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毛泽东思想
根据李铁老师和马克老师的讲课梳理的考点,适用于公职类考试学习,大家可以学起来哦。
编辑于2023-05-12 11:37:25 江苏省毛泽东思想
第一节 概论
一、产生条件
1.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和革命运动的发展——现实需要
2.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 ——理论基础和重要文化来源
3.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阶级的发展——物质条件和阶级基础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实践基础
5.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指十月革命)——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
二、形成与发展
1.开始萌芽(1921-1927)——党成立到北伐战争
标志:新民主主义基本思想的提出
代表作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12) 分清敌友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毛思想萌芽标志 将中国资产阶级分为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指出前者是革命的对象,后者是革命的动力,并且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的各个阶层,指出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和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确立了建立工农联盟的思想
《国民革命和农民运动》(1926.9) 农民问题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3) 肯定农民的作用及领导农民革命的重要性
2.初步形成(1927-1935)——土地革命战争前期
标志:探索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代表作
《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 ①“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形成 ②以农村为中心
《反对本本主义》(1930) “实事求是”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3.成熟时期(1935-1945)——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到抗日战争时期
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完整形成
代表作
《实践论》、《矛盾论》(1937) 奠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哲学角度 矛盾问题的精髓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即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问题
《抗日救国十大纲领》(1937) 廉洁政府
《论持久战》(1938) 人民战争、运动战和游击战 驳斥速亡、速胜 “兵民是胜利之本” “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论新阶段》(1938) 六届六中,首次明确提出并且详细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及其内涵
《<共产党人>发刊词》(1939) “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伟大工程) 第一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根本思想原则
《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939) 首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概念
《新民主主义论》(1940) 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标志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1941-1943) 反对主观主义整顿学风(最主要);反对宗派主义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整顿文风 科学解释“实事求是”
《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1943) 完整提出群众观点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45) 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
《论联合政府》(1945) 三大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4.继续发展(1945-1976)解放战争、建国初级、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代表作
《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948) 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土地改革路线;首次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概念
《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 人民民主专政
《论十大关系》(1949) 就民主党派问题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标志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 基本方针:努力调动党内外国内外一切积极的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1957) 第一次系统阐述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提出国家政治生活主题: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团结-批评-团结)
三、科学涵义
1.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是被实践证明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3.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近代中国国情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1.近代中国国情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两大历史任务: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更根本)
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新旧分水岭:五四运动 新旧区别:领导阶级不同,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工人阶级) 新旧最终目标: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
1.总路线: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工人阶级领导(谁领导)的以工农联盟(谁干)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干谁)的革命
2.革命对象: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3.领导力量:工人阶级,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根本标志是领导权在无产手中还是资产手中
4.革命动力:人民大众,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小农民工,农民阶级是主力军,民族资产阶级有两面性)
5.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无产阶级领导)
6.革命前途:分两步: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①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 ②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具有双重性质,民主革命性质和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③保护民族工商业(极具特色)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1.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中心内容:土地革命 主要形式:武装斗争 战略阵地:农村革命根据地
2.三大法宝
1.武装斗争(中国革命主要形式) 唯一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根本原则: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生命线:政治工作
2.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 1924-1927国民革命统一战线 1927-1937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土地革命) 1937-194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45-1949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建立 必要性:社会实际情况 可能性: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政治局面 两个联盟: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的联盟,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和其他非劳动人民的联盟
基本经验 ①无产阶级必须掌握领导权 ②发展进步势力(小、农、工)、争取中间势力(民、资、开明绅士、地方实力派)、孤立顽固势力(官僚资本主义、亲美派) ③对中国资产阶级采取又联合又斗争方针
3.党的建设 ①工人阶级先锋队,全民族先锋队 ②伟大工程(《<共产党人>发刊词》,1939.10) ③着重思想上建党,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概念 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0新中国成立到1956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期间过渡性的社会性质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基本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三改、一体两翼)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必要性:农民土地私有 步骤: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原则:自愿互助、典型互助、国家帮助 农民个体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原则:互利自愿、说服教育、典型示范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步骤:利用、限制、改造,赎买政策。公私合营(定息)(四马分肥:国家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资本方) 方式:和平赎买(列宁提出的设想) 红色资本家:荣氏家族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在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
第四节 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建设的探索过程 《论十大关系》(1956.4)发表,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1.探索的积极成果
①发展阶段的认识 毛认为:社会主义两个阶段,即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② 社会矛盾问题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 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 非对抗性 方法:说服和教育,方针: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团结-批评-再团结
③经济建设理论 八大: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八届九中: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中国工业化道路:以工业为主导,以农业为基础,农业>轻工业>重工业 陈云: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鞍钢宪法:两参一改三结合(两参:工人参加管理干部参加劳动,一改:改革不合理规章制度,三结合:干部、工人、技术人员相结合)
④文化建设 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基本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发展教育事业,建设知识分子队伍(工人阶级)
2.党的建设
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根本途径和方法,实事求是是核心和本质,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验证条件和目的
3.外交建设
50s: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60s:两个拳头打人(打苏修和美帝) 70s:一大片、一条线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1953年底周恩来访问印度提出 1954年成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准则
“三个世界” 一:美、苏 二:英、法、德等发达国家 三:除一和二
第五节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1.实事求是
毛思想的精髓 《反对本本主义》(1930.5)第一次提出
2.群众路线
根本工作路线 有无群众观点是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政党的区别 内涵: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群众观点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3.独立自主
基本立足点
补充
回顾
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三部分: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
三大经济纲领:地主土地、官僚资本、民族工商业
三大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践、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是 不过时
首次提出
1943年7月5日,王稼祥,《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