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公文写作与处理第一、二章
公文写作与处理第一二章思维导图,公文写作是指公文的起草与修改,是撰写者代机关立言,体现机关领导意图和愿望的写作活动,一起来看重点知识吧。
编辑于2023-05-06 16:09:16 浙江省公文写作与处理精讲一
公文
公文概述
公文的概念
公文即公务文书,是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在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与规范体式的文书,是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公文形成的主体
公文形成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具有法定地位)
这些机关或组织都是依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章程,决定建立起来的,是具有法定地位的,这种法定地位赋予了这些机关与组织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制定和处理公文的权力
形成条件
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
特点
法定效力+规范体式
作用
是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公文的产生与发展
相关人物
斯大林《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生产的继续发展,阶级的出现,文字的出现,国家的产生,国家进行管理工作需要比较有条理的文书,商业的发展,商业更需要有条理的书信往来……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从铁矿的冶炼开始,并由文字的发明及其应用于文献记录而过渡到文明时代”
重要时间节点
商
我国最早的政治文件汇编本
自商周战国期间长期汇集而成的《书》(汉初称之为《尚书》,即上古之书),当时儒家尊称为《书经》
甲骨文书(甲骨卜辞)
商代后期(三千多年前),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文书档案
告民众书
商汤《汤诰》
周公《大诰》
成王《康诰》
秦汉时期
秦代出现的“书”“奏”是我国最早的上行文,汉代及稍后,又出现“章”“表”“书”“议”“启”等上行文
汉代以后,官员间的平行文“移书”“关”“刺”“咨”
汉代以后的下行文“令”“谕”“糊”“教”
徐望之《公牍通论》所计,中国封建社会的公文文种不下六七十种
晋(载体变化)
公文统一用纸,东晋末年,太尉桓公
纸张作为公文载体的广泛使用,是我国古代文书工作的重大突破
南京临时政府颁发《公文程式》五条,规范公文程式
总结
文字发展+载体材料变化 公文的发展
公文是统治阶级实现其统治的一种重要工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文书、文件和公文
在机关工作中
基本含义一致,均指“公务文书”
三个概念侧重点不同
文书
公务文书、私人文书、职业
文件
公务文件、私人文件、正式行文
公文
公务文书
出现历史时期
文书,西汉
公文
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
“公文”一词出现,汉代对称文书,称公文较少,三国以后,多称公文,指官府之间往来的公事文书
文件,清代末年
公文的特点与作用
公文的特点(简答5点)
公文有法定的作用
发文的名义
公文有法定的权威
公文有特定的效用
现实效用、时间性
公文有规范的体式
公文有规定的处理程序
“两”法定“一”特定“两”条规
公文的作用(简答5点)
领导与指导作用
行为规范作用
法规约束作用(强制性)
传递信息作用
公务联系作用
凭据记载作用
公文的分类与文种
公文的分类(五种方式)
来源
对外文件
收来文件
内部文件
行文关系
行文关系名词解释
是指发文机关同收文机关之间的文件往来关系。这种关系是根据机关的组织系统、领导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的
上行文
下级到上级,如请示、报告
平行文
同级,如函
下行文
上级到下级,如指示、决定、意见、批复、通知
秘密程度和阅读范围
秘密文件
绝密、机密、秘密
普通文件
公布文件
制发机关性质
法律法规文件,行政文件和党的文件
法律、法规文件
法律文件:宪法、刑法、民法等
法令文件:主席令、国务院总理令
行政法规与规章文件
行政文件
例如:请示、报告、通知、意见
党的文件
党内文件,只限定在党员中间阅读和传达的文件
内容的性质作用5
指挥性公文
指挥性公文是指上级领导机关对下级机关或群众发出的用以领导和指导工作的公文。他需要下级机关单位和有关人员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是下级单位决策和进行工作活动的依据。例:命令,指示,决定,意见,批复和政策性通知等
