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免疫器官与细胞
本图整理了一些免疫内容,具体有 免疫类型、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诸位医学生可以复习用呀,
编辑于2023-06-01 11:50:20免疫器官与细胞
免疫类型
固有免疫
出生即有,针对范围广
组成
屏障:皮肤黏膜屏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
固有免疫细胞:NKT, γδT, B1, NK ,单核,巨噬,DC 吞噬细胞包括大吞噬细胞(单核,巨噬)和小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
固有免疫细胞特点
固有免疫细胞寿命短,因此固有免疫持续时间短
不经克隆增殖,不产生免疫记忆,不形成免疫耐受
迅速进行免疫应答
以PRR-PAMP结合激活,没有特异性
巨噬细胞
组织中有库普弗细胞,小胶质细胞,破骨细胞
可产生INF-α,β. IL-1
ADCC
PRR.(甘露糖受体,清道夫受体,toll样受体) 调理性受体, 细胞因子受体
B7,MHC, CD40
NK细胞(肿瘤,胞内寄生菌)
ADCC
杀伤机制:颗粒酶,穿孔素,Fas/FasL
固有免疫分子:补体,细胞因子,溶菌酶
特异性免疫
免疫系统
功能t
免疫防御
过高:超敏反应
过低:免疫缺陷,如艾滋病
免疫监视:肿瘤
免疫自稳:免疫耐受,自身免疫疾病
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
骨髓:B细胞发生,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B细胞再次免疫的场所 NK细胞发育成熟场所,记忆B细胞在骨髓缓慢而持久的产生大量抗体,成为血清抗体的主要来源
胸腺:
T细胞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T细胞发生于骨髓 个体发育过程中最早产生的免疫器官 T细胞进行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的场所
胸腺=胸腺细胞(不同分化阶段的T细胞)+胸腺基质细胞TSC(胸腺上皮细胞,巨噬细胞,DC,成纤维细胞)
外周免疫器官
脾(最大免疫器官),淋巴结(B细胞在淋巴结形成生发中心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迁移至骨髓产生高亲和力抗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扁桃体,阑尾)
T,B细胞定居,初次免疫应答的场所
免疫细胞
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
分类
Th1:参与细胞免疫,和迟发型超敏反应(Th1释放的细胞因子活化CTL和巨噬细胞导致局部损伤,eg接触性皮炎,结核病,移植排斥,1型糖尿病) IL-12. INF-γ. IL-2
Th2:参与体液免疫,辅助B细胞产生抗体
分化发育
获得功能性TCR的表达
阳性选择(自身MHC限制性):胸腺细胞与胸腺上皮细胞之间的相互选择。绝大部分的DP双阳性细胞凋亡,只有少数DP存活发育为有自身MHC限制性的单阳性T细胞
阴性选择(自身免疫耐受):单阳性T细胞与巨噬细胞之间选择,只有与自身pMHC不反应的才能够存活下来
表面分子
TCR
αβ TCR: 即普遍T细胞
γδTCR:P125,参与固有免疫应答,活化后可以分泌颗粒酶,穿孔素,FasL机制杀伤靶细胞,类似于CTL,NK, 不识别 pMHC 无MHC限制性 直接识别Ag
CD3:ITAM,传递活化信号
共受体CD4 CD8: CD4是HIV的受体
共刺激分子
CD28:活化/静止T细胞均表达,CD28 与CTLA-4的配体是B7(CD8086),B7表达于APC
CTLA-4:ITIM, 与B7亲和力高于CD28,起抑制作用,表达于活化的T细胞
PD-1:抑制作用,表达于活化的T细胞
CD2: 绵羊红细胞受体
CD40L:表达于活化的T细胞,CD40(表达于APC)与CD40L结合后双向刺激活化
补体受体,Fc受体,丝裂原受体(ConA, PHA. PWM)
T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
B细胞
分类
B1:即CD5+T细胞,参与固有免疫,表达CD5. mIgM(低亲和力mIgM) 及时成熟时也不表达mIgD(P80) 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 不依赖Th细胞产生抗体 无免疫记忆
B2:即B细胞
未成熟B:表达mIgM(即完整BCR) 未成熟的B在骨髓中经过克隆清除,受体编辑(阴性选择)获得自身免疫耐受
成熟B:表达mIgM, mIgD
表面分子
BCR:特异性结合游离抗原
