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经济常识
经济常识,根据李铁老师和马克老师的讲课梳理的考点,适用于公职类考试学习,希望这份脑图会对你有所帮助。
编辑于2023-05-12 12:16:08 浙江省经济常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
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
三要素: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生产是决定性环节,是经济活动的基础,居于首要地位,起主导作用 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 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 消费是最终目的和动力
商品
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二因素
使用价值 有用性 满足某种需要的属性 有使用价值,商品才能交换
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价值属性是商品最本质的因素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①相互依存,共处于商品这个统一体中 ②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③使用价值反映了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反映人们互相交换劳动的社会属性。二者存在对立面,相互排斥
劳动
劳动的二重性 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两个属性
具体劳动 具体形式下所进行的劳动,创造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 撇开劳动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创造价值
货币
内涵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先有商品,再有货币
职能
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观念(标价)
流通手段,现实(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同时进行)
派生职能
支付手段(赊购赊销,延期支付,时间差,网购、税收、租金、利息、工资)
贮藏手段(贵金属)
世界货币
流通规律
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流通速度
价值规律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价值决定价格 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定价方式
成本加成定价法 按产品单位成本加上一定比例的利润制定产品价格的方法
渗透定价 在产品进入市场初期时将其价格定在较低水平,尽可能吸引最多的消费者的营销策略
心理定价 每一件产品都能满足消费者某一方面的需求,其价值与消费者的心理感受有着很大的关系,如尾数定价
差别定价 称为歧视性定价,是指对企业生产的同一种产品根据市场的不同、顾客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价格,如大数据杀熟
价格歧视
一级 完全价格歧视,是指每一单位产品都有不同的价格,多以讨价还价的方式进行,获取买家的心理价位
二级 垄断厂商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把这种需求曲线分为不同段,根据不同购买量,确定不同价格
三级 垄断厂商对不同市场的不同消费者实行不同的价格,在实行高价格的市场上获得超额利润
资本主义的制度及运行
资本
不变资本(C) 不改变价值量,不发生增值的部分
可变资本(V) 发生价值增值,劳动力
资本的有机构成=不变资本/可变资本=C/V
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必要劳动时间: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无偿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
劳动力成为商品:自由支配、除了劳动一无所有
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可变资本=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在剩余价值的各种具体形式中,利润是其他各种形式的基础
剩余价值生产的就两种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 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延长工作时间
相对剩余价值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获得超额剩余价值)
资本积累
资本积累,实质是资本家利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不断扩大资本的规模和扩大对雇佣劳动的剥削,继续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是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即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
资本积累则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是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既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结果,也是资本家扩大对工人剥削的手段
必然会导致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在财富占有上的两级分化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
资本周转
周转时间:生产时间+流通时间
周转次数:一定时间内经历的周期循环次数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过剩的危机(相对过剩)
周期性现象:包括危机、萧条、复苏、高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收入分配
国民收入分配
初次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依据效率原则,高效率获得高回报
再分配:初次分配基础上,政府对要素收入进行调解的过程(税收、社会保障等)
