模型
外倾性
神经质:情绪稳定性
精神质:孤独、冷酷、怪异等偏向负面的人格特征
四种气质类型
稳定外向型
多血质
稳定内向型
粘液质
不稳定外向型
胆汁质
不稳定内向型
抑郁质
塔佩斯
大五人格理论FFM (OCEAN)
开放性(Openness)
责任心(Conscientiousness)
外倾性(Extraversion)
宜人性(Agreeableness)
神经质/情绪稳定性(Neuroticism)
特莱根和沃勒
七因素
正情绪型
外倾性
负情绪型
情绪稳定性/神经质
正效价
新增
负效价
新增
可靠性
责任心
宜人性
宜人性
习俗性/因袭性
开放性
人格类型理论类型
单一类型理论(弗兰克·法利)
T型人格:一种好冒险、爱刺激的人格特质
T+型人格:冒险行为朝向健康
体格T+型
智力T+型
T-型人格:冒险行为具有破坏性
A-B型人格(弗里曼和罗斯曼)
A型人格属于不安定型人格
易患冠心病
B型人格属于安定且容易满足型人格
内-外向人格(荣格)
内向型
外向型
多元类型理论(斯普兰格)
经济型
理论性
审美型
社会型
宗教型
精神分析人格理论类型
弗洛伊德
将人格结构分为三层次
本我:人格底层,是人原始的无意识本能、欲望组成的能力量系统
自我:人格中层,从自我中分化出的,在本我和超我中起调节作用,遵循现实原则
超我:人格最高层,由社会规范、伦理道德、价值观等因素内化形成,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
三层次处于协调状态时, 人格表现出健康的状态; 反之则会产生心理疾病
人格发展观
人格发展动力是本能
人格的发展就是心理性欲的发展
将人格早期发展分为5个阶段
口腔期(0-1)
肛门期(1-3)
性器官期(3-6),该期可能出现恋父(俄狄浦斯情结)/恋母情结(伊莱克特拉情结)
潜伏期(6-11)
生殖期(青少年)
焦虑
现实性焦虑
神经性焦虑
道德性焦虑
心理防御机制
压抑
投射
觉得别人也有相同行为
转移
工作受批评回家撒气
自居(认同)
升华
文饰(合理化)
酸葡萄、甜柠檬
反向形成
以相反的行为表现在外显行为
固着
否认
退行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自卑感与追求卓越
人生来自卑
对缺陷的补偿
超额补偿,发展自己的优点并追求卓越
追求卓越是统一人格的核心总目标
个体定型化的行为模式
生活风格
错误因素
溺爱
忽视
生理自卑
划分
统治支配型
索取型
回避型
社会利益型
创造性自我
人格塑造中一种有意识的主动力量,个体按 自己选定的方式建立起来的独特的生活方式
社会兴趣
是人类渴望建立美好社会生活的需要
衡量个体是否健康的主要标准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人格结构论
意识(自我):人格中能被个体知觉的部分
个体潜意识(情结):被个体遗忘或压抑的记忆、知觉和经验
集体潜意识(原型):遗传的,集体所有,反应人类进化过程中演化出的精神产物
人格面具
指人在公共场合中表现出来的人格方面,其目的 在于表现对自己有利的良好形象以便得到社会认可
阿尼玛和阿尼姆斯
阿尼玛男人心理当中女性的一面;阿尼姆斯是女性心理当中男性的一面
阴影
人的心灵中遗传下来的最黑暗隐秘、最深层的邪恶倾向
自性
集体潜意识的核心。
其作用是协调人格的各组成部分,使之达到整合、统一,即自我实现。
荣格认为这是人性所要达到的最高目标。
人格动理论
构成人格的心理要素不能静止不动地支配人格,要在一定的心理能量作用下构建人格
人格结构本身就是一个具有相对闭合性的动力系统
人格发展理论
童年期
青年期
中年期
老年期
心理类型理论
类型
内倾性
外倾性
心理功能
思维
情感
感觉
直觉
结合八种人格类型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在弗的基础上更强调自我的作用
人格发展观
八个阶段
0-1岁,信任对怀疑,希望品质
1-3岁,自主对羞怯,意志品质
3-6岁,主动对内疚,目的品质
6-12岁,勤奋对自卑,能力品质
12-18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忠诚品质
成年初期,亲密对孤独,爱的品质
成年中期,繁殖对停滞,关心品质
成年晚期,自我完善对绝望,智慧品质
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目标、任务和冲突
后一阶段发展任务的完成依赖于早期冲突的解决
人本主义人格理论类型
马斯洛
需要层次理论
自我实现是人格理论的核心
罗杰斯