Igα, Igβ : 含有ITAM,传递活化信号
共受体
CD19:结合补体C3d,白血病靶点
CD21 (CR2): EB病毒🦠,
CD81 :稳定结构
共刺激分子
CD40
B7:在静息 B 不表达,活化B表达
其他表面分子
CD20:表达于除浆细胞外的B,是B淋巴瘤的靶分子
CD22 :含有ITIM,负调节共受体CD192181
B细胞对TD-Ag免疫
B细胞对TD-Ag的识别:
BCR识别游离抗原(线性or构象B细胞表位),不仅识别蛋白多肽,还识别LPS,核酸
BCR识别Ag无MHC限制性
活化
第一信号:BCR识别抗原
第二信号:CD40和CD40L
分化成熟:
体细胞高频突变,Ig亲和力成熟和类别转化后分化为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
再次免疫
潜伏期短,抗体滴度高,维持时间长,IgG
APC
专职性APC:B细胞,DC, 单核/巨噬细胞→表达MHCⅡ类分子,共刺激分子B7,黏附分子→外源性抗原
非专职性APC:内皮细胞,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低表达MHCⅡ类分子,炎症刺激下才表达并分泌
抗原专职APC
DC是体内抗原提呈功能最强的APC,可激活初始T细胞. 由髓样干细胞和淋巴样干细胞发育分化而来
分类
按功能
经典DC:抗原提呈功能最强
浆细胞样DC(pDC):可产生Ⅰ 型干扰素INF-α,INF-β,参与病毒固有免疫
调节性DC:分泌抑制因子
按成熟分
未成熟DC
分布于各组织,抗原摄取加工能力强,提呈能力弱。
朗格汉斯细胞,间质DC
特点
表达PRR模式识别受体,有效识别外源性抗原
摄取加工抗原的能力很强
不表达或低表达MHCII类分子,共刺激分子和黏附分子,提呈和激活免疫应答的能力弱
成熟DC:摄取加工能力弱,提呈能力强。迁移到外周免疫器官
如并指状DC
特点
有很多树突样突出口
摄取加工能力弱,提呈能力强
高表达MHCII类分子,分泌共刺激分子egB7,黏附分子
功能
识别和摄取抗原,参与固有免疫应答:通过PRR(p116)如甘露糖受体MR,Fc受体启动适应免疫应答,通过胞饮作用吞噬作用,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
加工和提呈抗原,启动适应免疫应答,DC是唯一能激活初始T细胞的专职APC
免疫调节作用:如 DC分泌IL-12, T0→T1(细胞免疫)
未成熟DC参与免疫耐受.胸腺DC是未成熟T细胞进行阴性选择的场所
单核巨噬细胞
低水平表达MHCⅠ,Ⅱ分子,共刺激分子,摄取和加工Ab能力强,提呈能力弱(类似于未成熟DC)
INF -γ可使其提呈能力加强
浮动主题
免疫器官与细胞
免疫类型
固有免疫
出生即有,针对范围广
组成
屏障:皮肤黏膜屏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
固有免疫细胞:NKT, γδT, B1, NK ,单核,巨噬,DC 吞噬细胞包括大吞噬细胞(单核,巨噬)和小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
固有免疫细胞特点
固有免疫细胞寿命短,因此固有免疫持续时间短
不经克隆增殖,不产生免疫记忆,不形成免疫耐受
迅速进行免疫应答
以PRR-PAMP结合激活,没有特异性
巨噬细胞
组织中有库普弗细胞,小胶质细胞,破骨细胞
可产生INF-α,β. IL-1
ADCC
PRR.(甘露糖受体,清道夫受体,toll样受体) 调理性受体, 细胞因子受体
B7,MHC, CD40
NK细胞(肿瘤,胞内寄生菌)
ADCC
杀伤机制:颗粒酶,穿孔素,Fas/FasL
固有免疫分子:补体,细胞因子,溶菌酶
特异性免疫
免疫系统
功能t
免疫防御
过高:超敏反应
过低:免疫缺陷,如艾滋病
免疫监视:肿瘤
免疫自稳:免疫耐受,自身免疫疾病
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
骨髓:B细胞发生,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B细胞再次免疫的场所 NK细胞发育成熟场所,记忆B细胞在骨髓缓慢而持久的产生大量抗体,成为血清抗体的主要来源
胸腺:
T细胞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T细胞发生于骨髓 个体发育过程中最早产生的免疫器官 T细胞进行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的场所
胸腺=胸腺细胞(不同分化阶段的T细胞)+胸腺基质细胞TSC(胸腺上皮细胞,巨噬细胞,DC,成纤维细胞)
外周免疫器官
脾(最大免疫器官),淋巴结(B细胞在淋巴结形成生发中心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迁移至骨髓产生高亲和力抗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扁桃体,阑尾)
