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生活的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通过创造所缔造的文明世界。
物质在哲学上的概念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可以为人的感觉和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失,但具体的物质形态则处于永恒的生产和消失之中。
人类现实生活中的物质形态却是具体的,通过人造的物质形态来满足人类生存和生活的需要。
人造物质形态概念是人类从物质世界中分化出来的概念,天然物质形态或自然存在物存在于自然之中。
自身的物种存留于世并得以发展为依据的
人和自然的关系:
1.自然是第一性的,非派生、原始的存在物。
2.人是自然界演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最高级的生命体,是自然的一部分。
3.人和自然是同一性的,人同一于自然。
4.人表现出一种活动性的存在,与非生命体不同。
5.人类不只是适应自然环境,而且成为与自然界始终处于对立关系的主体。
6.向自然界发出挑战,使自然趋于人类化,人类改造自然界的过程就在于将天然物质形态转变成人造物质形态。
人造物应该具有的功能:
1.人造物应该具有能够满足人类生存需要的功能。
2.人造物一定是为了满足某种特定功能的需要。
人造物质形态:以某种物质形态为基础,由科学意识物化的,能够满足人类需要的人为物质形态。
设计的世界就是人造物的世界或人为的世界:
1.设计的创造是指能够创造出满足人类自身需要的非物质性的功能和样式,这是人类创造人造物的最初出发点和动力。
2.需要的多样化导致人造物的多样化,工业设计恰好是人造物目的性的具体体现。
3.难道我是对天然物质形态进行加工改造。
4.人造物不过是科学意识的物化物。一旦被雾化出来,就变成了对象化了的客观存在,具有整体的结构和功能,不再依赖于认识主体及其意识而存在。
工业设计:
对人来说,表现为一种动作,对物来说表现为一种具体形式。
其结果是使产品具有人的劳动物化的特征。
其目的是通过人造物的活动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从人的需求出发又回归于人的需要就是目的。
物化意识的三个基本内容:
1.规定物化人造物预先设计的目的。
2.规定人造物的本质和结构。
3.规定对人造物合乎目的的加工制作。
物化意识的直接目的是物化人造物,以满足人类和社会的需求。
物化意识还表现出创造性,直接提供未来人造物的思想蓝图。
工业设计必须经过二次无法及批量生产才能实现设计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