个人收入分配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并存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前提 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 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微观经济
现代企业制度
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公司制度为核心,以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
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形式。主要形式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组织制度
股东会,最高权力机构
董事会,决策机构和法人代表,由股东会选举的董事产生,对股东会负责,决定经营方针、范围决策,任免经理
监事会,股东会领导下的监察机构
经理机构,拥有对公司事务的管理权,处理日常经营管理事务
市场机制
构成 构成要素:价格机制(核心)、供求机制、竞争机制 市场经济以价值规律为基础
基本特征:资源配置市场化、企业行为主体化、企业产权商品化、市场体系完备化、交易过程规范化、市场管理法制化、宏观调控间接化
优势:经济信息处理与传递自动化、利益关系协调自动化、矫正供求偏离自动化
市场运行机制主要包括:价格机制、工资机制、利率机制、竞争机制、风险机制
市场主体类型:企业、个人、政府 居民个人既是市场经济中的需求主体,也是市场经济中的投资主体和劳动力供给主体 企业一方面是在市场上购买各种生产要素的最主要购买主体,另一方面是供给主体 政府一方面是市场秩序的维护者,另一方面是宏观经济的调节者;此外,政府也进行市场采购,所以也是市场的交易主体之一
需求
定义:一定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影响因素:价格、偏好、收入、相关商品价格(替代品和互补品)、对商品未来价格预期
需求曲线(边际效用递减) 效用:对需要的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需要满足程度的增量
需求价格弹性:商品需求量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价格弹性=-需求量的变动率/价格变动率 >1,富有弹性,敏感,高档耐用品、大宗商品、奢侈品 <1,缺乏弹性,不敏感,生活必需品 =1,单一弹性,
供给
定义:一定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能够生产的商品数量 决定因素:成本、价格、生产技术变化、相关商品的价格、租税或政策
市场失灵 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导致资源配置缺乏效率或资源配置失当 原因: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信息不对称
竞争类型
完全竞争:很多厂商,产品无差别,入行门槛低,如农产品
垄断竞争:较多厂商,产品有一些差别,入行比较容易,如轻工业产品、零售业
寡头垄断:几个厂商,有差别或无差别,入行比较困难,如石油、通讯
完全垄断:唯一厂商,唯一产品,入行很困难(几乎不可能),如公用事业、水、电
宏观经济
概述
原因:固有缺陷:自发性(损人利己)、盲目性(一哄而上)、滞后性(时间差)
作用:优化资源配置
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手段
经济手段(最主要)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央行)
法律手段(法)
行政手段(命令,强制性)
失业与通货膨胀
失业类型
周期性失业:经济周期,经济危机
摩擦性失业:正常流动过程
结构性失业:技能不匹配
技术性失业:科技进步引发
季节性失业:淡旺季、季节变动
通货膨胀
定义:社会需求大于供给,全面的持续的物价上涨,纸币持续贬值
原因 直接原因:货币数量论 深层原因:需求拉动、成本推动、结构失调
危害:经济秩序混乱,生活水平下降,影响社会稳定
菲利普斯曲线:通胀率与失业率成反相关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财政部)
收入和支出
财政收入 税: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利:国有资产产生的利润 债:国债(积极地:先回收,目的是再投资) 费:
税收的拉弗曲线:倒U形
财政支出 购买性支出(交换的):军需、办公品、公共项目、酬金 转移性支出(白给的):福利、救济、补贴
类型
扩张性 适用于经济衰退时 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税率↓、免征额↑)
紧缩性 适用于经济过热时 减少政府支出,增加税收(税率↑、免征额↓)
货币政策(央行,即中国人民银行)
货币政策的手段
利率
再贴现率
存款准备金率
公开市场业务:买卖有价证券,调节货币供应量
类型
扩张性(积极) 适用于经济衰退时 降低利率、再贴现率、准备金率,买入有价证券
紧缩性(消极) 适用于经济过热时 提高利率、再贴现率、准备金率,出售有价证券
经济学名词
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递减
机会成本与沉没成本
机会成本 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可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沉没成本 过去的决策不能由现在的或将来的决策改变的成本
规模经济(又称内在经济)
通过扩大规模而引起经济效益增加的现象 反之,称为规模不经济
刘易斯拐点
劳动力过剩向劳动力短缺的转折点,预示“人口红利”逐渐消失
IPO(首次公开募股)
企业或公司第一次将股份向公众出售
CPI(消费者物价指数)
物价变动指标,观察通货膨胀水平 >3%,通货膨胀 >5%,严重通货膨胀
PPI(生产者物价指数)
各种商品在不同生产阶段的价格变化情况,与CPI正相关
基尼系数
不平均分配占收入的比重 0~1,数值越低,贫富差距越小 0.4作为警戒线
恩格尔系数
食品支出占个人消费支出的比重,衡量居民生活水平 极其富裕:20%以下 富足:20%-30% 相对富裕:30%-40% 小康:40%-50% 温饱:50%-60% 贫困:60%以上
财产性收入
拥有的动产、不动产所获得的收入 利息、租金、专利转让红利
黑天鹅与灰犀牛
黑犀牛:非常难以预测,且不寻常的事件,通常会引起市场连锁负面反应甚至颠覆的小概率事件
灰犀牛:指太过常见以至于人们习以为常的风险,一般指发生概率较大的事件
GDP与GNP
GDP:强调地域,一定时期内 (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GNP:强调国民
汇率与进出口
汇率:两种货币之间的比率
顺差:出口>进口
逆差:出口<进口
汇率对进出口影响: 本币升值有利于进口→逆差 本币贬值有利于出口→顺差
价格歧视
牧童经济
通过对牧童在草原上放牧时对牧草的漫不经心和随心所欲这一形象的借喻,意指传统经济模式轻视自然及其资源,无计划、无节制地任意开发,导致环境资源的浪费和破坏
丰收悖论
少见的好年景和大丰收却使农家的收入比往年减少
凡勃伦效应
凡勃伦效应是指消费者对一种商品需求的程度因其标价较高而不是较低而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