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材料力学
材料力学的思维导图,整理了拉伸、压缩、剪切、扭转、弯曲、材料力学性能进一步研究、能量法、疲劳强度问题、压杆稳定、组合变形、应力状态分析与强度理论的知识。
机械设计ing的思维导图,如CAE,数值模拟从业最重要的能力不是算出结果,而是知道算出的结果靠不靠谱。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材料力学
一、绪论
材料力学任务
构件承载能力
强度
刚度
稳定性
变形固定的基本假设
连续性
均匀性
各向同性
主要研究对象
杆件
等截面杆
变截面杆
直杆
曲杆
杆件变形基本形式
拉伸或压缩
剪切
扭转
弯曲
基本概念
正应力σ
切应力τ
正应变ε
切应变γ
二、拉伸、压缩、剪切
轴力图:X轴表示横截面位置,Y轴表示轴力(拉力为正、压力为负)
斜截面上的应力
材料拉伸与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应力应变曲线
低碳钢拉伸时的力学性能
线性阶段
对应比例极限
屈服阶段
对应屈服极限
强化阶段
对应强度极限
颈缩阶段
冷作硬化、伸长率、断面收缩率
其它塑性材料拉伸时的力学性能
名义屈服极限
铸铁拉伸时的力学性能
强度极限σb(衡量其强度唯一指标)
材料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安全系数
轴向拉伸或压缩的变形
胡克定律σ=Eε
抗拉刚度EA
泊松比
超静定问题
平衡条件+几何条件+物理条件
剪切和挤压
三、扭转
功能转换公式M=9549P/n
扭矩图
X方向为横截面位置,Y方向为扭矩大小
扭矩正负号:右手螺旋法则,若扭矩矢量方向与截面外法线方向一致,则为正
剪应力互等定理
剪切胡克定律τ=Gγ
G为剪切弹性模量,γ为剪应变、单位弧度
G=E/2(1+μ)
圆轴扭转时应力
τρ=Tρ/Ip
Ip是极惯性矩
τmax=T/Wp
抗扭截面模量Wp=Ip/R
圆轴扭转时变形
φ=Tl/GIp
GIp为截面抗扭刚度
四、弯曲
弯曲内力
梁(以弯曲变形为主要变形的杆件)
剪力和弯矩
方向
剪力左下右上为正,变形凹弯矩为正
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剪力图和弯矩图
剪力、弯矩和载荷集度之间的微分关系
弯曲应力
弯曲正应力
σ=My/Iz
抗弯刚度EIz
最大弯曲正应力
σmax=M/(Iz/ymax)
抗弯截面模量Wz=Iz/ymax
弯曲切应力
τ′=FsSz/Iz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选择合理的截面形状(Wz/A越大越好)
工字型>矩形套>圆环>矩形>正方形>圆形(面积相 同前提下)
采用变截面梁与等强度梁
合理安排梁的受力情况
非对称弯曲正应力
弯曲变形
挠度和转角
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 d²w/dx²=M/EI
计算方法
积分法
麦考利法
叠加法
简单超静定梁
利用挠度转角等几何性质处理
提高弯曲刚度措施
截面形状的选择
I/A越大越好
材料的选择
高的弹性模量E
截面加强问题
大范围加大EI
梁跨度的选取
采用超静定梁
十、材料力学性能进一步研究
温度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应变速率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含裂纹体的断裂与材料的断裂韧度
九、能量法
应变能
单位载荷法
静不定问题分析
冲击载荷与冲击应力
八、疲劳强度问题
概念
最大应力、最小应力、平均应力、应力幅
应力比(循环特征)R=σmin/σmax
R=-1时为对称循环
R=0时为脉动循环
S-N曲线(应力-寿命曲线)
横坐标为lgN,纵坐标为最大应力σ
疲劳极限σR/条件疲劳极限
影响构件疲劳极限的主要因素
构件外形的影响(应力集中)
应力集中系数Kσ=σmax/σn
构件截面尺寸的影响
尺寸系数εσ=光滑大试件的疲劳极限/光滑小试件的疲劳极限
表面质量的影响
表面质量系数β=不同表面质量试件的疲劳极限/光滑试件的疲劳极限
构件疲劳强度计算
七、压杆稳定
Fcr=π²EI/(μl)²(欧拉公式)
两端铰支,μ=1
一端自由一端固定,μ=2
两端固定,μ=0.5
一端铰支一端固定,μ=0.7
欧拉公式适用范围
λ≥λp=π√E/σp
σp是比例极限
中柔度杆应力公式
σcr=a-bλ
临界应力总图
六、组合变形
弯拉(压)组合
偏心压缩(拉伸)
弯扭组合、弯拉(压)扭组合
五、应力状态分析与强度理论
主平面
剪应力为零的截面
主应力
主平面上的正应力
σ1≥σ2≥σ3
平面应力状态应力分析
解析法
σα=
τα=
图解法
应力圆
求最大最小主应力
求主平面位置
三向应力状态
三向应力圆(三个圆,阴影部分)
求最大最小正应力
求最大切应力
广义胡克定律(各向同性、线弹性范围)
ε1=[σ1-μ(σ2+σ3)]/E ε2=[σ2-μ(σ1+σ3)]/E ε3=[σ3-μ(σ2+σ1)]/E
强度理论
断裂
第一强度理论
最大拉应力理论
σ1=σs
第二强度理论
最大拉应变理论
σ1-μ(σ2+σ3)=σs
屈服
第三强度理论
最大剪应力理论
σ1-σ3=σs
第四强度理论
形状改变比能理论
薄壁圆筒的强度计算
轴向拉伸应力 σ′=pD/4δ
纵截面上应力 σ〃=pD/2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