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干扰素途径及其与PDL1调控通路总结
关于干扰素途径及其与PDL1调控通路总结的思维导图,介绍了 IFN分类、疾病的生物学效应、干扰素受体信号通路调节 PD-L1 和 PD-L2 表达,一起来看。
编辑于2023-05-22 11:14:14 北京市efferocytosis、胞吞作用、肿瘤微环境重塑、肿瘤免疫、肿瘤放疗、肿瘤化疗、肿瘤靶向治疗耐药 肿瘤联合治疗
这是一篇关于定义实体肿瘤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临床有用生物标志物的思维导图,理想的多模态生物标志物模型将通过整合肿瘤、免疫微环境和宿主因素来提供对肿瘤反应或进展的纵向评估。
强调 •ISG15 和 ISGylation 作为蛋白质稳态的关键调节剂发挥作用。 •ISG15 和 ISGylation 调节蛋白质错误折叠疾病,包括癌症和免疫疾病。 •ISG15 的失调及其结合与癌症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ISG15 和 ISGylation 与多种癌症疗法相关,包括化学疗法和放射疗法。 •ISG15 可能是治疗干预的药物靶标。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efferocytosis、胞吞作用、肿瘤微环境重塑、肿瘤免疫、肿瘤放疗、肿瘤化疗、肿瘤靶向治疗耐药 肿瘤联合治疗
这是一篇关于定义实体肿瘤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临床有用生物标志物的思维导图,理想的多模态生物标志物模型将通过整合肿瘤、免疫微环境和宿主因素来提供对肿瘤反应或进展的纵向评估。
强调 •ISG15 和 ISGylation 作为蛋白质稳态的关键调节剂发挥作用。 •ISG15 和 ISGylation 调节蛋白质错误折叠疾病,包括癌症和免疫疾病。 •ISG15 的失调及其结合与癌症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ISG15 和 ISGylation 与多种癌症疗法相关,包括化学疗法和放射疗法。 •ISG15 可能是治疗干预的药物靶标。
IFN相关积累
IFN分类
I 型(IFNα、IFNβ、IFNδ、IFNε、IFNκ、IFNτ、IFNω 和 IFNζ)
研究的主要 I 型 IFN 亚型是 IFNα 和 IFNβ,部分原因是 IFNδ、IFNτ 和 IFNζ 没有人类同系物,IFNε 和 IFNκ 的更具体的细胞来源,分别主要是女性生殖器官和角质形成细胞。IFNα 和 IFNβ 在抗病毒反应中的作用被报道最多,但这些 I 型 IFN 与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有显着相关性
I 型干扰素的产生由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病毒 RNA 或 DNA 片段诱导,并且与模式识别受体的激活有关
I-IFN被激活,受体就会启动涉及衔接蛋白的信号转导,最终导致 IFN 调节因子 3 (IRF3) 和 NF-κB 的激活和易位,从而直接或通过 IRF7 间接促进 I 型 IFN 的产生 (11 )。IFNα 主要由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 (pDC) 产生,而 IFNβ 则普遍由免疫细胞产生
转录激活和 mRNA 翻译后,I 型 IFN 从免疫细胞中分泌出,在邻近细胞上与两个细胞受体亚基 IFNα 受体 1 (IFNAR1) 和 IFNAR2 结合,这两个亚基与酪氨酸激酶 TYK2 和 Janus 激酶 1 (JAK1) 相关)
受体的二聚化启动了 JAK1 的自磷酸化,它磷酸化并激活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 1 (STAT1) 和 STAT2 蛋白,它们与 IRF9 形成复合物,产生一个特征良好的复合物,IFN 刺激的基因因子 3( ISGF3).
