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扭转你的记忆体(1)
扭转你的记忆体(1)的思维导图,当你遇到重大问题时,你可以通过日记的方式写一下对于这个重大问题,你的考虑的因素,你的顾虑,以及你最后得出这个结论的思考。
编辑于2023-05-30 22:49:00 上海扭转你的记忆体
过去无法改变,但记忆可以。
记忆体释义
记忆体的体现
大脑回忆之前处理问题的方式。自发的在一个新场景里应用了同样的处理方式。却没有去区分应用的场景。
怎么样破除这种习惯的经验模式?
注重切分法关于合理性的考虑。
子主题
职场中找人看的是能力的匹配。而生活中首先要评判的是信任度,而不一定是能力。
要注意应用场景。
记忆体是惯性经验模式操控我们的途径有两种。
一种是应用自己过往的记忆和经验,得出结论,却没有去检验是否合适用于当下的特殊场合。
忽略了在a身上成立的经验,换成b可能就不成立了。还有就是过去成立的经验,现在也许不成立了。
运用切分法去检验经验的合理性,真实性和相关性。
另一种是对过往事件片面的解读,形成的不准确的记忆,从而误导当下的决策。
通过相关性来破除惯性经验模式的应用。
通过过往的气压形成的自我经验时,我们依然会被操控,因为记忆是不靠谱的。
记忆为什么不靠谱
当我们储存一些事实的记忆后会继续从外部环境里获取其他信息,这些获得的信息和已经存储的记忆中的信息起到相互作用。
记忆是一个整合过程,不断的被构建和创造,并不像录像那样录制完毕就不会变化了。
记忆可以不断的被外界所影响和塑造。
人是可以被植入虚假记忆的。
记忆的三个阶段过程
获得阶段
对原始事件的感知被存入记忆系统。
保留阶段
从事件被存入记忆系统的回想特定片段之间的时段。
提取阶段
回想起所存储的信息阶段,
我反思意识者和有反思意识者。
转换视角多方查证善用分切法等行为都可以让我们摆脱记忆体
另两种方法破除记忆体带来的错误认知和经验主义
方法一,以人为镜。
将其他人作为自己自己的镜子,照见自己的一些偏颇的认知回忆和惯性的想法。
两个类人可以作为自己的镜子。
一类是事件的当事人,可以站在他的角度去看一下发生了什么。
这是因为在任何场合里,我们都有三种现实,你的现实,我的现实和第三方看到我们俩的现实。
但能够意识到不止存在着你的主观世界时,你便会认可对方的自我世界中他的任何行为都是合理的,而你也能够更加容易的接纳对方的观点和情绪。
另一类是置身事外的人,以这类人做自己的镜子。
需要注意两点。
一,你要找的人需限于倾听和分析,并具备较强的归纳能力。
2,你不要找过于熟悉你,以至于已经习惯你的关系模式的人。
找一个不是那么熟悉你的人,但是愿意讲真话来帮你做分析的,则可以避免这些偏见。
找到合适的镜子后,细致的描述是那件事情。尽可能的细节和内心活动。然后请对方针对你的反困惑做出反馈up。
接受反馈时要避免自己的防御心理,不管这个反馈听起来的多么荒谬,批判现在带人身攻击都不要抗拒。
方法二,自我梳理。
静下心来,全神贯注的去梳理。
可以运用追问法和切分法。
参考
一最值得反思了几件事情
从经历中选出你认为自己值得反思的几件事
案例
详细的描述事情和相关人物的特质和行为,包括背景情况。发生了什么你做了什么结果如何,你的感受如何?
反思
你觉得哪些是你当时没有认知到的,或者需要通过换位思考来思考的?你为何会忽略这些?背后有情绪体记忆体在作用吗?
总结
如果可以重来,你会怎么做?面向未来,你有什么新的想法?
二,对你比较重要的几项人生要素?
请梳理出你认为自己人生中比较重要的几个要素,如成长,学习,意义感,友情,亲情,事业等,详细描述每项要素。
为什么该要素如此重要?你是怎么意识到他对你的重要性呢?
和该要素相关的重要事件人物有哪些?包括背景情况发生过什么,你做了什么,结果如何?你的感受如何?
在该要素上,你觉得哪些认知在逐步发生变化?
如果可以重来,你会怎么做?面向未来,你有什么想法?
创业或职业上的重要认知。
请在你的创业或职业经历中选出你认为重要的几个板块。(如组建团队,竞争与合作,领导力,商业模式转型,现金流,裁员,招聘资本,用户需求,自我认知等。)并选择在你每个板块中经历过重大事件作为案例。(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以案例反思,总结进行结构。)
案例
详细的描述事件和相关人员,包括背景情况发生了什么,你做了什么,结果如何,你的感受如何,在分析心路历程或心理挣扎时,请注意不要陷入记忆的误区。
反思
你觉得哪些是你当时没有认知到或思考到的?你为何会忽略这些背后有情绪体记忆体在作用了,如果可以重来,你会怎么做?面向未来,你有什么想法?