规范性公文
规范性公文是指由机关组织,社会团体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及组织章程制定的,要求其成员在工作,活动等方面严格遵守的行为规范,它是一种兼有政策性和规定性的公文,有较强的规范性和强制性。例如:各种条例,规定,办法,细则,章程,规则等
报请性公文
报请性公文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请示问题时所使用的陈述性、请求性公文。这类公文主要是报告,请示等
知照性公文
知照性公文是指机关单位发布的需要周知或遵守,以及各种机关单位之间联系工作、通报情况所使用的公文。例:公报、公告、知照性通知、通报、函等
记录性公文
记录性公文是指各机关组织用以记载公务活动以备查考的公文,如会议记录,电话记录、会议纪要、大事纪、值班日志等
公文文种
“红头文件”
国务院《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13种公文文种
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 党的机关公文文种14种
第二章公文写作
公文写作概述
概念
公文写作是指公文的起草与修改,是撰写者代机关立言,体现机关领导意图和愿望的写作活动
公文写作
公文写作是各级机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政治性和政策性很强的工作
公文写作的好与不好,不仅直接关系到公文效用的发挥,也是领导机关领导思想和领导艺术的直接反映
发挥公文效用,把好公文质量关
公文质量主要体现在思想内容与文字表达两方面
思想内容
政策性强
政策性强就是要求政治上正确,思想观点正确,准确的宣布传达体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精神
针对性强
针对性强,就是要求有的放矢,切中要害
一般来说,小说,散文,诗歌等文章的写作往往不考虑特定的、具体的读者对象谁在看,作者不一定知道。而公文写作则不同,它有鲜明的针对性,其受文对象及写给谁看的问题是十分具体准确的。没有特定的受文对象,公文的内容就失去了特定的针对性,如果在一份请示中没有明确的受文对象所请求的事项,就不可能得到批复,就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也就失去了请示的意义,因此,公文写作必须明确受文对象公中文内容应当具有针对性。
科学性强
科学性就是反映工作的实际情况和客观规律,敢于实事求是
文字表达
结构严谨
结构严谨,是指章法问题、布局谋篇的问题
语言精当
语言精当是指运用语言要精确、简明、贴切、恰当
行文规范
行文规范是指公文的文种,格式等都由国家统一规定
机关领导要亲自动手撰写重要公文
毛泽东《关于建立报告制度》党的领导干部在向中央写报告时必须“自己动手,不要秘书代劳”
领导干部亲自动手起草重要公文是领导工作中的原则性问题
公文写作的过程
①起草初稿②讨论修改③形成送审稿(最后步骤)
一人准备、一人撰写
集体构思、一人执笔:普遍运用
在公文写作中,集体构思一人执笔是运用最普遍的基本组织形式
小组酝酿、多人执笔、一人统稿
在文件拟稿中,如果要引用某份公文,应当先引用标题,后引发文字号
公文写作的特点与要求
公文写作的特点6
①被动写作,遵命性强
②对象明确,针对性强
③集思广益,群体性强
④决策之作,政策性强
⑤急迫之作,时限性强
⑥讲究格式,规范性强
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5
①要保证公文内容在政治上的正确性
必须符合党的基本路线和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
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②要实事求是,在业务上符合客观规律
必须努力地探索事物的客观规律,经常的分析研究新问题,及时掌握新情况
③在文字表述上,要准确,鲜明,生动,符合语言逻辑
必须符合语法和逻辑
毛泽东同志在《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中指出“文章和文件都应当具有这三种性质,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
④公文起草要符合统一规定的体式与程序
必须要求文书工作人员根据不同的文种,写全公文结构的各个组成。公文起草必须符合规定的程序,交拟、起草、审核,签发等程序
⑤要注意选用书写的载体材料与字迹材料
纸张是公文的主要载体材料,尽量使用毛笔和钢笔,不要使用铅笔和圆珠笔
公文写作的步骤与方法
明确发文主旨
公文主旨体现了机关领导意图和发文目的,它是公文的灵魂和统帅
公文主旨
① 公文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②根据公文内容,准备采用什么文种?
