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正念教养——徐莉、明淙
如何不焦虑、不内耗的与孩子相处,正念教养,内容有自我内核思维、流动思维、软性外沿思维、平等思维、心域思维,一起来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亡羊补牢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父母学吧四大模块课程
幼儿知识之科学探究实施思维导图
植物
Moep
汉语拼音思维导图
第四组基本动作练习思维导图
面对孩子的特性需要把握的两个原则
幼儿园主题活动:甜蜜蜜的糖果
正念教养
自我内核思维
找到真正的内驱力
自我内核要素
黑马很满足
黑马
本能(爬行脑)
满足感
白马很愉悦
白马
情绪(哺乳脑)
愉悦感
骑手认为有价值
骑手
理性(人类脑)
价值感
骑手的缰绳
帮助骑手控制本能和情绪
珍珠瞬间
如何培养内驱力
看见且接纳孩子的真实感受
需求
想法
情绪
感受
对他人和世界的认知
…
给骑手做决策的机会
放下家长权威
决策权交给孩子
信任
相信孩子的基本辨别能力
引导骑手成长而不是让骑手直接上岗
及时给予正向反馈
当孩子骑手在线时
尤其是当孩子的放纵超出父母的忍耐程度但最终是孩子骑手上线时
自我内核稳固
不易因外界看法改变目标
不易因受到挫折而改变目标
知道自己要什么 知道怎样让自己幸福
骑手 白马 黑马 平等 友爱 尊重
自我内核虚浮
表现
一旦外驱力消失,报复性娱乐
没有担责的勇气和能力
不能很好的安排自己的生活
生活实例
捏泥人的教养方式
黑马白马与骑手对抗
流动思维
处理负面情绪的能力
前提
知道什么是爱
希望对方有好的心理状态
价值感、满足感、愉悦感统一
为了对方有好的心理状态,愿意有所付出
愿意让渡部分自己的欲望和需求
打破幻想的痛苦
如何培养流动思维
核心
相信情绪可以流动,且流动的速度并不慢
最健康的状态是,任何情绪可以顺畅流动
如其所是的看见
允许痛苦存在
痛苦的情绪是正常和正当的
不压抑 不批判 不抵触
循环提问法
我现在的感受是怎样的
专注于当下产生痛苦情绪的时间,不拉扯别的事情(不翻旧帐)
我在抵触这种感受吗
如果在抵触,抵触的感受是怎样的呢
间隔一段时间,继续重复上述3个问题
学会沟通
倾听别人
尝试了解对方内心赋予每个词语的真实意义
表达自己
尝试和对方共同约定重要词语的意义
流动思维的反例——恒常思维
认为眼下的不好会在未来永恒
反对恒常思维不等于无限放纵
正确的拒绝
大前提:尊重
就事论事的拒绝
拒绝不会带来创伤,对感受的阻断才会带来创伤
常见例子
标签化
软性外沿思维
减少不必要的互相伤害
愤怒的情绪
愤怒的后果
互相伤害
愤怒的原因
自我概念 扩大化 自我外沿 被攻击
自我外沿
组成部分
好恶
认知
标签
自己发出的指令
工作成果
身边的人
孩子
其他
组成“我”的一部分,但并不是“我”
本质
让我们成为痛苦的靶子
特点
刚性
痛苦
软性
避免痛苦的幻想
分辨虚假的攻击
如何判断真实的攻击
从心理状态去判断
并非立足于事件
提问法
对方攻击或者否定的是我么?
对方攻击或否定了我的什么?
它是对方直接攻击或者否定的对象
它是从属于我的,但它并不是我本身
对方是为了让我痛苦而故意攻击我的吗?
真正的攻击
本身没有承受对方带来的痛苦
发泄式的攻击
本身在承受对方带来的痛苦
如何减少互相伤害
制定有效规则
规则产生的原因
大家的自我外沿发生了碰撞,从而产生了攻击
规则的本质
保护每一个人不受伤害
并不是为了满足一方的控制欲
有效规则
平等 真诚 友爱
愿意为了让对方“不是那么痛苦”而做出一定的努力
目的
软化双方的自我外沿
找到折中的办法
条件
参与制定的每个人都清晰了解规则的内容
参与制定的每个人都愿意遵守这个规则
参与制定的每个人都知道其他人也愿意遵守,并且对这一点很有信心
平等思维
平等VS公平
公平
没有绝对的公平
不公平
资源无法被绝对均分
不平等
实质
权威评价权
优势方的幻想
优势方小时候处于劣势方,受到权威评价的控制
结果
劣势方与优势方争夺权威评价权
劣势方以让自己痛苦的方式,努力夺回评价权
劣势方以聚集的力量反对优势方
优势方和劣势方都只会生成成痛苦
扭曲的权威评价体系, 使不平等关系更加悬殊
平等
什么是平等
避免控制
控制权争夺的结果就是你赢我输/你输我赢
如何平等
把“控制”变成“陪伴”
避免无意义的攻击
避免标签化的评价
避免自身情绪的不良作用
感知对方的心理状态
将控制和要求转换为祝福
控制和要求
我不接纳现在的你,你要改掉以后我才会接纳你
沟通方式
抓取信息塞进自己的思维体系
祝福
接纳现在的你,并在接纳的基础上给予一个方向
看清沟通的背后的真实状态和需求
状态好
正向反馈
状态不好
接纳和祝福
陪伴——最有效的互动方式
心域思维
感知 理解 接纳
表层情绪
底层情绪
情绪质量
心域
含义
能够感知、理解、接纳的范围
脱离标签和幻想
可以纳入心域的对象
亲人
朋友
让自己感到恐惧的人
对一个人的恐惧和排斥,源于对他当下心理状态的未知
纳入心域的步骤
感知
感知真实世界
理解
充分了解行为或思想背后的原因
理解≠赞同
不要尝试当法官
对错会产生攻击
改变别人VS控制别人
控制
引发反弹
阻碍流动
改变
需要改变的人本身自己就是在改变的
改变别人=希望对方按照自己希望的方向流动
接纳
我认同的喜欢的
容易接纳
我不认同不喜欢的
流动思维进一步探索真相
接纳他这个状态只是当下暂时的存在
避免恒常思维
去标签化的过程
每个人当下真实的心理状态都是不同的
成功纳入心域的感受
看到所谓“错误”背后的原因和道理
感受到“爱”
表达期待和祝福
拓展孩子的心域
让孩子了解真实的社会相处之道
你也不太难受
我也不太难受
大家都不太难受
父母对孩子的心域的影响
传递扭曲
举例
警察来抓你
大灰狼吃掉你
后果
孩子形成错误的刻板印象
别人所有的坏情绪都是因为我
我做的不好的时候别人会对我有攻击性
告知真实世界
明确告知世界复杂但不可怕
在安全的领域,让孩子从别人的口中感受真实世界
让孩子安心
贴标签
容易主动把人排斥在心域之外
不贴标签
每件事情的存在都有合理性
接纳不等于认同
对于不认同的,用流动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