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细胞间信息转导
细胞间的信息转导是怎样的呢?一起来看信息传递的方式和途径、信号转导及关键分子、主要信号转导通路、整合 调控和疾病的知识。
编辑于2023-05-11 19:11:44细胞间信息转导
信息传递的方式和途径
细胞间隙连接----最直接的信息传递
连接子
由6个相同或相似的穿膜连接蛋白---连接子蛋白环绕而成,中央形成1.5-2nm的亲水性孔道
可允许通过的分子质量为1kd/<1500Da的无机离子和水溶性分子
相邻质膜上的两个连接子相对接而连在一起,通过中央通道使相邻细胞质连通
细胞膜表面分子接触通讯/接触依赖性信息传递/近分泌相互作用
细胞膜外表面分布有蛋白质或糖蛋白分子,作为触角与相邻细胞表面的分子相互识别并相互作用,以达到功能上的相互协调
化学通讯---最普遍
通过化学信号为介质来介导的信息传递
旁分泌
旁分泌因子作为细胞外(液)的介质通过局部扩散到靶细胞
内分泌
由激素介导的细胞间长距离信息传递方式(通过血液运输)
其他
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靶细胞之间的化学突触及自分泌(自己分泌作用于自己)
外泌体
直径在30-100nm的膜性小泡,含有蛋白质,脂类和核酸, 细胞间信息传递的新载体 揭示了存在于机体自身的RNA细胞间的转移途径
信号转导及关键分子
第一信使
由细胞分泌的,可以结合并激活受体的细胞外配体,能够调节机体功能的一大类活性物质,是细胞间通讯的信号
配体
与受体结合的生物活性物质的统称
激素--胰岛素,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
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
局部化学介质--生长因子,前列腺素,NO
受体
存在于胞膜或胞内的特殊蛋白质,能特异性识别并结合胞外信号分子,进而激活胞内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
膜受体
亲水性受体,位于靶细胞表面
生长因子,细胞因子,水溶性激素分子,黏附分子
胞内受体
亲脂性受体,位于靶细胞的细胞质或细胞核
类固醇激素,甲状腺激素,甾类激素
PPTK(受体酪氨酸激酶)
为单次跨膜蛋白,是一类生长因子受体
接受配体后发生二聚化,两个受体相互靠近,相互激活
可激活Ras
能自磷酸化胞内段
G蛋白偶联受体
广泛分布所有细胞,除听觉外,味觉,视觉,嗅觉都是由G蛋白偶连受体介导
为一条多肽链构成的糖蛋白,有
胞外区
N末端有多个糖基化位点
胞膜结构区
7个跨膜疏水α螺旋结构,AA组成高度保守
α-螺旋结构--受体配体结合区域
胞质内的细胞内环--G蛋白识别区域
胞内区
C末端,丝氨酸,苏氨酸磷酸化(激酶)
G蛋白
与受体耦连并能和鸟苷酸结合的一类蛋白质,位于细胞膜胞质面
由α,β,γ亚基组成
作用过程
配体与受体结合时:受体与α亚基结合,α亚基可以结合GTP/GDP,具有GTP酶活性,可与GTP结合生成GDP。β,γ二聚体沿细胞膜自由扩散,--G蛋白解体
GAP(G蛋白的GTP酶活化蛋白)可使G蛋白失活
配体与受体解离时:α亚基分解GTP,与GDP结合,与效应蛋白分离 与β,γ形成三聚体--G蛋白回到静息状态
功能
通过自身构象变化激活效应蛋白,实现信号从胞外向胞内传递
属于G蛋白的
Ras
Rho
微管蛋白β亚基
子主题
视蛋白不属于G蛋白
下游效应蛋白
是离子通道或与膜结合的酶
AC:腺苷酸环化酶
结构:12次跨膜糖蛋白
功能:催化ATP生成cAMP
第二信使
能介导信号转导的活性物质
cAMP(环磷酸腺苷)
最重要的细胞信使,能激活蛋白激酶A
cGMP(环鸟苷酸)
DG(甘油二酯)/DAG(甘油二酰)
IP3(三磷酸肌醇)
L磷酸键在1.4.5.