总结
你从这个案例中提炼出的经验,请注意不要陷入经验主义的误区。
对自己决策机制的梳理。
重大问题需要做决策时,可以用日记的方式写下自己针对这个重大问题考虑的因素,你的顾虑以及你最后做出这个决策的思考。
一段时间以后,你会有一系列关于做重大决策的记录,这个时候你再回去对一个个决策进行记录分析,就会比较容易看出一些重复性的思维模式或盲区了。
当下生活中的问题可能源于记忆的限制
深度案例
反编码你的思维记,提升自信。
自信的重要来源就是对自己具备的能力和优良特质的笃定。
当遇到挫折或者别人给予的负面反馈时,我们很容易忘记自己本身所具备的能力和的自信。
可以通过每天重复自己这些优良特质和能力来把它刻入自己的记忆里好吧。
避免自己在遭受外部打击的情况下进入陷入自己自我批判和负面情绪。
怎么做?
一每天早上对自我的进行日常肯定。
每天时不时向自己重复概括你所希望拥有的特质和你已经拥有的特质的肯定性的语句。
比如
我是一个善良,坦诚,坚强,聪明,好奇,积极乐观的人,这是我值得存在和被爱,被关心的凭证。
我通过创造和帮助别人来获得社会意义上的价值。
我有一颗爱自己,爱他人,好奇,感恩的心,我能够自己给予自己自由和快乐。
我的未来有无限可能,生活也会给我带来无数的惊喜。
如果多次朗读之后发现里面的句子已经不起作用了这个时候多半是因为你已经把它内化了,或者他们不合适了。
这个时候需要不时的给自己写些新的能带来内在的感触的句子。
二,提醒卡片。
在一张卡片上用硕大醒目的字写下简短的赞美语句,然后贴到你经常会看到的地方。
比如把它放在手机上,没设置,每天定时提醒,提醒的内容就是这些鼓励自己的语句。
三,图像回忆。
尽可能的回想起展现自己优点和能力的时刻和情形。
回忆当时发生了什么,你处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别人对你的反馈是什么样的,你自己的感受是又是什么样的?
人的记忆是源于一个又一个图像,所以当时回忆这样的场景时,就很容易被带入这样的场景,从而缓解情绪上的紧张和不适。
图像也是最容易让人产生代入感的方式,如果能经常练习,那下次碰到棘手的情形时,再回忆起这样的图像就非常容易以一种不一样的态度去处理当下的问题。
有的人也会直接用自己敬佩的对象来带入,比如遇到危急时,我的一个朋友就会问自己,如果丘吉尔遇到这样的情况会怎么样?
这其实是通过别人的记忆体来唤醒自己不一样的态度和处理方式。
可以在每个例子里补充更多的细节,这些细节可以强化我们的图像记忆,让这些记忆更好地发挥正向的作用。
如何通过被遗忘的记忆打开过去的心结?
手把手教你梳理过去的记忆。
当你遇到重大问题时,你可以通过日记的方式写一下对于这个重大问题,你的考虑的因素,你的顾虑,以及你最后得出这个结论的思考。
一段时间后你手中就会有一系列关于重大决策的记录,这个时候你再去对一个个决策进行记录分析,就能够容易看出自己重复性的思维模式或者是盲区。
梳理自我决策机制的参考问题。
一,问题分析
我要解决的是一个什么问题?
这个问题是否被定义清楚?
这个问题是真正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吗?是否有其他更核心或者更严重的问题?我没有发现。
如果我没能准确的定义问题为什么会这样
如果我们能找到核心问题,为什么会这样?
二,目标分析
通过处理这个问题,我期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我定制的目标是否符合smart原则?
如果不符合smart原则,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如果我在处理问题时发现目标并不具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这个目标是不是唯一的?跳出这个目标来看,是否还有其他值得追求的目标?如果我没有考虑这方这两个方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因素分析
与事件相关。
这个决策会牵涉到哪些相关事件?这些事件轻重缓急的排序是怎么样的?
我对信息的收集是否完整,是否客观,是否带有滤镜?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当时做决策时,我是否漏掉了一些因素?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与人相关。
这个问题会涉及哪些人?
在这些人里,哪些人的目标和我一致,哪些人的目标和我不一致?哪些人的利益和我意志,哪些人的利益和我不一致,我能影响哪些人?
我对人的判断有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如果我没有影响到那些被我影响的人是为什么呢?
最终决策时我考虑了哪些因素,排除了哪些因素?排除的因素里有没有不应当被排除的?考虑的因素里有没有不应当被考虑的?
4,权重分析
在这些相关的因素里我分别给每个因素添加了多少权重
哪些因素是我过分考虑的,哪些因素是我忽略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5,决策分析
我最后做出的决策是严谨的,按照评估和分析做出来的吗?还是有其他外在情况的因素影响了我?
我在做决策时是否犯了经验主义的毛病?是否因为过往的一些痛苦经历而干扰了决策?是否有不相干的回忆和假设在其中?
我做出决策时是否完全冷静的嘛,如果不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我做出决策后后悔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六,复盘。
最后的决策真的是当时我能做出最好的决策吗?
如果重新做一次决策,哪些步骤我会做的不一样?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