ISGF3 转移到细胞核,在那里它与基因启动子中的 IFN 刺激反应元件 (ISRE) 结合,导致 IFN 刺激基因 (ISG) 的转录
非经典 I 型 IFN 信号通路同样被 IFN 激活,与二聚体 IFNAR1 和 IFNAR2 复合物的细胞外区域结合,导致 JAK1/TYK2 激活
不涉及 JAK 的 STAT 激活
MAP 激酶 (MAPK) 和磷酸肌醇 3-激酶 (PI3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标 (mTOR) 通路
Unc-51 样激酶 (ULK1) 在 MAPK I 型 IFN 诱导的信号传导中的重要性,增加了 I 型 IFN 信号级联的复杂性,并证明焦点不能被限制到经典路径
其他非经典修饰符,如 SIRT2 和 Schlafen ( SLFN) 家族
SLFN5 与 STAT1 的相互作用已得到证实
II 型 (IFNγ)
II 型干扰素 γ 与干扰素 γ 受体结合,导致 JAK1 和 JAK2 磷酸化,受体磷酸化之后是大多数细胞中的 STAT1 和一些细胞中的 STAT1 和 STAT3 的受体附着和磷酸化。然后激活的二聚体在细胞核中积累,充当转录因子
III 型 (IFNλ)
疾病的生物学效应
恶性肿瘤中的典型和非典型 IFN 信号
在恶性肿瘤中,I 型干扰素诱导抗增殖和抗肿瘤作用,但也可能上调 PD-L1 表达,从而限制抗肿瘤免疫反应。
STAT1磷酸化和诱导各种ISG(如OASL和ISG15)的表达通常被用作I型IFN反应的指标
宫颈癌研究中,通过使用 STAT1 和 STAT2 敲除人 HeLa 细胞证明了 IFN 诱导激活 STAT1 和 STAT2 的重要性,但 STAT3 敲除对 ISG 没有任何影响
在结直肠癌中,抑制 p-STAT3 而不是 p-STAT1 可降低细胞毒性 T 淋巴细胞中 IFNα 和 IFNβ 诱导的颗粒酶 B 表达
IFN 激活的 STAT3 效应,确定了与 p38 MAPK 对成熟 DC 中 STAT3 磷酸化的非规范相互作用
ULK1 已被确定为 p38 MAPK 和 ISG 的调节剂,位于 mTOR 下游,在骨髓增生性肿瘤的 I 型 IFN 信号中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ERK),参与恶性肿瘤中的非典型 I 型 IFN 信号传导,其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激酶 8 (MAP3K8) 和 ERK 磷酸化在膀胱癌细胞中的 IFNα 处理后降低
胶质母细胞瘤研究确定 SLFN5 是 I 型 IFN 诱导 STAT1 的调节因子 ( 26 )。在白血病和淋巴瘤细胞中,I 型 IFN 诱导的 STAT1 在丝氨酸 727 上的磷酸化是由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 9 (CDK9) 介导的,并且这种激活依赖于 SIRT2 对 CDK9 的去乙酰化 (19 )。此外,槲皮素是一种天然化合物,可降低 Src 同源磷酸酶 2 (SHP2),后者是 STAT1 的负调节因子
由于副作用,IFNα 目前并不常用于癌症治疗
癌症干性的慢性 CD95 激活是由 IFNα/β-STAT1 经典信号驱动的
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典型和非典型信号
IFNα 已被证明会影响 T1D 的发病和进展,这涉及胰腺 β 细胞的自身免疫攻击 IFNα 对 T1D 发展有负面影响
IFNα 通过 TYK2 激活胰腺 β 细胞中的 STAT1、STAT2 和 STAT3,并且 STAT2 在介导炎症和内质网 (ER) 应激反应方面比 STAT1 更重要
IFNα 在胰腺 β 细胞中诱导 ER 应激,导致胰岛素产生下调并影响 T1D 发作
小鼠模型研究表明,在糖尿病前期抑制 IFNα 而不是 IFNβ 可以防止 T1D 的发作,并阻止自身反应性 T 细胞进入并杀死胰岛中的 β 细胞
干燥综合征:与健康个体相比,Sjögren 患者的 T 细胞基线效应蛋白磷酸化水平主要不同,具有更高的 p-p38 和 p-STAT1(Y701,S727)。Sjögren 的患者还表现出 IFNα 诱导的 STAT1 (Y701) JAK 磷酸化增加。
SLE 患者的血清中存在 IFNα 特征。最近一项使用可诱导 IFNα 转基因小鼠的研究发现,单独上调 IFNα 能够诱导 SLE 表型