T,B细胞定居,初次免疫应答的场所
免疫细胞
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
分类
Th1:参与细胞免疫,和迟发型超敏反应(Th1释放的细胞因子活化CTL和巨噬细胞导致局部损伤,eg接触性皮炎,结核病,移植排斥,1型糖尿病) IL-12. INF-γ. IL-2
Th2:参与体液免疫,辅助B细胞产生抗体
分化发育
获得功能性TCR的表达
阳性选择(自身MHC限制性):胸腺细胞与胸腺上皮细胞之间的相互选择。绝大部分的DP双阳性细胞凋亡,只有少数DP存活发育为有自身MHC限制性的单阳性T细胞
阴性选择(自身免疫耐受):单阳性T细胞与巨噬细胞之间选择,只有与自身pMHC不反应的才能够存活下来
表面分子
TCR
αβ TCR: 即普遍T细胞
γδTCR:P125,参与固有免疫应答,活化后可以分泌颗粒酶,穿孔素,FasL机制杀伤靶细胞,类似于CTL,NK, 不识别 pMHC 无MHC限制性 直接识别Ag
CD3:ITAM,传递活化信号
共受体CD4 CD8: CD4是HIV的受体
共刺激分子
CD28:活化/静止T细胞均表达,CD28 与CTLA-4的配体是B7(CD8086),B7表达于APC
CTLA-4:ITIM, 与B7亲和力高于CD28,起抑制作用,表达于活化的T细胞
PD-1:抑制作用,表达于活化的T细胞
CD2: 绵羊红细胞受体
CD40L:表达于活化的T细胞,CD40(表达于APC)与CD40L结合后双向刺激活化
补体受体,Fc受体,丝裂原受体(ConA, PHA. PWM)
T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
B细胞
分类
B1:即CD5+T细胞,参与固有免疫,表达CD5. mIgM(低亲和力mIgM) 及时成熟时也不表达mIgD(P80) 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 不依赖Th细胞产生抗体 无免疫记忆
B2:即B细胞
未成熟B:表达mIgM(即完整BCR) 未成熟的B在骨髓中经过克隆清除,受体编辑(阴性选择)获得自身免疫耐受
成熟B:表达mIgM, mIgD
表面分子
BCR:特异性结合游离抗原
Igα, Igβ : 含有ITAM,传递活化信号
共受体
CD19:结合补体C3d,白血病靶点
CD21 (CR2): EB病毒🦠,
CD81 :稳定结构
共刺激分子
CD40
B7:在静息 B 不表达,活化B表达
其他表面分子
CD20:表达于除浆细胞外的B,是B淋巴瘤的靶分子
CD22 :含有ITIM,负调节共受体CD192181
B细胞对TD-Ag免疫
B细胞对TD-Ag的识别:
BCR识别游离抗原(线性or构象B细胞表位),不仅识别蛋白多肽,还识别LPS,核酸
BCR识别Ag无MHC限制性
活化
第一信号:BCR识别抗原
第二信号:CD40和CD40L
分化成熟:
体细胞高频突变,Ig亲和力成熟和类别转化后分化为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
再次免疫
潜伏期短,抗体滴度高,维持时间长,IgG
APC
专职性APC:B细胞,DC, 单核/巨噬细胞→表达MHCⅡ类分子,共刺激分子B7,黏附分子→外源性抗原
非专职性APC:内皮细胞,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低表达MHCⅡ类分子,炎症刺激下才表达并分泌
抗原专职APC
DC是体内抗原提呈功能最强的APC,可激活初始T细胞. 由髓样干细胞和淋巴样干细胞发育分化而来
分类
按功能
经典DC:抗原提呈功能最强
浆细胞样DC(pDC):可产生Ⅰ 型干扰素INF-α,INF-β,参与病毒固有免疫
调节性DC:分泌抑制因子
按成熟分
未成熟DC
分布于各组织,抗原摄取加工能力强,提呈能力弱。
朗格汉斯细胞,间质DC
特点
表达PRR模式识别受体,有效识别外源性抗原
摄取加工抗原的能力很强
不表达或低表达MHCII类分子,共刺激分子和黏附分子,提呈和激活免疫应答的能力弱
成熟DC:摄取加工能力弱,提呈能力强。迁移到外周免疫器官
如并指状DC
特点
有很多树突样突出口
摄取加工能力弱,提呈能力强
高表达MHCII类分子,分泌共刺激分子egB7,黏附分子
功能
识别和摄取抗原,参与固有免疫应答:通过PRR(p116)如甘露糖受体MR,Fc受体启动适应免疫应答,通过胞饮作用吞噬作用,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
加工和提呈抗原,启动适应免疫应答,DC是唯一能激活初始T细胞的专职APC
免疫调节作用:如 DC分泌IL-12, T0→T1(细胞免疫)
未成熟DC参与免疫耐受.胸腺DC是未成熟T细胞进行阴性选择的场所
单核巨噬细胞
低水平表达MHCⅠ,Ⅱ分子,共刺激分子,摄取和加工Ab能力强,提呈能力弱(类似于未成熟DC)
INF -γ可使其提呈能力加强
浮动主题