③要明确公文发送范围和阅读对象
④明确发文的具体要求
收集有关材料
①收集阅读和研究有关的文件材料
②深入下去,收集有关的实际材料
拟出写作提纲
根据公文篇幅长短的具体情况而定
认真起草正文
①把握公文主题,选好用好材料
②观点正确,情况确实
③内容涉及的有关部门要经过会商取得一致意见
④文字表述要简练,交代问题要清楚
反复检查修改
公文的修改
主题
关于主题的修改,对公文主题要进行全面审视,看主题思想是否鲜明,主题讨论是否集中,主题挖掘是否深刻,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是否符合客观实际以及所涉及部门的工作实际材料与主题内容与标题中的事由,是否统一等等
观点
关于观点的修改,修改公文要考虑观点是否正确,表达有无问题,凡属思想感情不健康,看法不够全面,提法不够妥当,概念模糊以及推理论证不合逻辑的地方都要进行修改
材料
结构
修改公文的结构包括公文总体结构的修正,起承,转合的调整,层次位置的改变以及详略的改动等等,公文结构是为表现公文主旨,表达公文内容服务的对公文结构进行修改调整,其目的在于使公文更加严谨,畅达,匀称,和完整
语言
关于语言的修改,公文的思想,内容是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语言的锤炼修改是一项十分仔细的工作要求,字斟句酌,反复推敲,逐段逐句逐词逐字的检查,从语言的整体风格上看,是否符合文种的表达需要,不但要对不通顺的字句、不规范的用字进行修改,就连标点的符号使用也要力求准确、规范
公文写作人员的修养
公文写作人员加强修养的重要性
魏晋曹丕《典论·论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把公文的质量的优劣提到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来认识。公文写作的这种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公文写作人员加强修养的重要性
公文写作人员应具有的修养
①政治素质好
很强的保密观念
②有一定政策理论水平
③熟悉业务和机关工作情况
④有较宽的知识面
⑤有较好的文字功底
语言文字是公文的第一要素
公文写作人员加强修养的途径
①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②博览群书,增长知识
③深入实践,勤学苦练
实践出真知
公文写作与处理精讲一
公文
公文概述
公文的概念
公文即公务文书,是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在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与规范体式的文书,是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公文形成的主体
公文形成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具有法定地位)
这些机关或组织都是依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章程,决定建立起来的,是具有法定地位的,这种法定地位赋予了这些机关与组织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制定和处理公文的权力
形成条件
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
特点
法定效力+规范体式
作用
是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公文的产生与发展
相关人物
斯大林《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生产的继续发展,阶级的出现,文字的出现,国家的产生,国家进行管理工作需要比较有条理的文书,商业的发展,商业更需要有条理的书信往来……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从铁矿的冶炼开始,并由文字的发明及其应用于文献记录而过渡到文明时代”
重要时间节点
商
我国最早的政治文件汇编本
自商周战国期间长期汇集而成的《书》(汉初称之为《尚书》,即上古之书),当时儒家尊称为《书经》
甲骨文书(甲骨卜辞)
商代后期(三千多年前),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文书档案
告民众书
商汤《汤诰》
周公《大诰》
成王《康诰》
秦汉时期
秦代出现的“书”“奏”是我国最早的上行文,汉代及稍后,又出现“章”“表”“书”“议”“启”等上行文
汉代以后,官员间的平行文“移书”“关”“刺”“咨”
汉代以后的下行文“令”“谕”“糊”“教”
徐望之《公牍通论》所计,中国封建社会的公文文种不下六七十种
