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根据李铁老师和马克老师的讲课梳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考点,适用于公职类考试学习,希望这份脑图会对你有所帮助。
编辑于2023-05-12 12:16:43 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关于建设和改革)
邓小平理论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概述
形成背景
理论基础——马列毛
历史依据——社会主义建设正方两方面经验总结
现实依据——改开和现代化建设实践
时代背景——和平和发展
形成过程
初步形成阶段 (十一届三中-十二大)
1978.5,真理标准讨论,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
十一届三中筹备会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十一届三中,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原则(思想);工作重点→现代化建设(经济);以邓为中心的领导集体(组织);改革开放
1982十二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基本形成阶段 (十二大-十三大)
1987十三大,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三步走”战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路线 基本轮廓形成
成熟阶段 (十三大-十四大)
1992年南方谈话,标志走向成熟 ①姓资还是姓社,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手段 ②三个有利于:生产力、综合国力、生活水平 ③社会主义本质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④白猫黑猫 ⑤两手抓,两手硬(精神、物质) 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继续发展阶段 (十四大-十五大)
1997十五大,正式命名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主要内容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精髓和活的灵魂 解放思想是前提,实事求是是目的 根本原则:公有制占主体和共同富裕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适合中特根本任务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发展才是硬道理
共同富裕是中特根本目标
二、初级阶段理论(十一届六中首次提出,1987十三大系统阐述) 1、含义 2、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 3、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兴国之要)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立国之本,政治基石) 坚持改革开放(强国之路)
三、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对内改革: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 1、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是全面的改革,其中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重点 3、三个有利于标准:生产力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综合国力
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四、一国两制科学构想
第一阶段: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第二阶段:1982年,写入宪法,正式形成
第三阶段:1985 年,确定为基本国策
三个代表 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
发展历程
2000,视察广东,首次提出
2001,建党80周年,全面阐述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
2002,十六大,写入党章
2004,写入宪法
重要内涵
内容 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内涵 关键:与时俱进 核心:坚持党的先进性 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地位: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科学发展观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发展历程
2003,视察广东,首次提出
2004-2005,不断充实丰富
2007,十七大,写入党章
2012,十八大,作为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内容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实质: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
精神品质(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新时代中特思想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个明确) 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四个坚持)
时代背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中特胜利,强国,共同富裕,伟大复兴,人类更大贡献
意味着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 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强大活力,高高举起中特伟大旗帜 意味着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共同体、一带一路)
历史定位 马毛邓三科的继承和发展 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中特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贯彻落实)
历史贡献
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
开辟了治国理政的新境界
开辟了管党治党的新境界
内容
十个明确
1. 党的领导,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你
2. 总任务 现代化和伟大复兴 分两步建成强国 中国式现代化:人口规模大、共同富裕、物质精神、人与自然和谐、和平发展道路
3. 主要矛盾
4.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5. 深化改革
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包括处理好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 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 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 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 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6. 依法治国
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7.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市场决定
把握新发展阶段 贯彻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构建新发展格局: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推动高质量发展 统筹发展和安全
8. 强军
9. 外交: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
10. 党的建设 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建设 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
十四个坚持
1. 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2. 人民为中心
3. 全面深化改革
坚持和完善中特制度,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4. 新发展理念
十八届五中提出
两个毫不动摇,新四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信息化、新型工业化
5. 人民当家作主
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6. 全面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8.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发展的根本目的
9.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建设生态文明是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道路
10. 总体国家安全观
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安全为宗旨,政治安全为根本 统筹(内部外部、国土国民、传统非传统、自身共同)安全
11. 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基本形式 1.物质资料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2.调整社会关系的实践 3.精神文化的创造实践
12. 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13.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新安全观: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
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维护者
14. 全面从严治党
最鲜明品格: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 以党章为根本遵循 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纪严于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一种经济体制
2、基本特征 所有制结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宏观调控: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社会保障: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社会主义民主:国体和政体的统一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本质特征)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基本方式)有机统一 国体(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 政体(政权组织形式/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村委、居委、职工)
2、社会主义法治:依法治国 科学立法 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内涵 马克思主义指导 四有公民: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三个面向:现代化、世界、未来
2、 二为方向: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三贴近原则: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八大提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
四、社会主义外交政策
1、根本原则:独立自主。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2、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3、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是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互相尊重领土和主权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和首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