使用 MS 小鼠模型,对缺乏 IFNβ 基因的小鼠进行的研究表明,在没有 IFNβ 的情况下,小鼠的疾病更严重且发病较早,并且缺乏 IFNβ 会使小鼠易患促炎性 Th17 免疫表型
确定了 11 个(ZBTB16 、 ZFP37 、 HPS5 、 HOPX 、 ARFGAP3 、 CALML5 、 VPS26A 、 SLC5A4 、 MBL2 、 DLGAP4 、 CACNA1C )和8 个(SMA4、MIR7114_NSMF、LSM8、FLAD1、RRN3P1 ,RASL10A、IER3IP1、CDH2)预测 IFNβ 反应的基因,每个数据集的准确率分别为 81% 和 78%
一项不同的研究采用 GeneRank 方法来鉴定单调表达的基因 (MEG),这些基因决定了良好的反应(AFTPH、ALOX5、ATG7、MYD88、LILRB1、PRKAB1、PSEN1、VAMP3)和不良反应(AGFG1、CHM、IGLL1、PELI1、PTEN) 对于应答者,以及在 IFNβ 治疗的 RRMS 患者中对于非应答者的两个不良反应 MEG ( NAP1L4 , MMS19 )
IFNAR1 和 IFNAR2 的结合亲和力因 IFNα 亚基而异,总体上对 IFNAR2 的亲和力高于 IFNAR1,并且 IFNβ 与每个受体亚基的结合比任何 IFNα 亚基更紧密
抗病毒反应中的典型和非典型 IFN 信号转导
应物。病毒感染后,I 型 IFN 由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产生,结合并激活 IFNAR,并通过规范和非规范途径发出信号
I 型干扰素是有吸引力的治疗候选物,因为它们能够通过直接抑制 DNA 和 RNA 病毒的病毒复制来清除病毒,以及它们对特定免疫细胞亚群的激活的影响,以协助病毒清除
在 COVID-19 病例中 IFN 反应减弱
对 SARS-CoV 基因组的仔细检查确定了作为 I 型干扰素拮抗剂的基因 NSP1、NSP3、ORF3b 和 ORF6,以及 N 蛋白
IFN-κ 治疗可抑制流感病毒在肺细胞中的复制,这取决于 IFNAR、p38、CHD6 和 Fos 激活,但不依赖于 STAT1
I 型干扰素在 HIV 感染的病理生理学中的作用尚不完全清楚,但 IFNα 已被认为是 HIV-1 持续存在的不利因素
HIV-1 蛋白 Vpu 和 Nef 通过典型的 IFNα 介导的 JAK/STAT1 信号抑制 ISG 表达,从而阻断 IFNα 的任何抗病毒作用
有新数据表明 SLFN 蛋白(I 型 IFN 信号传导的非典型效应子)具有抗病毒作用。IFN 诱导的 SLFN11 表达通过调节 tRNA 丰度来控制蛋白质合成,限制西尼罗河病毒、登革热病毒和寨卡病毒的复制,所有 (+) ssRNA 病毒,但对 (-) ssRNA 病毒几乎没有影响
干扰素受体信号通路调节 PD-L1 和 PD-L2 表达
数据表明 PD-L1 表达可能受到 IFN 诱导的非规范信号传导的影响。
IFNα 通过非经典 p38/STAT3 信号转导增加各种免疫细胞上的程序性死亡配体 1 (PD-L1) 表达。推论是将免疫疗法与 IFNα 治疗相结合将限制 IFN 治疗的免疫抑制作用并允许有效的生长抑制。同样,另一项研究提供的证据表明,IFNα-iPSC-pMC 治疗增加了 PD-L1 mRNA,并且当与 PD-L1 抑制剂联合使用时,据报道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
PD-L1 和 PD-L2 是 PD-1 免疫抑制检查点的配体,可通过干扰素暴露在肿瘤中诱导,从而导致免疫逃逸
IRF1 是 PD-L1 启动子功能的关键因素
干扰素-γ-JAK1/JAK2-STAT1/STAT2/STAT3-IRF1 轴主要调节 PD-L1 表达,IRF1 与其启动子结合。PD-L2 对干扰素 β 和 γ 的反应相同,并通过与 PD-L2 启动子结合的 IRF1 和 STAT3 进行调节。
参与干扰素诱导的信号传导的特定分子,这些信号调节黑色素瘤细胞中的 PD-L1 和 PD-L2 表达
对黑色素瘤患者的活检标本的分析证实了抗 PD-1 反应性肿瘤中 STAT1/STAT2/STAT3 和 IRF1 的干扰素特征富集和基因靶标的上调
STAT1 和 IRF1 上调与 PD-1 配体表达和干扰素特征富集相关,这些患者的活检标本对抗 PD-1 阻断疗法有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