晋(载体变化)
公文统一用纸,东晋末年,太尉桓公
纸张作为公文载体的广泛使用,是我国古代文书工作的重大突破
南京临时政府颁发《公文程式》五条,规范公文程式
总结
文字发展+载体材料变化 公文的发展
公文是统治阶级实现其统治的一种重要工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文书、文件和公文
在机关工作中
基本含义一致,均指“公务文书”
三个概念侧重点不同
文书
公务文书、私人文书、职业
文件
公务文件、私人文件、正式行文
公文
公务文书
出现历史时期
文书,西汉
公文
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
“公文”一词出现,汉代对称文书,称公文较少,三国以后,多称公文,指官府之间往来的公事文书
文件,清代末年
公文的特点与作用
公文的特点(简答5点)
公文有法定的作用
发文的名义
公文有法定的权威
公文有特定的效用
现实效用、时间性
公文有规范的体式
公文有规定的处理程序
“两”法定“一”特定“两”条规
公文的作用(简答5点)
领导与指导作用
行为规范作用
法规约束作用(强制性)
传递信息作用
公务联系作用
凭据记载作用
公文的分类与文种
公文的分类(五种方式)
来源
对外文件
收来文件
内部文件
行文关系
行文关系名词解释
是指发文机关同收文机关之间的文件往来关系。这种关系是根据机关的组织系统、领导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的
上行文
下级到上级,如请示、报告
平行文
同级,如函
下行文
上级到下级,如指示、决定、意见、批复、通知
秘密程度和阅读范围
秘密文件
绝密、机密、秘密
普通文件
公布文件
制发机关性质
法律法规文件,行政文件和党的文件
法律、法规文件
法律文件:宪法、刑法、民法等
法令文件:主席令、国务院总理令
行政法规与规章文件
行政文件
例如:请示、报告、通知、意见
党的文件
党内文件,只限定在党员中间阅读和传达的文件
内容的性质作用5
指挥性公文
指挥性公文是指上级领导机关对下级机关或群众发出的用以领导和指导工作的公文。他需要下级机关单位和有关人员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是下级单位决策和进行工作活动的依据。例:命令,指示,决定,意见,批复和政策性通知等
规范性公文
规范性公文是指由机关组织,社会团体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及组织章程制定的,要求其成员在工作,活动等方面严格遵守的行为规范,它是一种兼有政策性和规定性的公文,有较强的规范性和强制性。例如:各种条例,规定,办法,细则,章程,规则等
报请性公文
报请性公文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请示问题时所使用的陈述性、请求性公文。这类公文主要是报告,请示等
知照性公文
知照性公文是指机关单位发布的需要周知或遵守,以及各种机关单位之间联系工作、通报情况所使用的公文。例:公报、公告、知照性通知、通报、函等
记录性公文
记录性公文是指各机关组织用以记载公务活动以备查考的公文,如会议记录,电话记录、会议纪要、大事纪、值班日志等
公文文种
“红头文件”
国务院《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13种公文文种
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 党的机关公文文种14种
第二章公文写作
公文写作概述
概念
公文写作是指公文的起草与修改,是撰写者代机关立言,体现机关领导意图和愿望的写作活动
公文写作
公文写作是各级机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政治性和政策性很强的工作
公文写作的好与不好,不仅直接关系到公文效用的发挥,也是领导机关领导思想和领导艺术的直接反映
发挥公文效用,把好公文质量关
公文质量主要体现在思想内容与文字表达两方面
思想内容
政策性强
政策性强就是要求政治上正确,思想观点正确,准确的宣布传达体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精神
针对性强
针对性强,就是要求有的放矢,切中要害
一般来说,小说,散文,诗歌等文章的写作往往不考虑特定的、具体的读者对象谁在看,作者不一定知道。而公文写作则不同,它有鲜明的针对性,其受文对象及写给谁看的问题是十分具体准确的。没有特定的受文对象,公文的内容就失去了特定的针对性,如果在一份请示中没有明确的受文对象所请求的事项,就不可能得到批复,就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也就失去了请示的意义,因此,公文写作必须明确受文对象公中文内容应当具有针对性。
科学性强
科学性就是反映工作的实际情况和客观规律,敢于实事求是
文字表达