最核心的人格结构是自我概念
理想自我
真实自我
和谐即自我实现
先天的“自我实现”动机
影响因素
生物遗传因素
早期童年经验
环境因素
家庭环境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
学校教育因素
专制型教师
放任型教师
民主性教师
自然物理因素
生长环境、居住条件等自然物理因素
自我调控因素
气质 性格
气质
含义
一个人典型和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它不以人的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
表现为心理活动发生的
强度(情绪的强弱、意志努力的程度等)
速度和稳定性(知觉的速度、思维的灵活程度、注意集中时间的长短等)
指向性(如指向外部还是内部)
特性
感受性
耐受性
反应敏捷性
可塑性
情绪兴奋性
内向性与外向性
类型
气质理论
气质的阴阳五行说
太阴
少阴
太阳
太阴
阴阳和平
体液说
希波克拉底
黄胆汁
胆汁质
粘液
粘液质
黑胆汁
抑郁质
血液
多血质
盖伦在此基础上提出四种气质类型
胆汁质:情绪体验强烈且迅速,思维灵活但粗枝大叶,勇敢果断且热情直率但鲁莽冒失
多血质:情感丰富且外露,毅力差,善交际但少深交
粘液质:情绪平稳且表情平淡,思维不灵活但周到稳重,主动性差且行动迟缓
抑郁质:情绪体验深刻、细腻且持久,多愁善感且想象力丰富,优柔寡断且轻微缓慢
体型说
克雷奇默
认为精神疾病类型和体型有关
类型
瘦长
矮胖
筋骨
谢尔顿
内胚层体型
中胚层体型
外胚层体型
血型说
激素说
巴普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
巴根据三种神经活动过程的基本特性
强度:大脑皮层工作细胞耐力和能力
平衡性: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相对力量
灵活性: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之间的转换速度
划分了四种基本的神经活动类型
活泼型(多血质):强、平衡、灵活
安静型(黏液质):强、平衡、不灵活
兴奋型(胆汁质):强、不平衡
抑制性(抑郁质):弱
性格
含义
与社会道德评价相联系的人格特质,表现为个人的品行道德和行为风格。
是一个人现实的且稳定的态度
以及与这种态度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的人格特征
人格的核心成分
特征
态度特征
个体如何处理社会各方面关系的性格特征, 由此看出性格具有明显的社会评价意义
包括
对社会、集体、他人的态度特征
对劳动、工作和学习的态度特征
对自己的态度特征
意志特征
行动是否具有明确目的,行为是否受社会规范约束
对行为的自觉控制能力
在紧急或困难条件下处理问题的特点
情绪特征
情绪控制能力,情绪强度、稳定性、持久性以及主导心境等方面的特征
理智特征
在认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
类型
知情意优势(培因)
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
心理活动倾向(荣格)
内倾型、外倾型
个体独立性程度(威特金)
顺从型、独立型
社会活动方式及价值观(斯普兰格)
经济型、理论型、审美型、权力型、社会型、宗教型
人际关系(矢田部达郎)
ABCDE
性格、兴趣和职业关系(霍兰德)
实际型、调查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传统型
认知风格
威特金
场独立性
场依存性
棒框仪和隐蔽图形测验
卡根
冲动性
整体性策略
陈思型
细节性策略
问题的思考速度,用匹配熟悉图形测验鉴别
达斯
同时性加工
继时性加工
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区别
气质是先天的;体现人格的生物属性
性格是后天形成的;体现人格的社会属性
气质无好坏,可塑性小。性格有优劣之分,可塑性大
儿童气质起重要作用,成年以性格为核心
联系
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可以形成某些相同的性格特征
性格可以掩蔽或改造气质
气质会影响个人性格形成
气质渲染性格,使性格具有某些特点
性格和气质是融合为一个整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