ca2+
NO
由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直接作用于鸟苷酸环化酶
硝酸甘油作为治疗心绞痛的药物,是因为能在体内转化为NO,生成cGMP
NO是可溶性的气体,NO的产生与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细胞相关,血管内皮细胞接受乙酰胆碱,引起细胞内Ca2+浓度升高,激活一氧化氮合成酶,该酶以精氨酸为底物,以NADPH为电子供体,生成NO和胍氨酸。细胞释放NO,通过扩散快速透过细胞膜进入平滑肌细胞内,与胞质鸟苷酸环化酶活性中心的Fe2+结合,改变酶的构象,导致酶活性的增强和cGMP合成增多。cGMP可降低血管平滑肌中的Ca2+离子浓度,引起血管平滑肌的舒张,血管扩张、血流通畅。NO没有专门的储存及释放调节机制,靶细胞上NO的多少直接与NO的合成有关。
PKA(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A)
结构:C2R2二聚体 催化亚基C亚基-催化蛋白质上某个特定丝/苏氨酸 调节亚基R亚基-与2个cAMP结合
蛋白激酶
即蛋白发生磷酸化
丝/苏氨酸蛋白激酶Ser,Thr
PKA,PKC,PKG,MAPK家族(RAF,MEK,ERK)
酪氨酸蛋白激酶Tyr
TPK
Tyr-磷酸基团
关于环腺苷酸怎么生成
主要信号转导通路
GPCR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
调节物质代谢,糖原合成分解
①PKA
直接效应酶--腺苷酸环化酶(AC)
激素——G蛋白偶联受体——G蛋白——腺苷酸环化酶——cAMP——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基因调控蛋白——基因转录
IP3-Ca2+信号通路:胞外信号分子——G蛋白偶联受体——G蛋白——磷脂酶C(PLC)——IP3——胞内Ca2+浓度升高——Ca2+结合蛋白(CaM)——钙调蛋白依赖激酶——基因调控蛋白
②PKC
直接效应酶--磷脂酶C-β(PLC-β)
DAG-PKC信号通路:胞外信号分子——G蛋白偶联受体——G蛋白——磷脂酶C(PLC)-DAG——激活PKC——蛋白磷酸化或者粗Na+/H+交换使胞内pH变化等。
酶联型受体
调节基因表达,细胞生长增殖分化
1||| PTK-RAS-MAP通路
配体→RPTK→adaptor→GEF→Ras→Raf(MAPKKK)→MAPKK→MAPK→进入细胞核→转录因子→基因表达。
2||| JAK-STAT通路
①配体与受体结合导致受体二聚化;②二聚化受体激活JAK;③JAK将STAT磷酸化;④STAT形成二聚体,暴露出入核信号;⑤STAT进入核内,调节基因表达。
3||| PKG
血管内皮细胞接受乙酰胆碱,引起胞内Ca2+浓度升高,激活胞内一氧化氮合酶,细胞释放NO,NO扩散进入平滑肌细胞,与胞质鸟苷酸环化酶(GTP-cyclase,GC)活性中心的Fe2+结合,改变酶的构象,导致酶活性的增强和cGMP合成增多。cGMP可降低血管平滑肌中的Ca2+离子浓度。引起血管平滑肌的舒张,血管扩张、血流通畅。
4||| TGF-B-Smad通路
整合,调控和疾病
不同细胞信号的整合
交叉对话:各个信号网络之间的交互关系
收敛:不同上游信号共用下游同一底物
发散:同一上游信号作用于不同下游底物
调控
细胞通过受体没收( receptor sequestration )
减少细胞表面可利用的受体数量。
细胞表面受体下调
导致细胞对信号敏感性下降。
受体失活( receptor inactivation )
是细胞使受体快速脱敏的方式。
信号蛋白失活( inactivation of signaling protein )
无法诱导正常的细胞反应。
细胞通过产生抑制性蛋白( inhibitory protein )
降低或阻断信号转导途径。
疾病
受体异常
遗传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
受体数目减少--重症肌无力
G蛋白
霍乱弧菌引起的腹泻--G蛋白持续激活
蛋白激酶
肿瘤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