结构严谨
结构严谨,是指章法问题、布局谋篇的问题
语言精当
语言精当是指运用语言要精确、简明、贴切、恰当
行文规范
行文规范是指公文的文种,格式等都由国家统一规定
机关领导要亲自动手撰写重要公文
毛泽东《关于建立报告制度》党的领导干部在向中央写报告时必须“自己动手,不要秘书代劳”
领导干部亲自动手起草重要公文是领导工作中的原则性问题
公文写作的过程
①起草初稿②讨论修改③形成送审稿(最后步骤)
一人准备、一人撰写
集体构思、一人执笔:普遍运用
在公文写作中,集体构思一人执笔是运用最普遍的基本组织形式
小组酝酿、多人执笔、一人统稿
在文件拟稿中,如果要引用某份公文,应当先引用标题,后引发文字号
公文写作的特点与要求
公文写作的特点6
①被动写作,遵命性强
②对象明确,针对性强
③集思广益,群体性强
④决策之作,政策性强
⑤急迫之作,时限性强
⑥讲究格式,规范性强
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5
①要保证公文内容在政治上的正确性
必须符合党的基本路线和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
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②要实事求是,在业务上符合客观规律
必须努力地探索事物的客观规律,经常的分析研究新问题,及时掌握新情况
③在文字表述上,要准确,鲜明,生动,符合语言逻辑
必须符合语法和逻辑
毛泽东同志在《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中指出“文章和文件都应当具有这三种性质,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
④公文起草要符合统一规定的体式与程序
必须要求文书工作人员根据不同的文种,写全公文结构的各个组成。公文起草必须符合规定的程序,交拟、起草、审核,签发等程序
⑤要注意选用书写的载体材料与字迹材料
纸张是公文的主要载体材料,尽量使用毛笔和钢笔,不要使用铅笔和圆珠笔
公文写作的步骤与方法
明确发文主旨
公文主旨体现了机关领导意图和发文目的,它是公文的灵魂和统帅
公文主旨
① 公文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②根据公文内容,准备采用什么文种?
③要明确公文发送范围和阅读对象
④明确发文的具体要求
收集有关材料
①收集阅读和研究有关的文件材料
②深入下去,收集有关的实际材料
拟出写作提纲
根据公文篇幅长短的具体情况而定
认真起草正文
①把握公文主题,选好用好材料
②观点正确,情况确实
③内容涉及的有关部门要经过会商取得一致意见
④文字表述要简练,交代问题要清楚
反复检查修改
公文的修改
主题
关于主题的修改,对公文主题要进行全面审视,看主题思想是否鲜明,主题讨论是否集中,主题挖掘是否深刻,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是否符合客观实际以及所涉及部门的工作实际材料与主题内容与标题中的事由,是否统一等等
观点
关于观点的修改,修改公文要考虑观点是否正确,表达有无问题,凡属思想感情不健康,看法不够全面,提法不够妥当,概念模糊以及推理论证不合逻辑的地方都要进行修改
材料
结构
修改公文的结构包括公文总体结构的修正,起承,转合的调整,层次位置的改变以及详略的改动等等,公文结构是为表现公文主旨,表达公文内容服务的对公文结构进行修改调整,其目的在于使公文更加严谨,畅达,匀称,和完整
语言
关于语言的修改,公文的思想,内容是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语言的锤炼修改是一项十分仔细的工作要求,字斟句酌,反复推敲,逐段逐句逐词逐字的检查,从语言的整体风格上看,是否符合文种的表达需要,不但要对不通顺的字句、不规范的用字进行修改,就连标点的符号使用也要力求准确、规范
公文写作人员的修养
公文写作人员加强修养的重要性
魏晋曹丕《典论·论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把公文的质量的优劣提到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来认识。公文写作的这种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公文写作人员加强修养的重要性
公文写作人员应具有的修养
①政治素质好
很强的保密观念
②有一定政策理论水平
③熟悉业务和机关工作情况
④有较宽的知识面
⑤有较好的文字功底
语言文字是公文的第一要素
公文写作人员加强修养的途径
①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②博览群书,增长知识
③深入实践,勤学苦练
实践出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