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精品课建设15个要点
精品课建设15个要点的思维导图,具体是: 1.课程介绍 2.课程定位 3.教学团队建设 4.课程属性 5.学生定位 6.校企合作 7.知识的可视化,学生学习的自主化 8.考核 9.如何进行课程设计? 10.课程思政 11.课程结构 12.课程资源 13.课程活动 14.学习支持 15.课程评价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精品课建设15个要点
1.课程介绍
前期课程介绍:
要写给学生看,而不是写给评审专家看,从学生的立场出发,吸引学生。
申报国家级精品课:
要写给评审专家看。
内容
是何?如何?为何?若何?也就是:
这是什么课程?
讲什么内容?
如何学会这门课?
学会这门课能做什么?
教师如何教?
如何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
在其他环境下如何迁移应用这些知识?
片头导入:
勾起兴趣。通过提问或叙述,交代课程背景,引起学生兴趣。
课程简介:
学什么?课程主体内容的框架及概述。
课程设计:
怎么学?教师团队构成、课程设计理念、课程资源的设计呈现。
课程目标:
获得什么?学生应达成的目标做到什么,掌握什么。
课程意义:
课程对学生未来工作生活的意义、有何帮助。
片尾:
和我一起学习吧。邀请句式,邀请学生学习。
2.课程定位
课程定位要明确。
教书育人
要将上述目标具体化,即:岗位人。
要明确: 学生学习课程之后能从事哪些工作岗位? 哪些工作岗位必须掌握本门课程知识?
3.教学团队建设
课程定位决定教学团队建设与师资构成。
教学团队人数:8人以上。
团队成员要做好分工,有人出镜授课,有人负责文案编写,有人负责实习实训。
团队成员要有企业导师,体现职教特色。
4.课程属性
课程是理论课,还是实操课;突出理论,还是突出实操;理论为主,还是实操为主。
实操类课程要突出实操性,突出应用能力,突出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精品课结构设计上,课件与视频要避免重复;要重视课前预习,预习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做好课程知识前置;可以设置课前测验,检查学生已掌握知识水平。
5.学生定位
要明确课程对象:在校生?他校生?社会学习者?或者兼顾。 在此基础上,课程资源呈现方式要明确,教学方法要清晰。
思考:
如果课程对象是在校生,课下与线上混合教学如何体现?而不是课堂教学的浓缩与简单迁移。
如何发布教学任务?学生实习实训成果如何提交?
6.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开放教学,合作育人。
7.知识的可视化,学生学习的自主化
8.考核
最终的考核不能是简单的客观题,而要设计任务,实操实训相结合。
9.如何进行课程设计?
课程理念:核心。
课程思政:关键在育人。
岗课赛证:设计标准。
课程设计可以分解:课程结构、课程资源、课程活动、课程评价。
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提升教学效果?——首要教学原理
教学效果提升:效果好,学生普遍掌握;效率高;参与度大。
激活:学习新知以旧知为基础。如何激活?教学方法。
整合:岗课赛证,对接生产一线。
示证:将知识应用与场景中,如何与生产实践结合?
应用:如何安排实训实操?
聚焦:课程建设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课程设计解决:项目式学习+问题驱动教学
问题驱动-项目导入-内容构建-示例教程-总结性评价
10.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包括但不限于:职业道德、人文修养、传统文化、科学思维、职业素养、工匠精神。
不是简单的课程+思政,要融入工作流程中,融入工作标准中。
不要简单地将国家领导人图片、讲话视频放入课程中。
11.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内容重构、环节设计。
教学内容:专业目录+课程标准,岗课赛证。
突出:核心知识、核心技能(1+X)、课程思政。
X的选择:不与核心教学内容重复;与工作岗位相关、助力职业发展。
内容重构:
依据“工作流程、任务逻辑”。
对接1+X证书。
提炼思政点。
关注行业前沿与发展成果。
提炼专业特色的思政点,构建思政主线
环节设计:
五步教学法:导入-知识讲解-练习检验-拓展学习-实践评价。
12.课程资源
关键点:先进教学策略支撑、教学分层、多元化知识呈现、融入校企合作、贯穿思政主线。
运行标准:
视频
40-60个,400-600分钟。
非视频资源
30-40个。
课程公告
>30次
测验和作业
6-8次,120道,>1000人
互动交流
发帖总数3-6次/人
教师发帖>120次
参与互动人数>20%。
考试
至少2次,100道,参与人数10%-20%
拆分超负荷内容:
核心知识为视频,其余可为非视频资源作为拓展。
拆分为两门开放课程,分为上下集,按教学计划顺序实施。
课程导入:
根据专业及课程特点,设计导入: 情景导入/任务导入/案例导入/问题导入 加: 模块介绍+学习策略 或者: 根据实际情况加入各种学习活动和学习方法介绍常见问题等。
目标:
可评可测,加入思政要素或素养要素。
知识点:
核心知识点,加入案例,融入生产实践。
小结:
针对知识点简单概述回顾,不要太长,条理清晰。
拓展联系、课后思考:
非必选,基于知识点。
实训类课程脚本:
实验目的+导入+设备+实训步骤。
特色脚本设计:
体现双师;体现校企合作;突出实践性;融入思政。
拓展设计:
多元化、多维度、多领域;融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融入思政元素、岗课赛证。
课件设计:
文本可视化,用图片解释文本,植入二维、三维动画或VR技术。
13.课程活动
1.与企业的深度融合、行动导向
2.多层次思考与反思
3.有机融入思政、岗课赛证
4.突出实践性、落地性,强调小组协作
讨论:
讨论问题要有格式。例如:询问、探讨、求助、知识、实训等等
回答这类问题,学生要参与更抽象、更复杂的思考
测试:
确定模板(不同平台模板不同);包含1+X;随堂(主观、客观)+期中期末(主观+客观);应为学习完能够完成的。
任务:
与实际岗位相结合;加入思政元素;多元评价;体现学习共同体、社会价值;分级策略。如:学习竞赛、虚拟任务、企业实践、一线访谈、模拟沙盘。
反思:
提出问题,深入思考;将想法联系在一起;将当前知识和经验与新的学习联系起来。教师要提供工具,可设计反思卡片。
14.学习支持
公告设计:
每周重难点、学习要点、讨论提示。
及时应答
建立答疑群
15.课程评价
多元化评价:
三维(岗位、职业、行业)、
四面(岗位知识、职业技能、团队协作能力、应用实践能力)
公式:
分数=考试成绩(专业知识)XX%+任务/作业成绩(技能操作)XX%+项目实践成绩(团队协作成绩+应用实践成绩)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